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骨库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1-2],效法欧美经验,结合国情,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骨组织库已逐步走上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呈现产业化骨库和医院内骨库两种模式,其经营和运作逐渐被纳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卫生部的监管范畴,行业成立了骨组织库协会,学术交流与技术培训活动逐渐活跃[3].  相似文献   
122.
膝关节纤维化的概念被用于描述以膝关节活动障碍为主的一系列膝部症候群。Vernon et al(1994年)首先提出关节纤维化的概念,即由于关节内瘢痕组织形成导致的关节活动度丢失。Cosgarea et al(1995年)将那些膝关节伸展活动度减少10°以上或屈曲活动度〈125°的病例定义为膝关节纤维化。而Shelbourne et al(1996年)则认为任何与健侧下肢对比存在屈伸功能障碍的病例均应称为膝关节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将吸附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重组合异种骨(RBX)植入病灶清除区,观察组织病理变化过程,评价其诱导成骨活性及生物降解性,以探索治疗股骨头坏死(FHN)的新方法。方法:对以局部液氮冷冻法造成的20只兔FHN模型行病灶清除术,对各股骨头分别采取A、B、C、D四种干预方式(不同的填充物),其中A种方式以复合有bFGF的RBX充填骨腔,分别于术后3、6、12周处死动物,行X线大体标本、组织病理检查及股骨头相对骨密度分析。结果:①X线大体观察:3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均无明显增高;6周时实验组骨密度较对照组高;12周时实验组骨密度接近于正常兔股骨头骨密度,对照组较低。②X线摄片结合计算机相对骨密度分析:3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骨密度比较无明显差别,6周、12周时实验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组织学观察:3周时所有兔股骨头骨细胞、骨髓细胞、软骨细胞完全坏死,骨小梁完整;6周时实验组钻孔植骨处成骨细胞及毛细血管明显多于对照组;12周时实验组新生骨组织修复已达软骨下,对照组植骨块仍有少量未被吸收。结论:RBX复合bFGF具有明显的诱导成骨及促进血管再生能力,能有效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的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0年11月行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治疗的合并脊髓纵裂的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12~28岁,平均(15.6±3.3)岁。合并Ⅰ型脊髓纵裂11例、Ⅱ型脊髓纵裂13例。术前冠状面Cobb角80°~135°,平均93.4°±13.9°;柔韧性4.9%~28.3%,平均13.9%±7.1%。对合并Ⅰ型脊髓纵裂患者,截骨矫形前先切除骨性纵隔;对合并Ⅱ型脊髓纵裂患者直接行截骨矫形术,脊髓纵裂不予处理。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24~68个月,平均(44.5±17.4)个月。手术时间395~895 min,平均(554.7±118.4) min;术中失血量1 000~9 600 ml,平均(3 741.7±2 260.0) ml;术中输血量800~8 850 ml,平均(3 711.3±2 059.4) ml。术后矫正率47.2%~96.7%,平均65.9%±11.3%;末次随访矫正率40.7%~94.5%,平均62.7%±12.0%;矫正率丢失0.3%~8.9%,平均3.0%±2.4%。6例(25.0%,6/24)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即刻暂时性神经损害加重3例(12.5%,3/24)、脑脊液漏2例(8.3%,2/24)、胸膜破裂1例(4.2%,1/24),无永久性神经损害并发症。3例术后即刻出现神经并发症患者于出院后1周、3个月、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或较术前改善。结论 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的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一期手术并未增加神经并发症的风险。但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大。  相似文献   
125.
目的:研究和开发能够Ⅰ期植骨修复细菌污染的节段性骨缺损的植骨材料。方法:在块型重组织异种骨(MRBX)基础上,结合抗生素局部缓释技术。研制出兼具高效成骨作用和强力抗感染能力的块型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MARBX);并采用细菌污染的犬桡骨,1.5c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通过解剖学、放射学、组织学及细菌学检查,对比研究MARBX和MRBXⅠ期植骨内固定修复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MARBXⅠ期植骨,可有效预防感染,并基本完成骨缺损的修复;而MRBXⅠ期植骨,则导致骨髓炎,不能修复骨缺损。结论:MARBX由于既具有高效成骨活性,又有非常强的抗菌能力,能Ⅰ期植骨、有效修复污染性节段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126.
磷酸钙骨水泥/BMP复合人工骨的理化性能及缓释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制CPC/BMP复合人工骨,检测其理化特性及缓释作用。方法 制备CPC/BMP及CPC骨块,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结构,用材料力学实验方法测定不同凝固时间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变化。测定孔隙率和体外溶解度,并以庆大霉素为例研究了CPC作为载体的缓释作用。结果 结晶后的材料呈多孔状结构,BMP呈微球状分布在孔隙间。测定的孔隙率为44.5%。骨块在体外实验有一定的溶解度。最初24h内,凝固时间与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成正相关,凝固2h后抗压强度达到极限强度的50%以上。24h基本达到最高强度,分别为51.0MPa和60.6MPa。对庆大霉素的释放可持续20d以上,20d累计释放出实验总量的84.5%。结论 材料多孔状结构利于骨生长,同时具有理想的力学强度、缓释作用和一定的溶解度,可望用于临床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壳聚糖缓释微球复合聚乳酸-聚羟乙酸/磷酸三钙(PLGA/TCP)支架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5只,在40只实验动物股骨髁部制备0.6 cm×1.0 cm骨缺损.实验分4组:A组:缺损组,B组:用PLGA/TCP空白支架修复骨缺损,C组:用等量rhBMP-2复合PLGA/TCP支架修复骨缺损,D组:用rhBMP-2壳聚糖微球复合PLGA/TCP支架修复骨缺损,每组10只动物.另5只动物为正常对照组(E组).应用X线、Micro-CT和组织病理学等方法检测术后4、12 周各实验组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 术后4周X线片示:A组无新骨形成.B组有少量新生骨影像形成,C、D组骨缺损部位均有新骨影像形成.术后12周,Micro-CT结果显示:D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等指标均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检测到上述指标.术后4剧,D组可见大量骨组织形成,有部分成熟的骨小梁,PLGA/TCP支架大部分被降解.吸收.术后12周,D组支架和微球完全降解.骨缺损被成熟骨取代;B、C、D组骨长入率分别为5.78%±1.21%、37.26%±6.45%、74.25%±8.91%,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rhBMP-2壳聚糖微球的PLGA/TCP支架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效果,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解剖型跟骨钛板并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25例(33足)Sandersl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男性20例(26足),女性5例(7足);年龄15~65岁,平均(36.16±14.63)岁。单足17例,双足8例,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跟骨钛板内固定并植骨进行治疗,术中恢复跟骨解剖形态,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进行系统的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25例(33足)术后均获12~36个月随访(平均19.3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17足、良12足、可4足,差0足;优良率为87.88%。结论解剖型跟骨钛板并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够恢复跟骨距下关节面平整,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9.
肱骨骨不连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目的探讨肱骨骨不连的原因和不同固定、植骨方法治疗肱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肱骨骨不连进行回顾性分析。固定方式:钢板内固定30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12例,单臂或组合式外固定架8例,异体骨板加螺钉内固定1例。植骨来源:自体髂骨植骨16例,重组合异种骨植骨(RBX)12例,自体髂骨联合RBX植骨17例,异体骨植骨2例,异体骨联合RBX植骨2例。结果51例患者中,2例失访。49例随访8个月~9年,平均4年7个月。总愈合率89.8%,钢板治疗组愈合率83.3%,外固定架治疗组愈合率100%,交锁髓内针治疗组愈合率100%。12例单独应用RBX植骨治疗肱骨骨不连全部愈合;自体髂骨联合RBX植骨15例愈合,愈合率88.2%;自体髂骨植骨14例愈合,愈合率87.5%。结论髓内针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骨不连较钢板优越,创伤小,固定确实,功能恢复满意;RBX植骨治疗骨不连,安全、无免疫排斥反应、生物相容性好,对促进骨愈合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