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4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6篇 |
内科学 | 21篇 |
神经病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68篇 |
预防医学 | 25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39篇 |
中国医学 | 50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科学的护理干预在藏族脊椎结核患者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自2009-01至2011-01于我院就诊的藏族脊椎结核患者1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自愿选择将所有病例分为2组,研究组77例接受脊椎结核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7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心理状态、康复状态等多项指标。结果:研究组在治疗时间(40.8±4.6)d及并发症发生率(5.19%)上明显低于对照组(43.7±5.5d;12.86%),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死亡率(0VS1.43%)上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在生活能力(23.14±2.14)及生活质量(26.67±1.58)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9.68.±1.99;23.74±2.04),且在抑郁情绪(40.76±5.57)上明显低于对照组(45.28±6.59),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采用系统护理,注重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预后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牛膝多肽(ABPP)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初步探讨ABPP作用于PC12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为研究模型,观察在低血清的情况下不同浓度ABPP(0.25?0.50?1.00 μg/ml)诱导PC12细胞发生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神经丝蛋白(NF-H)在ABPP诱导分化的PC12细胞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ABPP(1.0 μg/ml)加药后不同时间段(0?6?12 h和1?2?3?7 d)和不同浓度ABPP(0.25?0.50?1.00 μg/ml)加药2 d后对PC12细胞ERK1/2活性的影响,同时应用ERK1/2特异性拮抗剂PD98059与ABPP共培养PC12细胞,分析ABPP对PC12细胞的作用与ERK1/2通路的关系?结果:ABPP处理3 d后,部分PC12细胞开始出现神经元样的形态?随着加药时间延长具有神经元样的细胞逐渐增多,到7 d时,可以见到神经生长因子(NGF)和ABPP处理组PC12细胞的突起都显著增多,能形成网络;14 d时,这种现象愈发显著?加药后7 d和14 d,ABPP各浓度组的细胞分化率以及细胞突起长度均明显提高,且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加药第7天和第14天,ABPP高剂量组与NGF组的PC12细胞均出现NF-H标记阳性的分化细胞?ABPP对ERK1/2的激活作用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以1.0 ug/ml作用2 d为最大?当用PD98059抑制ERK1/2的活化时,ABPP对ERK1/2的激活作用被部分阻断?结论:ABPP具有诱导PC12细胞神经元性分化的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通过ERK1/2信号转导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43.
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改变,新的护理模式越来越体现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我科在2004年6月开始实施对出院病人进行电话回访制度至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4.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死率较高,临床上经救治存活者多数留有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严重危害病人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及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合理的调养方法、连续的治疗和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康复和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长径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评估患者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是否有明显益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28例,开腹手术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病理特征、围手术期结果、住院总费用。对比术后使用和不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生存率。结果 开腹组和腹腔镜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1%(9/28),开腹组为52.3%(23/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2.5±3.2) d比(15.0±3.5) d,P=0.004];术后中位住院天数明显缩短(7.5 d 比 9.0 d,P=0.006);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03)。中位随访时间58个月(13~129个月),期间未出现与肿瘤相关的死亡病例。开腹组有2例死亡,分别因乳腺癌和心脏病;腹腔镜组有1例死亡,死亡原因与胃间质瘤无关。72例患者中,40例术后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开腹组22例(50.0%),腹腔镜组18例(64.3%),两组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患者例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4,P=0.234)。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组总体生存率与未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治疗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实现R0切除的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未增加生存率,且未使用伊马替尼者未出现与肿瘤相关的死亡、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应用引进的德国仪器及新技术探讨并建立健康成人错误相关负电位(ERN)的正常值。方法:应用德国Brain Products公司的ERP记录与分析系统,对50例21~55岁健康成人右利手受试者,作了ERN检测。结果:(1)32个头皮记录点皆在约100~150ms处出现了一个负波,健康成人ERN波形较稳定。(2)在Cz、Fz、Pz、C3、C4 5个脑区,建立了健康成人ERN潜伏期和波幅均值。(3)左右侧比较及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成人ERN较稳定和可靠。ERN可作为一个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的ERP而用于神经精神科临床。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联合渐进性抗阻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的疗效。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抗阻训练组40例、帕金森操组40例,3组均给予普拉克索药物治疗,抗阻训练组和帕金森操组还分别给予抗阻训练和帕金森操康复。对3组患者分别在不同随访时间点进行帕金森评分量表(UPDRS)、帕金森病Webster评分量表及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分;同时使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价肌张力的变化水平。结果:3组中,抗阻训练组的UPDRS得分最高(P0.05),抗阻训练组和帕金森操组的随访UPDRS得分逐渐增高(P0.05)。3组4个时间点的Berg平衡量表得分、Webster症状评分入组时最高,随访18月水平最低(P0.05);随访3月、12月和18月的得分均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阻训练组得分最低(P0.05)。抗阻训练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嗜睡和1例恶心患者。3组4个时间点的Ashworth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入组时最高,随访18月最低(均P0.05),随访3月、12月和18月的Ashworth量表评分均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阻训练组得分最低,对照组得分最高(P0.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渐进性抗阻训练对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的效果优于普拉克索联合帕金森操的干预效果和单纯使用普拉克索药物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