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附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的特点是骨髓选择性巨核细胞减少,外周血血小板减少不是破坏加速,而是生成不足所致,巨核细胞及血小板不仅有数量的减少,而且有形态的改变,对发病机理、该断标准、治疗及转归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2.
1999年10月8日首次收治一例罕见石骨症病人,石骨症是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疾病,临床分为幼儿型(恶性型)和成人型(良性型)主要表现为贫血,骨折,颅神经损伤和肝、脾肿大、X线表现广泛性骨质密度增高。其发病机理为破骨细胞功能缺陷。临床上易误诊为因病及骨髓纤维化,治疗可试用强的松,骨髓移植及其它造血干细胞移植,此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23.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疗效及经济学价值。方法:选自1997—2001年住院急性白血病按随机对照方法分为特尔立组15例,生白能组13例。结果:两组在缩短骨髓抑制的天数和疗效无明显差异,但药物经济学有明显差别。结论:特尔立较进口同种制剂生白能疗效无明显差别,费用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4.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周期性加剧的中小动脉闭塞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脱疽"、"脱骨疽"、"脱骨疔"范畴.多发于男性青壮年.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端的中、小动脉及伴行静脉和浅静脉血管壁全层,呈阶段性、非化脓性炎症,伴腔内血栓形成和管腔阻塞,并周期性发作,最后肢端发生溃疡、坏疽.常给患者造成难以忍受的痛苦,且致残率较高,临床上较为难治.我们自2003年11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药结合灸法治疗阴寒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ABO血型与白血病、淋巴瘤的相关性和地区性差异。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不同类型白血病、淋巴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ABO血型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地区白血病、淋巴瘤患者的ABO血型分布情况。结果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ABO血型分布与健康人群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3、χ2=8.36、χ2=9.39,均P<0.05)。国内不同地区的白血病、淋巴瘤ABO血型分布有差异,其中白血病ABO血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65,P<0.05)。结论 ABO血型可能是白血病、淋巴瘤的遗传易感因素,但地理因素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肿瘤相关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MPMT)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0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相关的MPMT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有3例为两种类型血液系统肿瘤;7例为血液系统肿瘤合并实体瘤,其中3例为同时性MPMT,其余4例首发肿瘤均为实体瘤。10例患者中5例死亡,生存时间为10月~9年。结论:血液系统肿瘤相关的MPMT的发生与放化疗、免疫异常、宿主易感性的多种因素有关,治疗上需兼顾多种肿瘤,选择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27.
28.
本文报告一例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发现SBB、PAS、OR-O等均为阳性,证实海蓝颗粒内含糖磷脂类复合物,同时观察了NSE、ALP、POX、ACP等均为阳性.海蓝细胞胞浆中CE、ACP 酒石酸染色也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治疗高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例经病理证实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高龄患者采用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化疗。每3周为1个周期。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及其后的毒副反应和疗效。结果 6例高龄患者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例,1年总生存率83.33%。毒副反应均可耐受,主要是骨髓抑制和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是治疗高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有效方案,完全缓解率高且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0.
原发性面肌痉挛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动,常局限于眼睑、口角,一般情况下为一侧面部,因此又称半面痉挛.开始多起于眼轮廓肌,逐渐向面颊部发展,逆向发展的较少见.可因疲劳、紧张而加剧,讲话、微笑时更加明显,通常不能自行控制,严重者连续发作呈持续状态.笔者采用长针浅刺结合按摩治疗该病26例,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