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人们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治疗方法(包括新药)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分子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热点。目前已有多种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或正在试验阶段,如赫赛汀、Iressa、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抑制剂、COX蛳2(环氧化酶蛳2)抑制剂、PKC(蛋白激酶C)抑制剂等。根据不同的作用靶点对目前应用于临床和处于试验阶段的有关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2.
背景与目的: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治疗是目前实体瘤治疗的两大发展方向。基因单核苷酸多态(SNP)不同基因型患者化疗疗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别,基因型与疗效之间的相关研究可能为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已有研究证实DNA损伤修复基因ERCC1、XRCC1、XPD等基因的遗传变异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尚无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与损伤修复基因SNP相关研究的报告。本研究观察了ERCC6基因C6530G单核苷酸多态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化疗近期疗效和生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了95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经卡铂加VPl6(CE)方案一线或辅助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及生存期与ERCC6 C6530GSNP的关系。ERCC6 C6530G基因型分析采用PCR—RFLP方法。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 Log—rank检验法。结果:ERCC6 6530位点CC、CG和GG基因型患者的近期疗效分别为88.9%、90.3%和85.7%,差异无显著意义(P=1.0)。CG+GG基因型患者中位TTP为13个月(95%CI=9.2~16.8),CC基因型患者中位1TrP为9个月(95%CI=7.3~10.6;P=0.19)。ERCC6 C6530GSNP和是否手术切除原发病灶两个因素与CE方案治疗后的生存期有关,其中CG+GG基因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95%CI=18.4~29.6),CC基因型患者治疗后中位生存为16个月(95%CI=9.9~22.0),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切除原发病灶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在中位随访时间28.5个月时尚未得到,未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95%CI 12.5~23.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ERCC6 C6530GSNP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CE方案近期疗效无关但与生存相关。ERCC6 C6530G基因型可能成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方案个体化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53.
袁芃 《抗癌之窗》2009,(6):17-17
目前常用的乳腺癌检查手段有:乳腺自查、医生体检、超声检查、乳房钼靶X线摄片、核磁共振(MRI)、组织活检等。乳腺自查自我检查是预防和及早发现乳腺癌的最基本方法之一。20岁以上的女性应该把乳房自查作为日常乳  相似文献   
54.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由靶向特异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小分子细胞毒药物通过连接子偶联而成, 它结合了高特异性靶向能力和强效杀伤作用的优势, 实现了对癌细胞的精准高效打击。目前ADCs是抗癌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目前已知的一种原癌基因, 可以驱动多种肿瘤类型的发生和发展, HER-2也是早期获批用于实体肿瘤ADCs的重要肿瘤靶点。抗HER-2的ADCs不仅可用于治疗HER-2阳性肿瘤, 而且对HER-2低表达肿瘤也有效。ADCs的出现打破了肿瘤中HER-2传统分型, 为HER-2低表达肿瘤带来了重大的治疗突破。抗HER-2的ADCs在实体瘤治疗中应用广泛, 在HER-2低表达肿瘤中也有较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文章概述各个抗HER-2的ADCs在HER-2低表达泛瘤种(包括乳腺癌、消化道恶性肿瘤、尿路上皮癌、肺癌等)中的治疗进展, 总结各个抗HER-2 ADCs目前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以期为HER-2低表达肿瘤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使用利伐沙班预防乳腺癌深静脉置管化疗患者导管相关血栓(C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接受深静脉置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 治疗组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 10 mg 口服1次/d, 连续用药1个月;对照组未接受预防抗凝治疗。通过血管超声检查确认CRT的发生情况, 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 CRT形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235例乳腺癌患者, 置管总天数共19 035 d, 平均置管天数为81 d。对照组118例, CRT发生率为28.0%(33/118);治疗组117例, CRT发生率为20.5%(24/11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165例, CRT发生率为18.2%(30/165), 血栓最常见于腋静脉管周(63.3%, 19/30);锁骨下静脉置管63例, CRT发生率为39.7%(25/63), 血栓最常见于锁骨下静脉管周(88.0%, 22/25);输液港7例, CRT发生率为28.6%(2...  相似文献   
56.
三阴性乳腺癌分化差、侵袭性高、易转移、预后差,近年来临床研究缺乏突破。2019年12月10~14日举行的第42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报道了三阴性乳腺癌在化疗、免疫治疗以及新的药物和新的药物组合上取得的相关进展,笔者就相关热点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价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后进展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继续曲妥珠单抗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癌症基金会赫赛汀援助项目中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进展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疾病进展后是否继续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为分组标准,通过组间显著性差异比较评价跨线曲妥珠单抗治疗疗效。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195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一线继续曲妥珠单抗治疗可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继续曲妥珠单抗或不用2组PFS分别为9个月和6个月,P=0.027; OS分别为20个月和16个月,P=0.031),二线继续曲妥珠单抗治疗可延长PFS(用或不用2组PFS分别为9个月和5个月,P=0.026),对OS无明显影响,三线继续曲妥珠单抗治疗对PFS、OS均无明显改善。基于辅助阶段存在曲妥珠单抗原发耐药,一线继续曲妥珠单抗治疗可延长PFS,而对OS无明显影响。对于一线治疗存在曲妥珠单抗原发耐药的患者,二线继续曲妥珠单抗治疗对PFS、OS均无明显改善。结论:经曲妥珠单抗治疗进展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跨线曲妥珠单抗治疗有较好的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58.
桑蝶  袁芃 《癌症进展》2021,19(4):430-43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1].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可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缩瘤降期、提高保乳率及获取药物敏感性信息.然而化疗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中性粒细胞下降、抑制机体免疫力,部分患者也可能会诱发感染.本文分析1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9.
哌柏西利作为第一个上市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抑制剂,显著改善了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乳腺癌的生存。哌柏西利的开发是抗肿瘤药物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文回顾了哌柏西利作用机制,总结了药物相关临床试验、相关不良反应以及药物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首发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诊治的83例晚期TNBC首发骨转移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49.0(26~80)岁,中位无疾病生存期为30.3(1.0~120.5)个月。首发骨转移患者(83例)在同期晚期TNBC(269例)中所占比率为30.8%,其中单纯骨转移患者25例,其他患者均合并其他部位侵犯。TNBC骨转移多为多发性溶骨病变(78.3%)。其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仅为24.1%。TNBC单纯骨转移的患者预后显著优于合并内脏器官转移的骨转移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40.0(23.3~56.7)个月和17.0(10.3~23.7)个月。TNBC骨转移患者采用的治疗多为全身化疗,一线化疗比例占90.4%。一线化疗有效率为44.0%,其中1例CR(1.3%),32例PR(42.7%)。临床获益率(CR+PR+SD时间≥6个月)为69.3%。一线化疗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8.0(8.7~16.0)个月,中位OS为30.0(30.8~47.4)个月。不同化疗方案在TTP及OS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晚期TNBC,首发为骨转移比例虽然较Luminal型低,但明显高于以往国外报道的数据。晚期TNBC骨转移患者总体预后较差,化疗无疑是首要的选择,不同化疗药物间在近期疗效及远期总生存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