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氯氮平治疗帕金森病 (PD)患者中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 (LID)的疗效、合适剂量、不良反应。方法 :对 12例出现LID的PD患者添加氯氮平治疗 ,治疗前后进行UPDRS的异动症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和血白细胞的计数。结果 :氯氮平 (5 0± 5 1)mg显著改善了 91 7% (11/12 )PD患者的异动症状 ,治疗前异动症评分为 3 4± 0 7,治疗后为 1 6± 1 3 ,差异显著 (P <0 0 1)。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出现运动功能的恶化和血白细胞的减少。结论 :小剂量 (5 0mg)氯氮平能有效改善PD患者的LID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比较国产替罗非班和尿激酶在冠脉介入术中消除冠脉内血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中有较大量血栓负荷的患者20例,其中2例为溶栓失败后补救性PCI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PCI,常规处理梗死相关动脉(IRA)。其中12例在PCI术中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1的负荷量,然后给予0.15p-g·kg^-1·min^-1的剂量持续静滴24h。另8例在30min内给予尿激酶250000U,复查造影后效果不满意者再次在30min内冠脉注入尿激酶250000U,使总量达50万U。复查造影的时间同替罗非班组。如出现皮下出血或是其他出血倾向时可减半量输入。对比两组给药1h前后的造影结果。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口服、泵入肝素500~1000U·h^-1共24h,监测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始终在治疗前的1.5~2.5倍,之后皮下注射低分子依诺肝素1mg·kg,1次·12h^-1,5~7d。观察手术成功率、血栓积分、围手术期和出院3个月后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紧急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冠脉内血栓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尿激酶纽(P〈0.05),两组患者的轻度出血的发生率相似,在住院期间和3个月内的随访中均无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替罗非班组血栓积分有显著性下降,手术成功率100%,无死亡、无再发心梗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结论:在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且替罗非班具有较强的抗血栓效果,比尿激酶具有更好的抗栓效果,而且冠脉用药和静脉用药都安全。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累及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SPST)与其CT严重指数(CTS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符合Balthazar CT分级标准C级及以上的累及SPST的AP的MSCT资料。分别观察记录:AP患者的CTSI;横结肠系膜密度增高和增厚情况,SPST积液情况及其范围等。结果:①58例中,CTSI 4~5分者20例,6~7分者23例,8~10分者15例。SPST受累的CT表现为间隙内密度增高、条索影、积液、系膜增厚、系膜血管边缘模糊等;其中,SPST积液者21例。②AP患者的CTSI不同,SPST的纵向受累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P时SPST受累情况与其CTSI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背部弹力纤维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背部弹力纤维瘤的MRI表现及特点。结果:双侧肩胛下区肿物3例,右侧1例,质地柔软。MRI显示实性肿物均位于前锯肌及背阔肌深面,呈椭圆形;与周围肌肉分界清晰,与后胸壁分界不清。肿物信号不均匀,可见纤维组织信号及脂肪信号交替排列。结论:背部弹力纤维瘤有其特征性的MRI表现,MRI能明确肿瘤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是诊断背部弹力纤维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双通路注射法行门腔静脉同步成像技术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64层螺旋CT双通路注射法造影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20例BCS患者,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血管重建显示:单纯下腔静脉受累7例;单纯肝静脉受累5例;下腔静脉伴肝静脉受累4例;下腔静脉血栓、外压性狭窄病变4例。与DSA进行比较,符合率达95%,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值=0.966。②肝实质动态增强扫描显示:典型斑片样强化12例;3例不典型强化;5例肝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结论:64层螺旋CT双通路注射法行门腔静脉同步成像技术在诊断BCS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能更好地显示门静脉与下腔静脉,准确、完整地显示BCS的梗阻部位和性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比较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分别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4例早孕妇女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B组),每组47例.E组为依托咪酯0.3 mg/kg复合舒芬太尼0.1 μg/kg,B组为丙泊酚2.0 mg/kg复合舒芬太尼0.1 μg/kg.监测并记录给药前和给药后1、3、5和10 min时的血压(blood pressure,BP)、心率(heart 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患者入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和入睡时间、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给药后血压下降明显(P〈0.05),注射痛发生率为25.5%,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1%;E组给药后血压比较稳定(P〉0.05),注射痛发生率为2.1%,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5%.结论 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均可安全的用于无痛人流手术.丙泊酚给药后血压下降明显,注射痛发生率高;依托咪酯给药后血压稳定,但肌颤、恶心、荨麻疹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08.
董鹏  张秀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1):1257-1257
<正> 随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它对胃肠道的毒性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其特点,选用我院四年来58例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并出血的病人,分析其临床特点和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1999年1月至2003年8月期间有在1周内服用NSAIDs类药物史,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58例病人。临床表现:均有黑便或呕血症状,大便或呕吐物潜血阳性。其中:男45例,女13例,年龄20~72岁,平均(51.3±12.2)  相似文献   
109.
肝细胞癌CT表现与nm23-H1基因和CD44v6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对推测肝细胞癌(HCC)细胞中nm23-H1基因和CD44v6基因表达价值。材料与方法 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螺旋CT(SCT)双期增强扫描的HCC病例,观察其SCT表现特征:包膜、子灶、门静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肝硬化、肿瘤的大小和强化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中nm23-H1基因和CD44v6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HCC细胞中,nm23-H1阳性21例,阳性率为58.3%,转移高危组(子灶、门静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nm23-H1基因的表达低于转移低危组(P<0.05);CD44v6阳性14例,阳性率为38.9%,转移高危组表达高于转移低危组(P<0.05),包膜欠完整组表达高于包膜完整和无包膜组(P<0.05),nm23-H1基因的表达与CD44v6基因的表达有关联(P<0.05)。结论 HCC的SCT表现与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HCC SCT表现对推测nm23-H1基因和CD44v6基因的表达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0.
董鹏  付春香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4):1390-1390
肝源性溃疡(Hu)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旨在通过14例肝源性溃疡进行根治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治疗,观察其对溃疡愈合的疗效并与同期的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对比,来探讨肝源性溃疡与Hp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