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32P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5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32P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的应用方法。方法5例顽固性恶性胸水病人采用CT引导下深静脉管置入胸腔引流胸水后,32P胶体185-370 MBq(5-10 mC i)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结果5人穿刺17次,穿刺成功率100%,抽水成功率82.35%(14/17)。结论在32P胶体治疗胸水中,采用CT引导深静脉管灌注方法安全精确、有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超分割及在超分割基础上协同化疗治疗食管癌伴声嘶的疗效.方法将8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超分割(HF)组:先常规照射36~40 Gy,4周后改为2次/d,1.2 Gy/次,间隔≥6 h,加量至60~70 Gy;超分割协同化疗(HF C)组:在放疗的同期加用DDP 20 mg,d1~5;氟尿嘧啶500 mg,d1~5,3~4周一次,共2次.结果 HF、HF C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5%、32.6%、18.6%和79.1%、48.8%、32.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分割协同化疗组能提高食管癌伴声嘶的生存率,不增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3.
背景 仅有少量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总体疗效不令人满意。因此,选择有效的预后观察指标十分重要。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DH)预测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的预后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经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晚期ESCC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回顾性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收集患者免疫治疗第8周LDH水平。随访截至2021-08-31,记录随访结果。观察死亡情况、患者疾病缓解情况,并记录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基线LDH水平患者PFS、OS生存曲线以进行生存分析,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PFS、OS的影响因素。 结果 44例患者中基线LDH低水平(基线LDH<200 U/L)者28例,基线LDH高水平(基线LDH≥200 U/L)者16例。基线LDH低水平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基线LDH高水平患者(χ2=8.522,P=0.013)。44例患者中病情进展(PD)8例,无PD患者36例。PD患者?LDH(治疗过程中LDH的变化)高于无PD患者(t=2.394,P=0.021)。截至2021-08-31,9例(20.5%)患者存活;中位PFS为6(2,11)个月;中位OS为11(7,18)个月。基线LDH低水平与基线LDH高水平患者PFS、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90、12.327,P值分别为0.009、<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LDH水平是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后PFS的影响因素〔HR=2.686,95%CI(1.274,5.664),P=0.009〕;基线LDH水平〔HR=17.440,95%CI(2.254,134.962),P=0.001〕、血红蛋白〔HR=0.005,95%CI(<0.001,0.120),P=0.001〕、单核细胞计数〔HR=0.066,95%CI(0.008,0.525),P=0.010〕是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后OS的影响因素。 结论 基线LDH可作为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预后的预测指标,且基线LDH低水平者有更好的PFS及OS。  相似文献   
44.
术前加速放疗与常规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80例晚期食管癌。术前加速放疗40例和术前常规放疗40例。全纵隔照射,加速组40Gy/20次/2周,常规组40Gy/20次/4周。两组放疗后3~4周行食管癌根治术。手术切除率:加速组100%,常规组97.5%。术后病理,中、重度放疗反应:加速组90%,常规组62.5%,P<0.05。1、2、3年生存率:加速组90%,77.5%和62.5%,常规组77.5%,57.5的和40%,3年生存率两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5.
小细胞肺癌预防性脑照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娟  袁翎  蒋月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0):15-16
目的 探讨预防性全脑照射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64例经化疗加放射治疗后完全缓解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病例被随机分为脑照射组和对照组。脑照射组在肿瘤确诊后5~6个月,开始常规分割照射,采用双侧野照射,剂量为30~36GY。结果 脑照射组脑转移率为6.25%,对照组为53.13%。1、3、5年生存率脑照射组、对照组分别为71.88%、40.63%、25%,50%、21.8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预防性全脑照射能减少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脑转移,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6.
47.
鉴于传统的食管癌常规术前放疗及手术间隔时限较长,医疗费用也相应增加,致使部分病人难以接受,根据放射生物学时间剂量因素原理,我们设计了食管癌加速术前放疗方法,自1989年3月至1990年6月,对40例手术困难,不能切除者食管中段鳞癌给予加速术前放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们将本院同期给予常规术前放疗的食管中段鳞癌40例,与本组病例作对照分析,放疗剂量加速组40Gy/20次/2周,常  相似文献   
48.
%(35/51),高于RI<0.7者的34.8%(8/23)(X2=5.845,P<0.05).结论:彩超可作为锁骨上淋巴结的常规检查,有助于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HPV感染与食管/贲门癌变的关系和p16INK4A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检测17例双源癌患者食管鳞癌组织和贲门腺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感染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INK4A蛋白在17例双源癌鳞癌组织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7例双源癌组织中8例食管鳞癌组织,5例贲门腺癌组织中检测到HPV16-DNA(47% vs. 29%),且有2例患者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同时检测到HPV16-DNA的存在。p16INK4A蛋白在两种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在HPV相关的双源癌中,p16INK4A蛋白表达在腺癌组织中较鳞癌组织高(75% vs.25%,P<0.05)。结论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同一个体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中均有不同程度HPV感染,提示HPV可能是二者共同相关致病危险因素,高危型HPV16感染可能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和贲门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16INK4A蛋白表达在腺癌组织中较鳞癌组织高,有可能成为HPV相关性贲门癌的一个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瘤体内注射斯普林加放疗在治疗体表肿瘤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60例首次接受放疗的体表鳞癌被随机分两组。30例单纯放疗,30例在放疗中以8~10ml斯普林针瘤内注射,隔日1次。两组放疗方式剂量相同。每次17~2Gy,每周5次,总剂量60~70Gy。结果:单放组总有效率567%,综合组867%,有显著差别。放疗局部皮肤反应综合组明显轻于单放组。综合组治疗后的WBC、NK活性、T3、T4、T4/T8等值均优于单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放疗中,联合在瘤体注射斯普林,能提高疗效,减轻局部放疗反应。同时有保护血象、增强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