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探讨20年来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的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行胃癌手术切除的251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其按入院时间段分为前阶段组(1990-1999年)和近阶段组(2000-2009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差异。结果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48.1%,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为53.7%。前阶段组与近阶段组患者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脉管癌栓、T分期、N分期、TNM分期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根治性切除患者,近阶段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为(20.1±8.3)枚/例,明显多于近阶段组的(9.5±6.0)枚/例(P〈0.01)。前阶段组和近阶段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0.1%和51.5%,其中根治性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5.7%和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时间段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R=0.763,95%CI:0.669~0.872)。结论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近10年来胃癌外科治疗效果得到了确切提高。  相似文献   
52.
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的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区别于老年性胃癌的临床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对策。方法对79例45岁以下(青年组)和120例65岁以上(老年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与老年组比较,青年组患者早期无特异症状、病程较短(165dvs400d,P=0.029)、并以胃下部癌多见(49.4%vs41.7%,P=0.038);病理分期两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总的中位生存时间,青年、老年组分别为1006d和530d(P=0.108);根治术后,青年、老年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97d和91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结论青年人胃癌具有症状无特异性、恶性度高、发展迅速等特性,但通过恰当的治疗,效果与老年患者无异。  相似文献   
53.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19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友庆  万德森 《广东医学》1995,16(8):516-517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197例分析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510060)詹友庆,万德森,尤素奇我院自1964年4月~1992年4月收治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简称PMRT)197例,占同期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简称PRT)的68.4%现就本文资料作一初步...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大肠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大肠问质瘤的病历资料,男9例,女4例,结肠2例,直肠8例.肛管3例。良性1例,潜在恶性2例,恶性10例。结肠间质瘤表现为腹块、腹痛、肠梗阻等,直肠肛管间质瘤表现为便秘、便血、肛门部疼痛或不适等。免疫组化:CD117、CD34、Vimentin多为弥漫阳性,S-100、HHF35多为阴性。经肛局部切除术3例,经骶尾局部扩大切除术1例,Hartmann术3例,Mises术3例,部分结肠切除3例,活检1例。结果:术后复发5例,3例为经肛局部切除,2例为姑息性Hartmann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11/12)、37.5%(3/8)、28.6%(2/7)。结论:大肠间质瘤术前不易确诊.多发于直肠、肛管,完整的外科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5.
陈映波  关远祥  詹友庆  李威  孙晓卫  李元方  徐大志 《癌症》2004,23(Z1):1520-1522
背景与目的: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能通过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中,因存在远处转移或局部浸润而无法达到临床根治的病例约占可手术病例的20%.本文分析晚期胃癌姑息切除术后联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化疗病例资料,以了解该疗法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4年5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实施姑息性切除且资料完整的晚期胃癌41例,术后8~18天开始联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化疗,用药方案父如下: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CF 200mg/m2静脉滴注,5-FU 500mg静脉推注+5-FU 2600mg/m2连续48 h静脉滴注,每4周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化疗效果,无效病例中断化疗;有效病例继续用至6~8个疗程,最后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结果:全组无手术及化疗死亡病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9例,稳定8例,进展12例,化疗有效(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率52.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3%及18%.不良反应主要有:神经末梢反应、恶心、呕吐,无Ⅲ~Ⅳ度骨髓抑制.结论:姑息切除术联合奥沙利铂及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化疗对晚期胃癌治疗安全,毒副反应轻,有明显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联合腹腔内化疗及热疗对防治消化道恶性肿瘤腹膜种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7例经剖腹探查、病理证实伴或不伴腹膜种植的进展期消化道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在根治性或减积性切除术后第7天进行腹腔内灌注化疗、热疗及全身化疗,对照组35例术后辅助性全身化疗,观察其毒副反应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随诊2年以上,术后早期联合腹腔内化疗及热疗无严重毒副反应。观察组32例中12例有腹膜种植的病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50%和25%;对照组35例中15例有腹膜种植的病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13%和6%。结论:进展期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联合腹腔内化疗及热疗方法简单、安全,对治疗腹水及腹膜种植有良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57.
进展期胃上部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手术路径的合理选择以及手术技巧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85-1995年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83个例胃上部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手术20例,经胸或胸腹联合手术163例。结果:经腹手术在缩小手术创伤,减少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安全性较好,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手术路径的选择主要应依据肿瘤的具体情况而定,合理掌握指征。对于非贲门胃上部癌,食管侵犯在2cm或以下者以及Borrmann I,Ⅱ型的胃上部癌应优先考虑经腹路径的手术。  相似文献   
58.
我院自1964-1981年共收治女性单侧乳腺癌1,656例,均经病理确诊。随访1~18年(中位11年),其中有128例发生骨转移,骨转移率为7.7%。骨转移的主要部位为脊椎(46.6%),肩胛带(15.1%),骨盆带(10.9%),显示乳腺癌的骨转移与肋间-脊椎静脉系统密切相关。本组术后发生骨转移的中位时间为22个月,发现骨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本文分析和讨论了影响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有关因素,提出防止和减少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措施和设想。  相似文献   
59.
1969年Tefft等首次提出“骨外尤文氏肉瘤”。1975年Angervall和Enzinger确认有“骨外尤文氏肉瘤”。随后,陆续有一些报导,但国内尚未见有关本病的报告,现将我院所见1例报告于下。女,21岁,未婚。发现右胸壁腋中线第4、5肋间皮下有指头大肿块8年。1年前肿块迅速增至鸭蛋大,伴疼痛。于10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行右胸壁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基底与胸大肌粘连,界限不清,无明显包膜,呈鱼肉样,质脆易碎。经我院病理诊断为软组织尤文氏肉瘤而转我院放射治疗(DT4475rad/60天/22次)。5个月前局部又出现2×2cm结节,经门诊手术切除,病理再次证实为软组织尤文氏肉瘤而再作局部放射治疗(DT3435rad/21天/15次),前后总量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测定人血浆中的氟尿嘧啶浓度的色谱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C_(18)柱(大连依力特,250nm×4.6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KH_2PO_4-H_3PO_4缓冲液(0.01M,pH2.95),波长269nm。结果 回归方程为Y=2.2368X+2.7756(r=0.9998),其线性范围为:5~2500μg/L,最低检测浓度为2μg/L(S/N=3)。结论 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临床氟尿嘧啶的浓度测定及治疗药物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