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1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热化疗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研究热化疗对C6细胞凋亡的影响,评价热化疗抑制细胞增殖的价值。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接种后20h,48h接种后42.7℃恒温箱中加温2次,每次30min。观察丝裂霉素对C6细胞的抑制率,生长曲线的影响及热疗,化疗,热化疗对C6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 丝裂霉素在1.5μg/ml浓度时杀伤作用达高峰(P<0.001),再加大浓度并不增加杀伤作用(P>0.05);透射电镜,FCM,TUNEL均观察到热疗,化疗,热化疗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P<0.001),热化疗有协同作用(P<0.001)。结论 (1)热疗,化疗,热化疗均抑制C6细胞增殖。(2)热疗,化疗,热化疗诱导细胞凋亡为其抗癌机制之一。(3)热疗能提高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急性垂体瘤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17例急性垂体瘤卒中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26~72岁,平均48.5岁.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内分泌激素及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 头痛是急性垂体瘤卒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次是视觉障碍,再次为眼肌麻痹.经蝶手术7例,开颅手术10例,无手术死亡.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最多见,占53%.在急性垂体瘤卒中后7 d内手术,术后视力、视野明显改善.术后3例放疗.结论 突发头痛是急性垂体瘤卒中最常见的症状.无功能腺瘤在急性垂体瘤卒中最多见.MRI是急性垂体瘤卒中首选的检查方法.经蝶入路手术或开颅手术是治疗垂体瘤卒中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垂体瘤卒中后7 d内手术视力、视野改善明显.术后放疗仅适用于肿瘤残留者.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陷阱受体3(DcR3)反义核苷酸(ASODN)在胶质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并挑选DcR3反义核苷酸,转染U251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方法 观察DcR3 mRNA和蛋白有无降低,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经1.2 μmol/L AS20DN处理的U251细胞可有效地降低DcR3 mRNA和蛋白表达,DcR3/β-actin比值分别为(12.4±3.1)%和(13.5±4.2)%,错义链组、脂质体组、对照组mRNA和蛋白分别为(68.8±4.5)%、(74.5±5.0)%、(71.3±6.4)%和(78.2±6.8)%、(79.8±4.5)%、(76.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传染DcR3反义核苷酸的U251细胞凋亡率为(42.9±13.1)%,明显高于错义链组(15.8±4.8)%、脂质体组(15.7±3.7)%和对照组(14.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R3反义核苷酸可使U251细胞凋亡增多.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人脑胶质瘤中中期因子蛋白(MK)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探讨两者在胶质瘤的侵袭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脑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MK和PCNA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MK和PCNA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无表达。在48例脑胶质瘤中39例有MK的表达,其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的阳性表达率(P<0.01)。PCNA在41例胶质瘤中表达,其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并且发现MK和PC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5,P<0.01)。MK的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患者,两者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MK在脑胶质瘤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细胞增殖有关,可以作为一个反映脑胶质瘤增殖能力和恶性程度的指标,为胶质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5.
HIF-1α、IGF-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IF-lα蛋白与IGF-1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HIF—lα、IGF-1表达蛋白在45例胶质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IF-lα蛋白在10例正常脑组织中无表达,在45例胶质瘤中28例表达阳性,占62.2%,Ⅰ~Ⅱ级和Ⅲ~Ⅳ级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IGF-1蛋白在10例正常脑组织中无表达,在45例胶质瘤中28例表达阳性,占62.2%,Ⅰ—Ⅱ级和Ⅲ—Ⅳ级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胶质瘤组织HIF-lα蛋白表达与IGF-1蛋白表达密切相关(γs=0.768,P<0.01)。结论HIF-lα蛋白异常表达与胶质瘤的发生有关,而IGF-1可能作为HIF-lα除缺氧以外的另一外诱导因素在HIF-lα促胶质瘤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先天性脑发育畸形是指胎儿或婴儿于妊娠期间和围产期 ,脑部神经组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危害而产生的脑部组织发育异常或损伤。其中 ,脑积水为最常见的病理表现形式。回顾性分析 1977年~ 1999年在阿尔及利亚援外工作期间 ,收治并手术治疗的 70例各种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导致的脑积水病例 ,探讨、分析其病因。1  临床资料1.1  对象 本组 70例 ,男 40例 ,女 30例 ;年龄 :1个月~2 5岁 ,其中 2岁以内 48例 (6 8.6 %) ,大于 2岁 2 2例 (31.4%)。 70例均经CT确诊。1.2  类型 Dandy Waker畸形 5例 ;脑穿通畸形 10例 ;无脑性脑积水 7…  相似文献   
37.
脑外伤开颅术后顽固性脑蕈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重颅脑损伤特别是开放性损伤 ,头皮、颅骨及硬脑膜均已开放 ,甚至缺损 ,由不同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易造成脑组织从颅骨缺损处向外膨出 ,犹如蕈状 ,称为脑蕈[1 ] 。脑外伤开颅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内 ,都有不同程度的脑蕈 ,以后逐渐恢复为正常压力外观 ,多属于自然发展过程[2 ] 。如果颅内压升高持续存在 ,突出的脑组织不断膨出、嵌顿、坏死 ,继而又造成颅内相邻脑组织的瘀血、水肿、坏死 ,则使脑蕈更加严重 ,这种现象称为顽固性脑蕈[1 ,2 ] 。笔者对 19例脑外伤开颅术后并发顽固性脑蕈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临 床 资 料1.一…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影响外伤性多发性颅内病灶病人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4--2001年收治的138例外伤性多发性颅内病灶病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病人的年龄、入院后最低的GCS评分、瞳孔变化、占优势的颅内病灶类型、颅内血肿量、大脑中线移位;基底池受压、治疗方式等因素,用多无线性回归分析以上因素对病人预后的影响。结果:最低的GCS评分、瞳孔变化、占优势的颅内病灶类型及基底池受压与外伤性多发性颅内病灶病例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影响外伤性多发性颅内病灶病人预后的因素与单一颅内病灶相同,处理时应重点考虑占优势的颅内病灶。  相似文献   
39.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临床处理。方法 对25例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根据GOS预后评分,死亡4例,持续植物状态1例,重残2例,中残4例,良好恢复14例。结论 运用敏感抗生素流颅内积脓、降低颅内压、提高免疫力能有效的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40.
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严重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众多的研究认为,PVS患者能够苏醒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时至今日,人们对PVS的本质及其发病机理尚缺乏全面了解,本文仅就目前国内外有关PVS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