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1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77-2005年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6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便血23例(88.5%),肛门疼痛或不适14例(53.8%),肛门肿物7例(26.9%)。肿瘤距肛缘5cm以内26例(100%)。首次就诊误诊率84.6%(22/26),术前病理确诊率44.0%(11/25)。免疫组化示HMB45、S100、Vimentin阳性率分别为85.7%(6/7)、100%(7/7)、83.3%(5/6)。累积生存1、3、5年分别为12、4、3例。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少见,易误诊,预后差,便血是最常见的症状,直肠指诊对该病的诊断十分重要,免疫组化有助确诊。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患者行预防性全结肠切除或全结肠直肠切除治疗的合理性.方法:分析近年来连续诊治的12例HNPCC患者结直肠癌常规部分结直肠切除治疗后发生异时原发结直肠癌的风险.结果:HNPCC患者初次结直肠癌常规手术治疗后发生异时原发结直肠癌的10年累积风险达52%,第一次异时结直肠癌常规手术治疗后发生异时原发结直肠癌的5年累积风险达50%.结论:HNPCC患者结直肠癌常规部分结直肠切除治疗后发生异时原发结直肠癌的风险很高,行预防性全结肠切除或全结肠直肠切除治疗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23.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均有逐渐上升趋势。大肠癌的治疗是综合性治疗,外科手术至今仍然是大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直肠癌的手术效果,不仅要彻底切除病变,亦应考虑到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排便功能。目前临床上对直肠上端癌可经腹腔切除腹膜外吻合术(Dixon手术)。直肠下端癌,则施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这些术式为多数学者所赞同。对于直肠中段癌手术方式未获一  相似文献   
24.
本所自1980年对直肠中段癌经腹切除保留肛门结肠拉出一次吻合13例。此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排便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5.
类癌瘤和类癌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上发生于直肠的类癌较少见,江苏省肿瘤医院普外科结直肠外科应用直肠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直肠类癌9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弧形切割吻合器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6年8月间收治的57例直肠癌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进行前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双重器械吻合前切除术51例;Hartmann术6例.结果 双重器械吻合前切除51例中超低位吻合41例(80.4%),术后均无局部复发;吻合口瘘1例(2.0%),吻合口出血3例(5.9%),直肠阴道瘘2例(22例女性患者,发生率9.1%).行Hartmann术6例,直肠切割吻合处平均距肛缘2.8 cm.结论 弧形切割吻合器应用于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中具有吻合口瘘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新型弧形切割缝合器(凯途TM)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46例低位直肠癌应用新型弧形切割缝合器施行低位前切除的临床资料.双重器械吻合前切除术40例中,1例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行全大肠切除回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39例直肠癌,其中Dukes A期 11例,Dukes B期15例,Dukes C期13例,分别行低位或超低位前切除术、或前切除术.Hartmann术6例为5例Dukes D期和1例高龄体虚Dukes B期低位直肠癌.结果:双重吻合前切除40例中,超低位吻合33例(33/40,82.5%);无吻合口瘘发生,无局部复发出现;吻合口出血3例(3/40,7.5%),直肠阴道瘘2例(2/18,11.1%).行Hartmann术6例,直肠切割闭合处平均距肛缘2.8 cm.结论:弧形切割缝合器在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与直线形切割缝合器相比有着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直肠局部切除术在直肠良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44例中、低位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经骶尾后入路局部切除24例;经肛局部切除17例。对于3例直肠多发性病灶的患者,经腹局部扩大切除多发性病灶1例,同时经骶尾后入路和经肛局部切除1例,同时经腹和经肛局部切除1例。结果:术后病理学诊断显示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伴上皮异型增生17例(其中多发性腺瘤1例);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11例;直肠类癌9例;直肠早期腺癌1例;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例;直肠间质瘤1例;增生性息肉4例(其中多发性息肉2例)。全组44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肛门失禁发生。在25例经骶尾后入路局部切除的患者中,2例并发粪瘘(2/25,8%),均于术后1月痊愈。经骶尾后入路局部切除的2例直肠腺瘤患者,术后1年出现复发(2/25,8%),1例追加Parks术,1例再次经肛局部扩大切除。结论:直肠局部切除术在直肠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中应用广泛,是保留肛门功能手术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9.
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小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小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例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放疗后并发慢性放射性肠炎、小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结果和手术失败的原因。结果:2例直肠癌和2例乙状结肠癌病人术后放疗后(间隔3.5~11个月)因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小肠梗阻而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均采用了短路吻合法。即将梗阻段小肠的远近端肠管侧侧吻合。2例直肠癌病人术后恢复顺利。1例乙状结肠癌病人术后早期并发旷置段小肠肠外瘘。另1例乙状结肠癌病人术后4个月并发旷置小肠肠外瘘。2例病人并发肠瘘后均发现存在降结肠梗阻。结论:慢性放射性肠炎病人并发小肠梗阻时,可能同时合并有结肠梗阻。术前需要了解有无合并结肠梗阻并同时解决结肠梗阻。短路吻合术治疗后旷置的病变小肠有并发肠穿孔、肠瘘可能,首次手术治疗宜尽量切除梗阻段病变肠管,如不能切除,应尽量将病变肠管与消化道完全隔离。  相似文献   
30.
例一、患者男性,16岁,复发性右下腹痛二日于1978年9月20日入院。患者于1971年12月曾以急性阑尾炎穿孔,腹膜炎住本院,经内服,外敷中药和大剂量抗菌素治痊愈。此后多次发作在门诊治疗。检查,体温37.5℃。腹软,右下腹有深压痛和轻微反跳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