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探讨激素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的机理,研究激素注射对单纯性骨囊肿囊壁TGF-β1、bFGF表达的影响。对非激素治疗组13例和激素治疗组5例的骨囊肿囊壁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分析其TGF-β1、bFGF表达的变化。结果激素治疗组囊壁中TGF-β1、bF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激素治疗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醋酸甲基强的松龙囊内注射能明显的刺激囊壁TGF-β1、bFGF含量的增加,对单纯性骨囊肿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估传统石膏人类位固定与改良半硬化高分子绷带人类位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与并发症。 方法随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采取闭石膏组合复位人类位石膏固定完整资料的患儿62例共75髋,其中石膏组采用传统石膏固定方法30例共35髋,改良组采用改良半硬化高分子绷带固定方法32例共40髋。纳入标准:首次确诊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年龄≤24个月;采取人类位石膏固定术治疗。排除标准:复位年龄>24个月;闭合复位失败;外院已经接受过其他治疗;临床资料不全或随访时间低于24个月。对全部患儿进行影像学检查和髋关节功能评价,统计患儿拆除石膏时发生烦躁、焦虑以及皮肤压伤的情况。男女比例、优良率、患儿烦躁、焦虑、皮肤压伤发生率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患儿年龄、体重、随访时间及髋臼指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T?nnis分度采用非参数检验。 结果石膏组平均随访时间(31.2±4.2)月,改良组平均随访时间(32.2±5.5)月,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0.87,P>0.05)。根据周永德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评价标准,石膏组优良率88.6%,改良组优良率为87.5%,组间优良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石膏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17.1%,改良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12.5%,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在石膏并发症皮肤压伤上,石膏组与改良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1.40,P>0.05)。但在拆除石膏时引起患儿烦躁、焦虑的情绪上,改良组显著低于石膏组(χ2=43.75,P<0.01)。 结论改良半硬化高分子绷带人类位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与传统石膏固定具有相当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但显著降低了患儿在拆除石膏时的烦躁、焦虑,同时完全避免了石膏锯的使用与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63.
曹豫江  李明  张德文  覃佳强  刘传康  刘星  周海 《重庆医学》2009,38(22):2883-2884
目的 探讨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5月至2008年12月收治117例严重移位(Judet分级Ⅲ级36例,Ⅳ级81例)的桡骨颈骨折,采用麻醉下切开复位,自身增强可吸收棒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患儿均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6~8个月,根据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分,术后患儿无肘关节僵硬发生,前臂旋转功能绝大部分未丢失,无桡骨颈骨骺坏死及肘外翻等情况出现.优107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1.5%.结论 儿童严重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选择不恰当会造成肘关节及前臂功能障碍,采用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严重移位儿童桡骨颈骨折固定确实,避免了骨折术后二次手术,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严重移位桡骨颈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可吸收钉、棒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2009-2011年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钉、棒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23例,术后外固定3周后早期功能锻炼,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结果:本组23例均获得随访,骨折愈合23例,肘关节功能优20例,良3例,劣0例,优良率100%。结论:可吸收钉、棒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能达到满意的骨折复位及牢固的内固定效果。可吸收材料在体内随着时间推移自行分解对人体无害,不影响影像学检查,无需二期手术取出内固定材料。术后可行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效果肯定,不影响关节功能及骨骺发育。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钉(titanium elastic nails,TENs)固定治疗儿童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4年6月-2010年10月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采用TENs治疗儿童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278例,其中男181例,女97例;年龄3~14岁,平均7.6岁.股骨骨折162例,其中35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余均采用闭合复位.胫骨骨折116例,均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支具固定3~4周.平均住院7d.272例于术后半年内取出内固定,242例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并继续观察肢体长度和患儿髋膝关节活动以及步态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66个月,平均33个月.骨折均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无一例出现感染、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TENs折断、骨骺损伤等并发症.有10例于术后3~4个月出现钉尾红肿而提前拔钉.19例出现双下肢<1.0 cm不等长,无明显跛行,下肢各关节功能无异常.根据Flynn评价标准,优良率达到100%. 结论 TENs固定治疗儿童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具有稳定性好、愈合快、切口小、复位满意、不破坏骨膜、利于骨折愈合、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治疗儿童下肢长管状骨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6.
目的:设计并构建能有效下调Ezrin蛋白表达的短发夹状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表达载体,探讨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用于预防性治疗骨肉瘤肺转移的可行性.方法:依据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靶序列的设计原则,以Ezrin蛋白编码基因Villin2为靶基因,合成两对编码短发卡结构的两条DNA序列,经退火合成DNA双链,再克隆至shRNA表达载体pGenesil-1质粒中,转化后进行酶切鉴定和DNA序列测定.将构建的载体用脂质体介导转染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株,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Ezrin蛋白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2个针对Ezrin蛋白的shRNA表达载体;其转染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后,细胞Ezrin蛋白表达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均显著下降.结论:Ezrin蛋白的shRNA表达载体能显著抑制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Ezrin蛋白的表达,本研究为预防性治疗骨肉瘤肺转移的实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7.
患儿男,46 d.出生后家人发现除双手拇指外,其余各指中节指间关节活动受限而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双手示、中、环、小指近指间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受限,近指间关节部位皮纹消失,身体其他部位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在儿童脊柱手术中监测脊髓神经传导功能完整性过程中的可能影响因素及相应处理办法.方法 对36例实行脊柱手术的患者于围手术期、麻醉期、手术开始期、手术期(钉棒系统固定矫形、病灶清除等重要操作时)、手术结束期进行连续SEP神经监测,并对神经传导的潜伏期、波幅及波形的变化进行记录、分析总结.结果 36例患者均得到满意的SEP波形.术中神经监护过程未出现异常30例,出现异常改变6例,通过调整监护设施、纠正手术操作等处理,使体感诱发电位能恢复正常.由于体感诱发电位在术中监测脊髓神经传导功能完整性过程中易受到麻醉、环境、患者实时生命体征及手术操作等影响,采取相应措施后能基本消除非正常因素的影响,减少假阳性发生率,达到术中神经监测准确的目的.结论 体感诱发电位在监护过程中存在各种影响因素,但只要能仔细辨别并采取调整麻醉方法、尽量排除环境干扰、调整手术操作方式等处理措施就可以提高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的准确性,为儿童脊柱手术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前路横切口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优点.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42例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前路横切口,内外髁克氏针固定治疗.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2.6~12岁,平均5.7岁.开放骨折3例.伴其他部位骨折7例,桡神经损伤4例,正中神经损伤1例,均无尺神经损伤.受伤至入院时间1h~3d.右侧30例,左侧12例.采用肘前横切口入路治疗骨折,同时行神经、肌肉探查修复.结果 40例获得3 ~32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4周平均3.6周.无一例发生肘内翻畸形,切口无瘢痕挛缩.3个月后肘关节功能评价参照Flynn等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32例,良4例,一般4例,差0例,优良率为90%. 结论 肘前方横切口入路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暴露简单,愈后无瘢痕,利于神经、血管及肌肉探查等优点.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评价X线平片、CT、MRI等检查在诊疗及康复过程的意义.方法:1991年2月~2000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286例小儿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病儿,仅作X线平片检查者212例,另74例因为各种原因还作CT或MRI检查确诊.全部患儿均给予颈托牵引治疗,其中16例加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治疗.结果:平均住院12d,大部分治愈出院,出院后继续牵引1周巩固疗效.随访2~3年,11例有1~2次反复发生,及早牵引自愈.结论:分析发现195例患儿在颈托牵引治疗前后咽后壁软组织厚度的变化,与临床好转关系密切,因而对该病病因的深入认识提供了客观新线索.及早治疗见效快,颈托牵引治疗是最恰当的治疗方法.颈椎CT检查尤其是三维CT成像在该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价格原因使其在康复评价中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