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27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9篇 |
预防医学 | 22篇 |
药学 | 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4篇 |
2006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临床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患抑郁、焦虑的概率较高,而且同时患有抑郁、焦虑及OSAS的患者比仅患有OSAS患者病情更重。尽管许多研究评估了OSAS与情绪障碍间的关系,OSAS及情绪障碍之间一些可能的因果机制也已被提出,但是OSAS在情绪障碍的因果关系仍不清楚。对于OSAS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情绪障碍的干预治疗有助于改善OSAS患者的嗜睡、疲劳症状及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扶正祛风方对膜性肾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TGF-β_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建立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肾炎模型,造模组分为模型组、扶正祛风方组,连续给药4周。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球nephrin、TGF-β_1的分布及表达强度; 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nephrin、TGF-β_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ephrin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分布减少,蛋白表达有所降低(P 0. 05),TGF-β_1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分布增加,蛋白表达有所升高(P 0. 05);与模型组比较,扶正祛风方组nephrin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分布增加,蛋白表达有所升高(P 0. 05),TGF-β_1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分布减少,蛋白表达有所降低(P 0. 05)。结论:扶正祛风方可调控膜性肾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TGF-β_1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岛素在急诊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盱眙县人民医院进行相关治疗的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进行随机等分处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急诊治疗,观察组予以胰岛素治疗。监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同时记录血糖达标时间、尿酮转阴时间、并发症(昏迷、低血钾、低血糖)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和尿酮转阴时间均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期间,加入胰岛素治疗会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机体血糖状态,缩短血糖达标与尿酮转阴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保证患者治疗成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甲巯咪唑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甲巯咪唑,肝功能损伤"和"Methimazole,Hepatotoxicity"为关键词,分别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就检索到的甲巯咪唑致肝损伤病例进行简要回顾,并从发生率、临床表现、作用机制、危险因素、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与结论:甲巯咪唑致肝损伤以胆汁淤积型为主,其次为肝细胞损伤型和混合型;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症状,其次为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或胆汁淤积性黄疸;其机制可能与甲巯咪唑及其代谢产物破坏肝细胞并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有关;甲巯咪唑致肝损伤的发生似有剂量相关性趋势,有肝病史会增加发生风险。故使用甲巯咪唑时应有用药指征,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联合用药,并注意剂量和疗程等。一旦发生肝损伤应及时减量或停药,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扬州市初中生睡眠行为现状及与超重肥胖的关联,为青少年健康管理相关政策及干预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整群抽样法抽取扬州市区2所初中学校1 589名在校学生,调查并分析睡眠时间、就寝时间、社会时差及睡眠习惯情况。结果 1 589名初中生中,上学期间睡眠不足率为64.38%,就寝过晚率为86.78%,46.51%的学生社会时差≥1 h, 37.44%的学生每天午睡(包括节假日)。社会时差时长在不同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7),女生[(0.95±0.65)h]高于男生[(0.76±0.59)h](t=6.19)(P值均<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周末就寝时间晚、周末唤醒时间晚及睡眠行为不良与初中生超重肥胖发生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20,1.14,1.04,P值均<0.05)。结论 初中生随年级增长睡眠时间减少、就寝时间更晚,周末就寝时间和唤醒时间、不良的睡眠行为与初中生超重肥胖风险独立相关。需指导家长和学校关注青少年睡眠健康,开展青少年睡眠健康指导及干预。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评价我院2007-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有效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用药频度(DDDs)排序对我院2007-2011年各类抗菌药物及常用品种的使用量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DDDs和细菌耐药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我院抗菌药物的总DDDs呈上升趋势,总增幅达5.22%;各年度总DDDs分别为192794.78、193274.70、210331.16、216185.73、203783.26;处于前5位的一直都是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及硝基咪唑类。5年间分离得到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率随DDDs的升降而波动。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呈现较高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其DDDs间的相关系数r=0.936(P〈0.05)。结论:我院2007-2011年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的增加呈正相关,提示临床对抗菌药物的选用应更加规范合理,以期降低或避免细菌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药物诱发肺间质纤维化是较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用药是否会诱发或加重肺间质纤维化是临床医务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文献报道很多细胞毒类药物和非细胞毒类药物均可引起肺损伤,前者主要包括烷化剂(白消安、卡莫司汀、环磷酰胺)、抗肿瘤抗菌药物(博来霉素、丝裂霉素)、抗代谢类药物(甲氨蝶呤)等;后者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及抗菌药物(呋喃妥因)等。此外,吉非替尼、利妥西单抗等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的肺纤维化亦较为明确。本文对这些药物导致的肺损伤从作用机制、发生率、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