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对于针刺在脑卒中急性期的运用对于患者的康复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对于近年来关于脑卒中急性期采用针刺治疗的研究成果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22.
鼻咽位于头颅中央,深而隐蔽,是耳鼻咽喉头颈科检查中一个比较困难的部位。鼻咽镜或鼻内镜检查和鼻咽活检是明确头颈部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1,2],鼻咽镜配备的杯状钳较细小,且咬劲不足,除明显,  相似文献   
23.
患者男,32岁,2007年1月感全身酸痛,行走乏力,偶感右鼻塞,在当地医院检查示骨质疏松,经补钙等对症治疗无效,右鼻塞及全身酸痛渐进性加重,2008年3月开始不能行走,并出现右鼻腔间歇性出血,头晕、头痛,张口呼吸,于2009年7月入院.体格检查:张口呼吸,外鼻无畸形,右面颊部压痛;右鼻腔见结节状肿物,触之易出血,麻黄素收缩欠佳,左鼻腔受压欠通畅,未见明显肿物,张口正常,可见肿物从鼻咽突人口咽,双侧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髓样癌患者17例,采用患侧叶+峡部切除、对侧叶次全或近全切除治疗,常规Ⅵ、Ⅶ区淋巴结清扫,合并淋巴结转移者行择区(Ⅱ~Ⅴ区)性颈淋巴结清扫;均经术中冰冻及术后组织病理证实为甲状腺髓样癌,8例有颈淋巴结转移,5a生存14例。结论甲状腺髓样癌术前确诊困难,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5.
半肝血流阻断在肝肿瘤切除术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温下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是目前在肝切除术中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控制肝出血的方法,长时间的入肝血流阻断易引起术后严重的肝功能不全甚至肝功能衰竭。如何合理选择肝血流阻断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我科自2006年3月以来,对28例肝癌伴有肝硬变的病例采取半肝血流阻断行肝癌切除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鼻咽镜检对鼻咽癌鼻咽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分析鼻咽镜对鼻咽癌和鼻咽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对1963例患者进行检查,确诊鼻咽癌417例,鼻咽结核23例,均有病理学、细胞学或细菌学证实。结论:鼻咽镜检是确诊鼻咽癌、鼻咽结核的重要检查手段,其镜下表现与病理类型有着一定的关联,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7.
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干燥症的情况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探讨影响口干燥症的相关因素,以期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放疗后满1年复查的鼻咽癌患者79例,复查时进行面对面访谈方式的口干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口干燥症的严重程度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全组口干燥症的发生率为100%,中重度发生率为74.7%,其中13.9%的患者夜晚经常喝水,74.7%的患者吃饭时需饮水,59.5%的患者感到说话困难,91.1%的患者认为日常生活明显受影响。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发生率较高,因此需要一种安全、简便、廉价、有效的方法治疗放疗后口干燥症,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下颌下腺移位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可行性.方法 对2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将下颌下腺移位至颏下区,术后2周内接受常规放疗,放疗时颏下区设置挡块,放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口干程度问卷调查.结果 23例患者放疗后12个月行口干程度问卷调查时无口干症状(G1)6例(26.1%),轻度口干(G2)13例(56.5%),中度口干(G3)3例(13.0%),重度口干(G4)1例(4.4%).结论 下颌下腺移位是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儿童头颈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6月-2009年6月治疗的儿童头颈部血管瘤病人326例,采用平阳霉素8 mg加入生理盐水3-5 mL中溶解后再加入地塞米松10 mg行血管瘤内注射,依血管瘤大小决定注射用量,一般注射至局部肿胀苍白。若血管瘤多发或体积较大时,可分点分次注射,每2周一次,用药总量不超过40 mg。结果:经过1-10年随访,治愈率为64.1%(209/326),基本治愈率为23.3%(76/326),好转率为11.3%(37/326),无效率为1.3%(4/326)。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头颈部血管瘤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美容效果好,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腮腺多形性腺瘤是腮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腮腺肿瘤的60%~70%〔1〕。手术切除后复发被认为是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操作不当、瘤体包膜不完整、多中心生长等诸因素造成〔2〕,腮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1997-09-2007-09我院共收治49例腮腺复发性多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