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冯桂华  朱生全  蔡欣 《陕西中医》2002,23(6):486-487
目的 :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小儿急性肾炎临床疗效。方法 :将小儿急性肾炎分为风水相搏、湿热及脾虚湿困三型 ,分别采用疏风宣肺利水 ;清热利湿 ,解毒凉血利尿 ;健脾化湿 ,温阳消肿等随证施治治疗 5 9例。结果 :总有效率 96.9% ,临床主要症状水肿平均消退为 6.5 2 d,蛋白转阴平均为 1 1 .1 d,血压恢复正常平均为6.5 2 d,收效满意。提示 :运用本法治疗小儿急性肾炎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建立体现人文关怀的就诊前—就诊时—就诊后全程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方法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结果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5个百分点,护理投诉及纠纷明显减少,所占比例由4.7%下降到0.8%。结论门诊患者全程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和实施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了门诊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良恶性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的cT表现,探讨两者间的不同特点。方法 分析145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良恶性胸腔积液(良性68例,恶性77例)的CT征象。结果 145例胸腔积液中有11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根据其形态的不同可分为6种类型(恶性4型,良性2型)。结论 仅凭胸腔积液的密度不能区别其良恶性,胸膜的增厚有鉴别诊断意义,恶性胸腔积液的特点为胸膜明显增厚,一般大于10mm,且厚薄不均匀。良性胸膜增厚较轻,多小于10mm,且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14.
精子发生是复杂且受紧密调控的过程,其中支持细胞在此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支持细胞从不断增殖到形态数量基本不变,从为生殖细胞的发育增殖提供营养到维持生精小管内部微环境的平衡,都与睾丸正常发育以及性成熟后雄性生育力密不可分。本文主要讨论了支持细胞在正常和异常精子发生中的作用与调节,总结了支持细胞数量、结构、表达蛋白及分泌物质变化与精子发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研究男性不育基因治疗与男性避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分析其CT表现.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机对27名肺栓塞病人进行肺动脉增强扫描, 将图像进行多平面(MPR)、曲面(CPR)及斜面(Oblique)重组再处理.结果 27例病人共发现肺动脉栓子146个,其中左及右肺动脉7个,肺叶动脉34个,肺段动脉99个,肺亚段动脉6个.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段以上肺动脉血栓栓子,具有方便、快捷、无创、准确的优点,对及时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并能有效评估溶栓治疗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实现血管生成素(ANG)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生物学功能。通过RT—PCR获得ang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ng,在转染COS-7细胞后进行瞬时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利用MTT法分析表达上清对ECV304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同时利用鸡胚分析表达上清的促血管生成作用。结果表明:瞬时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中有重组ANG的表达,并能与抗-ANG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相比.转染pcDNA3.1-ang的细胞培养上清具有促进ECV304细胞增殖的作用,并能显著促进鸡胚尿囊膜血管生长。结论:ang可在COS-7细胞中瞬时表达,其表达产物具有显著的促细胞增殖和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涛  蔡欣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506-2506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nsdermal fentanyl (Durogesic)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Methods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rvere cancer pain were treated using Durogesic,and 30 patients were treated using sustained-release hydrochloride morphine tablets as control group.Durogesic began from the dosage of 25μg/h to individual doses,and hydrochloride morphine began from 30 mg to individual doses.The duration of treating time was 3 weeks,Results The response rate of pain relief was 80.0% in Durogesic group and 83.3% in hydrochloride morphine group,respectively;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27.27±3.53)before treatment and (32.67±2.88)after treatment(P<0.05)in Durogesic group;The main side effect were dizziness,nausea and somnolence.Conclusion Durogesic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and the side effect is mild to tolerate.  相似文献   
18.
传统观点认为,G蛋白偶联受体与G蛋白、调节蛋白、GRKs以及arrestins间的相互作用是连续的,其中涉及多个蛋白质之间快速的集合和解聚。而实际上,GPCRs和相关靶分子之间的作用是通过一系列细胞内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信号转导网络来实现的。近10年,随着一些新兴技术的出现,如FRET、BRET和BiFC,实时动态观测二个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成为热点。最近,一些技术结合的方法为从"时间、空间、动态、连续"检测更多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拉开新的帷幕。从横向来看,这些技术的结合可以用来研究细胞膜上3种甚至更多蛋白质的高阶寡聚化;从纵向来看,可以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中所发生的信号转导网络的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多种技术结合所发挥作用是最近出现的几种技术所无法企及的,这对于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新的药物靶点的发现具有深远意义。因此,本文就一些技术的结合及其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刘路路  蔡欣  张宁  白波  陈京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28(12):1643-1647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当今药物治疗中最有效靶向作用的受体超家族之一,它在人类的正常生理状态和疾病过程中都发挥着极大的功效。近年研究发现,GPCR脱敏作用的调节器β-arrestin,可作为真正的衔接蛋白将信号转导到多重效应途径。β-arrestin介导的信号对生化和功能方面的影响力都不同于传统G蛋白介导的信号。由此发现辨别出的多种G蛋白-偏向配体或β-arrestin偏向配体,不仅是用来研究GPCR信号生化特征的有效工具,还具有被开发成治疗药物的潜力。因此,该文就偏向性配体的特点、作用机制、药理学作用及研究偏向性配体的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精神疾病患者发病期间在其精神症状的影响下,易发生各种意外事件,其中包括咬舌、咬伤自己或他人、对工作人员和周围人恶意吐痰等.这些现象增加了患者自身的危险性,也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更好地护理此类患者,我们设制了一种托牙垫的头套(下称牙垫套),并通过近2年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