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目的 探讨金标、椎体实时追踪对射波刀治疗肺部肿瘤近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射波刀治疗肺部肿瘤患者 64例72个病灶,其中原发瘤 40例41个病灶,转移瘤 24例31个病灶。45个病灶采用金标追踪,27例患者采用椎体追踪。70%~94%(中位数80%)等剂量线覆盖计划把体积,照射剂量60 Gy分3次。比较两者近期疗效与追踪方式的关系。
结果 全部病灶有效率金标追踪好于椎体追踪(93%∶74%,χ2=6.84,P=0.033),下肺病灶的也如此(15%∶7%,χ2=7.18,P=0.028),但上肺病灶的两者相似(28%∶12%,χ2=2.36,P=0.310),治疗体积<15 cm3金标追踪好于椎体追踪(25%∶12%,χ2=6.53,P=0.038),而≥15 cm3的两者相似(17%∶8%,χ2=1.57,P=0.460)。全部病灶椎体追踪治疗失败率比金标追踪高(19%∶2%,χ2=6.33,P=0.021)。
结论 不同追踪方式与射波刀治疗肺部肿瘤近期疗效有关,并受病灶位置、治疗体积影响。  相似文献   
82.
乳房再造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其不仅可以减轻由于乳腺癌手术所致胸壁畸形,还可以改善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1]。在欧美国家,乳房再造已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在亚洲,据韩国1996—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接受乳房再造术的乳腺癌患者比例已从5.2%上升至16.4%[2]。在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接受乳房再造术。随着乳房再造术的不断推广,乳腺癌辅助放疗与再造术之间关系问题随之而来,包括乳房再造术并发症与放疗关系、再造后美容效果与放疗关系、放疗时机选择等一系列问题,笔者就上述问题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83.
第三代射波刀系统影像曝光参数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射波刀具有高精度、大剂量、分割次数少、无创伤等优点,作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一种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1\]。本单位自 2006年8月至 2011年4月采用第3代(G3)射波刀系统治疗肿瘤,现就该系统影像曝光参数选择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放疗前HRCT肺组织异常影像学征象与R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1年间行三维技术放疗的 262例肺癌患者放疗前HRCT片和临床资料。异常影像学特征包括网格影、蜂窝改变、磨玻璃影、肺气肿。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肿瘤因素、治疗因素。Logistic法进行单因素、多因素预测分析。结果 129例 出现网格影,其中轻度 56例 、中度 49例 、重度 24例 ; 37例 合并网格状改变; 22例 合并磨玻璃影。 154例 出现肺气肿中1级 71例 、2级 55例 、3级 20例 、4级 8例 。 58例 发生RP中 1~ 2级 39例、 3~ 5级 19例 。发生RP者中 34例 疗前HRCT表现网格影, 38例 表现肺气肿, 6例 合并蜂窝状改变, 2例 合并磨玻璃影。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FEV1/FCV、 V20、MLD、化疗、HRCT表现为肺气肿和网格影与RP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期+诱导化疗、重度网格影和3级肺气肿是≥3级RP的预测因素。结论 放疗前HRCT肺组织异常影像学征象有助于预测肺癌患者放疗后RP的发生。  相似文献   
85.
袁智勇  王汉  赵平  郑立 《西部医学》2010,22(10):1905-1906
目的回顾性分析脾动脉栓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l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seldinger技术对脾动脉进行部分栓塞,栓塞面积约80%左右,并于术后定时复查血常规,观察其疗效。结果手术的即时性疗效为50例(98.0%),近期疗效为41例(80.4%),远期疗效为66.7%。结论对内科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SBRT技术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13年间应用射波刀治疗 42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的资料,以疗后1个月复查观察近期疗效。采用WHO的RECIST1.1标准进行评价,采用RTOG或EORTC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LC率。结果 42例47个靶点纳入研究,其中14个病灶达CR,13个病灶达PR,总有效率为57%。1、2年样本数分别为25、19个靶点,1、2年LC,OS,PFS率分别为87%、60%,53%、41%,17%、8%。GTV<2.5 cm3、BED>80 Gy、年龄>60岁均有助于提高局部PFS期。治疗后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主要为1、2级反应,只有 1例出现3级胃肠道反应。结论 SBRT技术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不良反应轻且LC效果好。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同期放化疗在老年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11年本院行根治性胸部放疗的 168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年龄≥65岁者定义为老年组(53例),<65岁者定义为非老年组(115例),对比不同治疗模式在老年和非老年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 随访率为95.2%(两组分别失访 4例)。全组中位OS为24.6个月,中位PFS期为15.4个月。老年患者同期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的中位OS分别为15.9个月和24.6个月(P=0.013),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和2.6%(P=0.170);非老年患者同期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的中位OS分别为39.6个月和24.5个月(P=0.018),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250~0.757)。结论 老年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同期放化疗的实施要谨慎进行,序贯放化疗可能是一种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不同的ER、PR表达对原发性侵袭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重点研究ER+/PR- 和ER-/PR+ 单阳性表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04年5 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 054 例原发性侵袭性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及随访结果,比较不同的ER、PR表达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明确ER+/PR- 和ER-/PR+ 单阳性表型肿瘤之间存在的差异。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 方法,生存率比较应用Log-rank 检验。经COX多因素分析得出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ER+/PR- 表型肿瘤易出现于年长、绝经后的女性,肿瘤直径较小,组织分化程度较高。生存分析显示:ER+/PR+ 组预后优于ER-/PR- 组(OS:P=0.000,DFS :P=0.000),ER或PR单阳组预后介于ER+/PR+ 组和ER-/PR- 组之间。相对于ER-/PR- 表型肿瘤,ER+/PR- 的生存优势强于ER-/PR+ ,ER+/PR- 的无瘤生存优于ER-/PR+(P=0.035),而两者之间总体生存无明显差异(P=0.890)。 不同的ER、PR阳性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无瘤生存的独立因素(P=0.023)。 结论:ER+/PR- 和ER-/PR+ 是两种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完全不同的乳腺癌,ER-/PR+ 肿瘤表现的侵袭性行为更强,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措施。ER-/PR+ 表型乳腺癌可能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疗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 月至2005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条件的患者共89例。其中单纯外照射组62例,外照射联合腔内放疗组(联合照射组)27例,有42例患者接受了序贯或同步化疗。将患者分为单纯外照射组和外照射联合腔内放疗组进行分析,单纯外照射多为前后两野对穿照射40Gy后缩野避开脊髓加量,腔内放疗多在外照射结束后1 周内开始,一般4~7Gy/次,每周1 次,共2~3 次。部分患者接受了化疗,常用化疗方案为顺铂加氟脲嘧啶方案。应用完全缓解率和治疗后进食改善率评价近期疗效,应用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及总生存率(OS)评价远期疗效。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有效率及进食改善率的差别,Kaplan-Meier 计算两组的OS及LRFS,Log-Rank比较两组间OS及LRFS的差别。结果:全组生存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至最后随访之日63例患者死亡。单纯外照射组与联合照射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及29%(P=0.049);进食改善率分别为67.7% 和74.1%(P=0.795);5 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24% 和36%(P=0.332);5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8% 和21%(P=0.401)。 肿瘤长度≤5cm及>5cm组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的5 年生存率分别为42% 、36%(P=0.045)及16% 、14%(P=0.685)。 结论:后装腔内放疗联合外照射可提高近期疗效及较小病灶(肿瘤长度≤5cm)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利用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单次大剂量放疗模式的生物学效应及有效剂量.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2接种于裸鼠右下肢大腿外侧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至移植瘤平均直径达10mm左右时随机分组,每组6只,清醒状态下进行单次照射0、2、5、10、17、25、35Gy.观察肿瘤体积变化,绘制肿瘤生长延缓曲线,计算肿瘤生长延迟时间.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组动物体重变化程度基本一致.随着单次照射剂量的提高,动物移植瘤体表面皮肤照射反应逐渐加重,以湿性反应为主,出现黄色渗液.单次10Gy以下剂量照射组具有相似效应,肿瘤生长延迟不明显.单次10Gv以上剂量照射组肿瘤生长明显延长,肿瘤生长延缓效应与照射剂量明显相关.两者间肿瘤生长延缓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Gy组肿瘤生长延缓时间约为3周,17Gy组则延长至6周,25、35Gy组延缓时间更长.肿瘤生长曲线与体积抑瘤率能够更加直观反映疗效与单次放射治疗剂量相关.结论:移植瘤照射后,单次10Gy以上的剂量表现出很好的生物学效应,肿瘤生长明显延迟,生长延缓效应与照射剂量明显相关.本实验表明短疗程单次高剂量放疗模式大幅提高单次有效剂量和生物剂量,能够明显改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