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47个良性结节(良性组),33个恶性结节(恶性组)],另选35例患者的对侧正常甲状腺为正常组。采用能谱CT(Discovery CT750HD)进行GSI单能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病变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碘浓度和碘浓度比,计算能谱曲线斜率,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恶性组、良性组与正常组的碘浓度(100μg/ml)分别为,平扫期:6.19±3.32、10.63±4.71、19.40±8.64;动脉期:7.80±4.30、16.31±7.07、25.25±9.56和静脉期:16.64±8.97、29.06±10.18、38.93±9.09。碘浓度比分别为动脉期:0.26±0.16、0.34±0.20、0.68±0.47和静脉期:0.52±0.19、0.68±0.22、1.06±0.29;曲线斜率分别为平扫期:-0.46±0.30、-0.80±0.33、-1.26±0.65;动脉期:-0.77±0.38、-1.27±0.54、-2.32±0.84和静脉期:-1.17±0.35、-1.91±0.66、-2.91±0.70。在动脉期和静脉期,恶性、良性与正常甲状腺组织间的碘浓度和曲线斜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脉期时,碘浓度比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CT形态学及能谱曲线斜率、基物质等多参数分析,可提高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91.67%、88.46%和94.11%)。结论GSI技术多参数联合应用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13.
13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脏FNH的CT和MR表现,研究其影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13例FNH的CT和MR中7例表现较为典型,CT平扫等密度,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病灶可见中央区低密度瘢痕,增强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常见明显强化,延时期多为等密度,瘢痕可稍有强化;术前作出正确诊断。6例FNH表现不典型,CT低密度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无瘢痕和轻度强化;术前3例诊断为恶性肿瘤,3例诊断为血管瘤。结论 FNH的CT和MR表现在术前进行综合分析,多数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和物质分离技术对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采用能谱CT(Discovery CT750 HD)进行GSI单能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测量其碘浓度和碘浓度比,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微小癌的最佳 keV 值为(61.53±5.21)(动脉期)和(60.32±4.14)(静脉期);最佳单能量下,微小癌的检出率为77.05%;(2)微小癌的碘浓度分别为(6.91±3.90)(平扫)、(11.45±5.08)(动脉期)和(19.54±6.38)(静脉期),其碘浓度比分别为(0.20±0.10)(动脉期)、(0.54±0.20)(静脉期),动脉期和静脉期微小癌组的碘浓度和碘浓度低于良性小结节组和正常甲状腺组( P<0.05);能谱C T对微小癌的诊断准确率为62.30%~80.85%。结论能谱C T 最佳单能量技术能提高微小癌的检出率,基物质浓度测定对微小癌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管癌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管癌患者的MRCP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MRCP图像的诊断价值。结幕MRCP不但能直观显示胰胆管扩张和梗阻的部位、形态、范围,而且能清晰显示胰胆管树的结构:本组病例MRCP的定位准确率为31/31(100%),定性准确率为24/31(77.4%)。结论MR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胰胆管系统影像检查方法,对诊断和鉴别诊断胆管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结合个体化碘对比剂应用方案在颈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在能谱C T行颈动脉C T A成像的受检者120例,采用序贯设计依次分为常规组和低剂量组,每组60例。常规组管电压120 kV ,滤波反投影重建(FBP );低剂量组管电压100 kV ,5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余各项扫描参数均相同。常规组对比剂流速5 mL/s ,对比剂用量采用经验值法;低剂量组对比剂流速4 mL/s ,对比剂用量采用个体化方案:碘对比剂用量=(Ttest‐bolus峰值时间+2 s-5 s)×注射速率。所有受检者均采用碘佛醇对比剂(320 mgI/mL )。数据上传至GE AW4.5工作站,行图像重建分析。记录受检者的性别、年龄等各项客观数值,计算信噪比(SNR)等数值,结合主观评分,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剂量组碘对比剂用量(57.67±9.44)mL ,低于常规组(68.83±12.80)mL(P<0.001);低剂量组有效电离辐射剂量(1.82±0.00)mSv ,低于常规组(3.08±0.19)mSv(P<0.001);低剂量组颈动脉SNR、对比噪声比(CNR)(51.60±20.50,64.73±24.98)分别高于常规组颈动脉SNR、CNR(31.24±11.18,39.70±13.51)(P<0.001);低剂量组主动脉弓 SNR、CNR (46.40±18.11,59.53±22.57)分别高于常规组(27.21±8.82,35.67±11.11)( P<0.001);2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颈动脉平均CT值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动脉CTA成像中,管电压100 kV结合个体化碘对比剂应用方案,不仅能很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而且能有效降低电离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用量,具有较大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结合MR血管成像(MRA)显示并分析在体颈动脉分叉的血流模式。方法 选取7例受检者,采用Siemens Trio型3.0TMR仪,行颈动脉MR增强血管成像(CEMRA)检查,扫描所得原始图像经计算机后处理,并采用CFD方法计算并显示该段血管的血流模式。结果 7例受检者该血管段的血流模式随心动周期的不同期相呈现周期性变化,在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近端外侧部均可见血液涡流与回流,其出现与否及形态随心动周期的不同期相而变化,随着血液流向颈内和颈外动脉远端,该涡流与回流逐渐消失。结论 应用CFD方法结合MRA能显示颈动脉分叉血液的血流模式随心动周期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通过对比运用灌注的多期相CTA扫描和常规单期相CT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使用宽体探测器采用灌注的扫描方式捕捉肺动脉和肺静脉成像的最佳时间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因磨玻璃样影(ground-glassopacity,GGO)拟行右上肺段切除术的患者行肺部增强检查。运用Revolution CT,将患者分为2组:A组,灌注方式扫描组,54例;B组,增强跟踪自动触发扫描组,54例。A组扫描方式为采用灌注方式扫描,患者行多模式CT检查,包括肺部CT平扫、CT灌注(CT perfusion,CTP)。造影剂推注后,对感兴趣区160 mm层面内进行CT轴位扫描,扫描时相间隔为2 s,直到肺静脉期结束则停止扫描。B组扫描方式为采用常规增强跟踪自动触发方式。所有病例在肺动脉期和肺静脉期扫描图像中统一选取肺动脉主干、右肺动脉、右肺上叶动脉、右上肺尖段动脉和主动脉及其伴行静脉作为测量对象,测量其CT值和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值且计算4组CT值差,并用积分法评价5、6级肺动脉和肺静脉的显示情况。结果:除了3级(P=0.010)和4级(P=0.003)的CTPA肺动脉CT值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他2组1~4级肺动脉和肺静脉CT值差异均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CTPA中动脉及伴行静脉的CT值差,以及CTPV中肺静脉与伴行动脉的CT值差中,A组在CTPA和CTPV中的差值明显高于B组,均P<0.05。运用积分法来分析5、6级肺动脉及伴行肺静脉的显示情况,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肺动脉显示上均为3分,而2组在肺静脉细小分支上的显示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3.00(3.00,3.00),B组2.00 (1.75,3.00)(Z=2.814,P=0.005)。同时2组患者的肺动脉主干的SD值为28.45±3.47和29.47±3.80(t=0.627,P=0.539),在CTPV时候右上肺静脉的SD值为27.27±7.56和27.76±6.44(t=0.156,P=0.878),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宽体探测器采用类似灌注的方式既能满足对肺动静脉CT值的要求,又能有效分离肺动静脉,对于临床开展GGO的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有明显帮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源CT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经手术证实的复杂先心病患者的心脏双源CT(DSCT)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手术证实畸形84处.DSCT与TTE均检出69处.检出率为82.14%。其中,心脏部分畸形29处.DSCT检出率75.86%.TTE检出率93.10%.二者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部畸形12处.DSCT检出率66.67%,TTE检出率83.33%.二者的检出率亦无显著差异(P〉0.05);大血管部分畸形43处.DSCT检出率90.70%.TTE检出率74.42%,DSCT的检出率显著高于TTE(P〈0.05)。结论:心脏双源CT对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检出率优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可作为复杂性先心病的术前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