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8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观察577 nm多点激光用于新近诊断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行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的疗效。方法:本文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PDR患者32例4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多点激光组16例20只眼,采用多点激光(pattern scan laser,PSL)行PRP治疗;单点激光组16例20只眼,采用单点激光(single spot laser,SSL)治疗。所有患者在PRP治疗前与最后一次PRP治疗后3各月均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以判断是否存在无灌注区。激光点数、完成PRP的治疗次数、治疗时长以及患者在治疗时的疼痛程度均作为判断指标。结果:PSL组患者需3次治疗以完成PRP,而SSL组需4次完成。多点激光组每次治疗时间为(7.3±2.3)min,较单点激光组(13.2±4.1)min明显缩短(P0.01)。多点激光组治疗疼痛指数较单点激光组明显降低(P0.01)。最后一次PRP治疗3个月后复查FFA,多点激光组有5眼(占25%)出现无灌注区,而单点激光组8只眼(占40%)出现无灌注区,需要进一步治疗。结论:多点激光用于PDR行PRP治疗,较单点激光效率高,治疗疼痛轻。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45例(47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中24眼行自体内界膜剥除并填塞手术(填塞组);23眼单纯内界膜剥除术(未填塞组)。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眼底照相、FFA、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网膜复位及黄斑裂孔闭合情况。结果:填塞组与未填塞组术前视力分别为(1.63±0.48)LogMAR和(1.65±0.48)LogMAR,术后6~12个月时患者的视力分别为(1.00±0.12)LogMAR和(1.04±0.07)LogMAR,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填塞组黄斑裂孔闭合率为91.6%(22/24),未填塞组黄斑裂孔闭合率为65.2%(15/2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填塞组网膜均复位,无视网膜脱落复发,未填塞组视网膜脱落复发率为8.6%(2/23)。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手术,从解剖上封闭黄斑裂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原因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力军  邵庆  蒋沁 《江苏医药》2003,29(9):655-657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535例1860眼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其中后囊膜破裂眼进行了粘弹剂保护下的处理。结果1860眼超声乳化手术中,后囊膜破裂126眼(占6.8%)。发生于Ⅳ级硬核109例(86.5%),Ⅱ~Ⅲ级核17例(13.5%);超声乳化吸出核过程中84眼(66.7%),发生于注吸皮质过程中34眼(27%),发生于植入人工晶状体过程中5眼(4%);其中成功完全连续环行撕囊41眼(32.5%),其他方式截囊85眼(67.5%)。123眼植入人工晶体。结论对核硬度的正确评估和完整的前囊撕囊是减少后囊破裂的关键。术的谨慎操作和良好的显微手术技术及术中手术方式的灵活调整是减少后囊破裂等并发症的保证。一旦发生,应正确处理后囊膜破裂,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视网膜脱离术后顽固性网膜下液的形成原因,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方法:对285例视网膜脱离术后出现顽固性网膜下液的23例患者,在常治疗1月无效后,对玻璃体牵引不明显的12例进行药物治疗。其中5例不吸收者行针刺放液和巩膜外环扎,3例行激光堤霸式光凝,11例玻璃体牵引明显者行玻璃体切割术。结果:随访一年,牵引不明显的12例网膜下液在839周内吸收,牵引明显的11例中3例出现复发性网脱,经再次玻璃体切割术后恢复,余网膜均复位良好。结论:研究发现顽固性网膜下液的发生与裂孔的位置,患者年龄,冷凝强弱,玻璃体牵引及巨大裂孔放液位置有关,为减少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尽可能恢复视功能,应针对不同病因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35.
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视网膜各级神经元变性死亡,功能减弱或丧失的一类疾病,是导致视力下降和失明的最常见原因,目前尚无治愈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通过DNA甲基化、R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调控等形式调节视网膜神经元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干预基因组的表观遗传谱在疾病的治疗上表现出良好的前景。本文就表观遗传修饰在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调控作用以及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疾病表观遗传疗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及内界膜剥除术后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及黄斑中心凹与旁中心凹浅层、深层视网膜微血管密度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分析,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就诊且经OCT确诊的黄斑前膜患者2...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多模式影像联合对比观察Ultra Q:YAG与传统Nd:YAG激光对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患者积血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为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的患者共18例18眼的临床资料,接受Ultra Q:YAG激光内界膜切开引流术者9例9眼为A组,接受传统Nd:YAG激光内界膜切开引流术者9例9眼为B组。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底照相、B型超声及OCT检查,无全身禁忌证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h、1 d、1周、2周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结果治疗后1周,A组患眼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均已完全吸收;治疗后2周,B组患眼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均已完全吸收。治疗前及治疗后1 h、2周,A组与B组患眼间BCVA及CM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 d、1周,A组患眼BCVA、CMT均较B组改善更明显,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Nd:YAG激光,Ultra Q:YAG激光内界膜切开引流术治疗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8.
研究折叠型人工晶体在多种类型白内障手术中临床应用的情况。方法 :14 8例 16 2眼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囊袋内植入折叠型人工晶体 ,部分病例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 ,或联合硅油取出术 ,或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反应轻微。术后视力 0 0 5~ 1 2 ,≥ 0 6者占 70 98%。有 5眼因后囊膜混浊需行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 ,1眼后囊膜破裂 ,睫状沟植入PMMA晶体 ,1眼因视网膜脱离再发而取出晶体。结论 :在多种类型白内障手术中使用折叠型人工晶体手术安全 ,术后反应轻 ,术后视力恢复迅速而且良好 ,术中术后并发症少而且轻微。  相似文献   
39.
阐述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眼健康大数据平台的背景、设计情况、架构、业务流程、服务功能和应用效果,指出该平台能够提升眼科筛查、随访和医疗保健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40.
目的:比较Pentacam不同眼压校正公式校正后眼压值与眼反应分析仪(ocular response analyzer,ORA)眼压测量值两者的差异。方法:纳入2016年10月—2017年6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拟行白内障手术者160例(160只眼,均取非手术眼为观察眼)。术前利用ORA测得角膜补偿眼压值(IOPcc)、模拟Glodmann眼压值(IOPg),同时使用Pentacam眼压校正系统4种眼压校正公式Ehler、Shah、Dresden和Orssengo/Pye对IOPg进行校正,所得校正后眼压分别标志为IOPgE、IOPgS、IOPgD和IOPgO。然后使用线性相关分析、配对t检验以及Bland?Altman分析图比较测量结果。结果:线性相关分析显示IOPcc与IOPg、IOPgE、IOPgS、IOPgD、IOPgO均呈极强相关(r=0.868、0.876、0.900、0.894、0.896,P均<0.01)。配对t检验分析得出IOPcc与IOPgD、IOPg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IOPcc与IOPgE、IOPg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IOPcc与IOPgE、IOPgS的一致性比IOPgD、IOPgO更好。结论:Pentacam眼压校正系统4种眼压校正公式中,Ehler、Shah与ORA眼压测量值一致性较Dresden、Orssengo/Pye更好。因此在眼科疾病诊疗中使用Pentacam对眼压测量值校正时,使用Ehler、Shah公式可得到更接近真实的眼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