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目的:观察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氢溴酸高乌甲素、芬太尼和咪达唑仑的镇痛效果,寻求安全有效的清醒无痛麻醉方法,并验证氢溴酸高乌甲素对术后宫缩痛的抑制作用。方法:将100例需行人工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A组患者在施行人工流产术前10分钟缓慢静脉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6-8mg,在术前3-5分钟静脉注射芬太尼1ug/kg、咪达唑仑1-2mg。为B组患者在施行人工流产术前5分钟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2-3ug/kg,咪达唑仑3-4mg。在两组患者出现神情淡漠的表现后为其置入窥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对麻醉镇痛效果的满意度、麻醉恢复程度、术后宫缩痛的程度及留观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其对麻醉镇痛效果的满意度、MBP、HR、SPO2等生命体征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与 B 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使用芬太尼的剂量较小,发生术后宫缩痛的程度较轻,发生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留观时间较短,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行人工流产的患者进行麻醉时使用6-8mg 的氢溴酸高乌甲素能明显增强麻醉镇痛的效果,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减轻患者发生术后宫缩痛的程度,而且不会引起明显的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3.
1 病例摘要患儿女性,5个月.1986年3月12日因发现四肢活动减少伴肿胀疼痛2个月,在当地医院诊为“佝偻病”,用维丁胶性钙10支无好转而送本院.患儿病后无发热,吃奶好,未见消瘦.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臀位分娩,无窒息史,其母奶水充足,单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父母系第三代姨表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营养可,反应好,眼灵活,听力障碍.头围40.5cm,胸围39.5cm,身长58cm,坐高39.5cm,体重6 kg.前囟平,2×2 cm大小,后囟已闭,未见枕秃及颅骨软化.口腔粘膜及皮肤均未见溃疡和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面色稍苍白,胸廓无畸形,心肺无特殊,腹平软,皮下脂肪厚1.0cm,肝肋下1.5cm,剑突下1.0cm,脾未触及.面部  相似文献   
104.
本研究表明:无论有无NADPH的存在,苯巴比妥钠预处理均可使大鼠肝匀浆中甲醇代谢率明显增加,而SKF—525—A预处理则无效。在体外测试系统中加入叠氮化钠可明显抑制甲醇代谢,而加入NADPH则可增加其代谢。相反,SKF—525—A在这方面无任何作用。 甲醇代谢的酶动力学研究表明:Km和Vmax分别为4.4mM和1.1nM/mg蛋白/分。当反应体系中加入2.5mM和12.5mM乙醇时,Km值分别变为6.7mM和11.4mM,而Vmax不变。然而,当加入1.0mM叠氮化钠时,Vmax减少而Km增加。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在白血病细胞表达的意义,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人野生型p53cDNA转移HL60-n细胞。结果发现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可以诱导HL60-n细胞死亡,死亡细胞呈凋亡的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野生型p53基因诱导HL60-n细胞死亡不伴有细胞周期G1期的生长阻滞。NBT还原试验还提示野生型p53基因无诱导HL60-n细胞分化的作用。这些结果阐明了野生型p53基因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ProMACE/cytaBOM方案治疗难治性和(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方法 采用ProMACE/cytaBOM方案治疗15例难治性和(或)复发性NHL患者,中期难治性NHL患者8例,复发性NHL患者7例。结果 4例NHL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率为26.7%),5例NHL患者达部分缓解(PR率为33.3%),总有效率为60.0%。毒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以及骨髓抑制。结论 ProMACE/cytaBOM方案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可用于治疗对其他化疗方案无效的难治性和(或)复发性NHL,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7.
108.
为进一步探讨遗传性红细胞嘧啶 5′ 核苷酸酶Ⅰ (P5′N Ⅰ )缺乏症的发病机制 ,在纯化人红细胞P5′N Ⅰ的基础上 ,分别用质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分析其分子量及氨基酸组成 ,同时将该酶经胰蛋白酶水解后进行微量测序 ,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 :质谱分析表明在蛋白电泳呈一条带的纯化的人红细胞P5′N Ⅰ中发现 3种分子量成倍数关系 ,且质谱图曲线非常吻合的蛋白 ,分子量分别为 2 6 95 2 .9,5 5 4 76及 110 938。测出 1个酶解肽片段N末端的 10个氨基酸序列为 :I E G P T I R Q I E。在数据库中未发现同源性片段。氨基酸分析表明该酶至少由 18种氨基酸 ,约 2 5 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结论 :人红细胞P5′N Ⅰ可能为一种多亚基组成的变构酶 ,生理状态下可能存在同源二聚体或四聚体。所测氨基酸序列可作为筛选目的基因的探针。所测氨基酸组成为确定其蛋白一级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9.
人白血病细胞系在胸腺缺陷裸鼠体内致瘤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高致瘤性HL60-n细胞系在胸腺缺陷裸鼠体内致瘤的机制。方法 通过极限稀释法建立HL60-n细胞系致瘤率不同的克隆株,并以HL-60为对照,对各克隆株进行裸鼠体内、外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 高致瘤性的HL60-n/A、HL60-n/B(6只小鼠全部致瘤),其软琼脂培养集落形成率,特别是大集落形成率,较对照HL-60细胞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低致瘤性的HL60-n/E、HL60-F克隆株(6只小鼠中少于或等于3只致瘤),其集落形成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超微结构观察提示高致瘤性克隆株,常染色质成分增多,异染色质少见,胞浆内微丝增多且排列紊乱;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布分析显示高致瘤性的克隆株S期细胞比例增加。裸鼠NK细胞对高致瘤性克隆株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的HL-60细胞(P<0.01),而低致瘤性克隆株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织病理观察显示低致瘤性的克隆株及对照HL-60细胞,所成裸鼠肿瘤组织内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大量肿瘤细胞被杀伤,血供丰富区尤甚,而高致瘤性克隆株所致肿瘤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少见,肿瘤组织增殖旺盛。结论 HL60-n细胞系的裸鼠高致瘤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软琼脂集落形成率增高;②细胞增殖和DNA合成活跃;③对裸鼠NK杀伤的耐受性增强,宿主的免疫力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10.
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霉菌感染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霉菌感染的发病原因及其诊断和治疗,对1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体温、血常规检查、痰病原学结果、影像学诊断、抗生素及激素使用情况进行了收集和分析。结果表明:14例中有呼吸道症状者11例,7例痰粘稠不易咳出,11例胸片检查可见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10例白色念珠菌感染(71.4%),2例曲霉菌感染;8例中性粒细胞<0.5×109/L(57.1%),3例<1.0×109/L(21.4%);对这些霉菌感染病例均用广谱抗生素联合抗感染治疗7天以上;对曲霉菌感染者给予二性霉素B,余12例用氟康唑治疗2周以上;治疗1周内症状改善并消失者6例(42.9%),治疗2周内症状改善并消失者5例(35.7%),3例死亡。结论: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霉菌感染原因与强烈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有关,早期诊断较困难,对此临床上应予以重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