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初步应用MR血管影像结合计算机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测量和分析在体颈动脉分叉的几何学属性指标,探讨不同年龄组该段血管形态的差异.方法 搜集2005年至2007年经超声检查或DSA检查证实为颈动脉分叉正常或狭窄率小于30%的受检者57例,分为≤40岁组27例和>40岁组30例,行颈动脉1VIR增强血管成像(CEMRA)检查,扫描所得减影图像经计算机图像后处理重建三维血管图像并测量颈动脉分叉的各项几何学指标.采用嵌套设计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两组的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0岁组和≤40岁组的颈动脉分叉几何学指标分别为:分叉角:70.268°±16.050°和58.857°±13.294°,颈内动脉(ICA)角:36.893°±11.837°和30.275°±9.533°,ICA非平面角:6.453°±5.009°和6.263°±4.250°,颈总动脉(CCA)曲率:0.023±0.011和0.014±0.005,ICA曲率:0.070±0.042和0.046±0.022,ICA/CCA直径比:0.693±0.132和0.728±0.106,颈外动脉(ECA)/CCA直径比:0.750±0.123和0.809±0.122,ECA/ICA直径比:1.103±0.201和1.127±0.195;分叉面积比:1.057±0.281和1.291±0.252.>40岁组和≤40岁组的分叉角、ICA角、CCA曲率、ICA曲率、ECA/CCA直径比和分叉面积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16、11.74、23.02、13.38、6.54、22.80,P值均<0.05).结论 应用MR血管成像结合图像后处理方法实现了在体颈动脉分叉的三维立体重组和其各项几何学指标的测量,为进一步分析血管几何形态与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关系以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而简便易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双源CT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经手术证实的复杂先心病患者的心脏双源CT(DSCT)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手术证实畸形84处.DSCT与TTE均检出69处.检出率为82.14%。其中,心脏部分畸形29处.DSCT检出率75.86%.TTE检出率93.10%.二者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部畸形12处.DSCT检出率66.67%,TTE检出率83.33%.二者的检出率亦无显著差异(P〉0.05);大血管部分畸形43处.DSCT检出率90.70%.TTE检出率74.42%,DSCT的检出率显著高于TTE(P〈0.05)。结论:心脏双源CT对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检出率优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可作为复杂性先心病的术前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3.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内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临床或手术证实为颅内出血患者63例行3.0 T磁共振检查,比较常规序列及SWI序列检查的检出率. 结果 SWI检出62例(98.4%),常规序列检出51例(81.0%).两者对颅内出血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SWI序列对颅内出血的敏感性高,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24.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节细胞神经瘤的CT影像学征象,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节细胞神经瘤行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的I临床资料. 结果 CT平扫为均匀低密度(5/5例),伴有钙化(1/5例),增强扫描后强化不明显(4/5例)或仅见少量条线形强化(1/5例),注射对比剂后呈延迟强化(1例);肿瘤大多边界清晰,沿周围器官间隙呈嵌入性生长,邻近大血管被包绕穿行于肿物之中或受压移位为其特征性表现之一.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有一定的CT影像特点,CT可正确定位和做出较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定量评估胃癌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对79例胃镜诊断的胃癌患者于术前行单源双能CT GSI三期增强扫描;通过GSI Viewer分析软件获得碘基图、水基图,应用ROI技术测得病灶的碘、水浓度,并计算标准化后的碘浓度(病灶碘浓度与腹主动脉碘浓度的比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相对照;同时运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病理证实中高分化腺癌32例,低分化腺癌35例。中高分化腺癌的碘浓度低于低分化腺癌,动脉期分别为(13.88±3.83)(100μg/ml)和(14.82±6.68)(100μg/ml),静脉期分别为(18.98±5.26)(100μg/ml)和(23.43±6.49)(100μg/ml),实质期分别为(18.28±4.47)(100μg/ml)和(22.95±5.51)(100μg/ml)。中高分化腺癌的碘浓度比亦低于低分化腺癌,动脉期分别为0.17±0.07和0.18±0.06,静脉期分别为0.48±0.15和0.61±0.16,实质期分别为0.63±0.15和0.81±0.21。两组间静脉期和实质期碘浓度、碘浓度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动脉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质期中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的碘浓度、碘浓度比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3和0.760;以碘浓度比>0.757作为诊断阈值(实质期),判断分化程度的敏感度可达65.7%,特异度达84.4%。结论胃癌病灶内的碘浓度和碘浓度比均与其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GSI图像中的碘浓度、尤其是标化后的碘浓度比能为术前定量评估胃癌分化程度提供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26.
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为影像诊断提供了包括单能量成像、能谱曲线、物质分离成像和有效原子序数等能谱信息。本文旨在综述能谱CT在神经影像学方面的初步应用和研究,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7例前列腺癌、16例前列腺炎以及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MR资料。测量病灶ADC值,对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值为800s/mm2时,前列腺癌灶ADC值为(0.82±0.16)×10-3mm2/s,与炎症及前列腺增生结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0.84s/mm2作为诊断前列腺癌阈值,其敏感度为84.21%、特异度为86.54%、准确性为85.92%、阳性预测值为70.37%、阴性预测值为93.75%(Kappa=0.67,P〈0.01)。结论 ADC值测量在前列腺疾病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对比运用灌注的多期相CTA扫描和常规单期相CT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使用宽体探测器采用灌注的扫描方式捕捉肺动脉和肺静脉成像的最佳时间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因磨玻璃样影(ground-glassopacity,GGO)拟行右上肺段切除术的患者行肺部增强检查。运用Revolution CT,将患者分为2组:A组,灌注方式扫描组,54例;B组,增强跟踪自动触发扫描组,54例。A组扫描方式为采用灌注方式扫描,患者行多模式CT检查,包括肺部CT平扫、CT灌注(CT perfusion,CTP)。造影剂推注后,对感兴趣区160 mm层面内进行CT轴位扫描,扫描时相间隔为2 s,直到肺静脉期结束则停止扫描。B组扫描方式为采用常规增强跟踪自动触发方式。所有病例在肺动脉期和肺静脉期扫描图像中统一选取肺动脉主干、右肺动脉、右肺上叶动脉、右上肺尖段动脉和主动脉及其伴行静脉作为测量对象,测量其CT值和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值且计算4组CT值差,并用积分法评价5、6级肺动脉和肺静脉的显示情况。结果:除了3级(P=0.010)和4级(P=0.003)的CTPA肺动脉CT值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他2组1~4级肺动脉和肺静脉CT值差异均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CTPA中动脉及伴行静脉的CT值差,以及CTPV中肺静脉与伴行动脉的CT值差中,A组在CTPA和CTPV中的差值明显高于B组,均P<0.05。运用积分法来分析5、6级肺动脉及伴行肺静脉的显示情况,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肺动脉显示上均为3分,而2组在肺静脉细小分支上的显示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3.00(3.00,3.00),B组2.00 (1.75,3.00)(Z=2.814,P=0.005)。同时2组患者的肺动脉主干的SD值为28.45±3.47和29.47±3.80(t=0.627,P=0.539),在CTPV时候右上肺静脉的SD值为27.27±7.56和27.76±6.44(t=0.156,P=0.878),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宽体探测器采用类似灌注的方式既能满足对肺动静脉CT值的要求,又能有效分离肺动静脉,对于临床开展GGO的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有明显帮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9.
多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2例病人同时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比较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 MSCT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为79.17%,特异度为97.11%,准确度为93.75%,阳性预测值为86.36%,阴性预测值为95.28%。结论 (1)M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风险小、低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2)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筛选手段和冠状动脉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