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及肌钙蛋白T(cTnT)与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入选病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有粥样斑块者115例,男82例,女33例.年龄41~84(56±19)岁.常规入院检查.分成两组CRP≤5.0mg/L组(1组)和>5.0mg/L组(2组).将显影的冠脉树分成15段,每段冠状动病变的程度以记分形式定量化.结果1组和2组的单支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41%,5%(P<0.01).3支病变发生率为3%,28%(P<0.01),冠脉病变积分分别为(1.5±1.3)分和(10.4±3.5)分(P=0.04).2组比1组的cTnT高,组2的ECG ST-T改变明显,两组的FlB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CRP和cTnT同时异常,同时ECG有一过性ST-T改变者预示冠脉粥样病变严重,大多数病人为3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预后不良.对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52.
腹腔镜辅助或手助结直肠癌根治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总结腹腔镜根治术治疗13例结直肠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2年11月-2006年4月13例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肠癌10例,Duke’s A期4例,Duke’s B期6例;直肠癌3例,均为Duke’s A期。结果13例结直肠癌根据肿瘤大小分别采取腹腔镜辅助根治术10例,手助腹腔镜根治术3例,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死亡病例。随访1—36个月,平均17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依据肿瘤大小和部位选择腹腔镜辅助或手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53.
显微镜下小切口经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微镜下小切口经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切口小,对脑组织损伤轻微,术中清除血肿彻底,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在冲经外科领域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神经内窥镜治疗颅内疾病患者78例,其中梗阻性脑积水28例,蛛网膜囊肿12例,经蝶垂体瘤切除21例,脑室内出血17例。结果:梗阻性脑积水术后22例显效,6例缓解;蛛网膜囊肿术后全部有效;经蝶垂体瘤全切除18例,部分切除3例;脑室内出血清除均达90%以上,未发现急性期脑积水。本组病例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神经内窥镜应用于神经外科领域和传统手术相比,神经内窥镜手术具有创伤小、视野直观、副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而必将成为神经外科临床治疗中重要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索3种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及贲门失弛缓症行Heller肌切开后抗反流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1995年12月~2005年3月对55例胃食管反流病人和6例贲门失弛缓症病人共施行腹腔镜抗反流手术61例.其中男23例、女38例,平均55岁.单纯反流性食管炎11例;滑动型食管裂孔疝伴反流性食管炎38例,旁疝型食管裂孔疝伴反流性食管炎1例,混合型食管裂孔疝伴反流性食管炎5例,贲门失弛缓症6例.术前常规行胃镜与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者61例,加行食管测酸、测压检查者50例.腹腔镜单纯胃底折叠术11例(Nissen式1例、Toupet式10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44例((Nissen式12例、Toupet式32例).Heller肌切开+Dor胃底折叠术6例.其中在腹腔镜下还联合实施了胆囊切除术4例,腹腔粘连松解4例,腹股沟隐性疝高位缝扎1例,食管下段血管瘤、胆囊及阑尾切除1例,胆囊及左肾切除1例,Heller-Dor术+肝血管瘤和胆囊切除1例.结果全组病人平均手术120 min(60~360min),术中平均出血15 mL(10~100mL),术后日平均引流20 mL(10~100mL),平均住院7 d(5~12 d).其中前10例使用电刀者平均用时210 min(180~360min),中转开腹1例;后51例使用超声刀者平均用时100min(60~180 min).术中脾被膜划破出血2例,13例Nissen式胃底折叠术后有1例出现吞咽困难,1个月后缓解.53例随访病人中51例不再需要服药.其中6例Heller肌切开Dor胃底折叠术病人术后第2天即可顺畅进食,且无反流.结论与传统的经胸或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和贲门失弛缓症行Heller肌切开后病人具有心肺干扰小、麻醉难度低、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康复快和疗效好等突出优点.经过不断改进手术设计和加强训练可使手术时间迅速缩短一半以上(由180~360 min降至60~180 min).手术疗效方面Toupet式胃底折叠术优于Nissen式胃底折叠术,Heller肌切开后加行Dor胃底折叠术可有效地起到抗反流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药房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2012年我院住院药房麻醉药品的销售金额、用量、用药频度(DDDs)及DUI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品共涉及12个品种、4种剂型,销售金额、用量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3年来芬太尼注射液DDDs排序均居首位;芬太尼、吗啡制剂用量增幅较大。结论:我院麻醉药品流通、使用各环节的监管措施和职责明确,使用基本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用药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对疼痛的规范化处理及“三阶梯治疗”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兔眼玻璃体内鱼刺异物的MRI、CT及超声表现。方法:采用16只新西兰健康大白兔,将其右眼玻璃体内随机植入2根鱼刺异物,异物直径0.15~0.2 mm、长度1.5~3.5 mm,左眼为正常对照,均于术后2 h行MRI、CT及超声检查。结果:MRI检查序列中T1WI检出4枚鱼刺异物,T2WI检出15枚,磁敏感加权(SWI)检出26枚,CT检出32枚,超声检出32枚。检出的异物在T1WI、T2WI、SWI图上呈点状或线状低信号,CT上呈高密度,超声上呈强回声光斑。结论:兔眼玻璃体内鱼刺异物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综合应用可提高兔眼玻璃体内鱼刺异物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MM)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方法对10例轻链型MM病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轻链型MM的RBC、HB、UREA、CRE、IgG与IgG型M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轻链型MM的WBC、PLT、IgA、IgM、骨髓浆细胞比例、骨髓原幼浆细胞比例、骨髓成熟浆细胞比例以及溶骨性损害比例与IgG型MM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轻链κ型MM和IgG、κ型MM血清、尿液游离轻链大部分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轻链λ型MM和IgG、λ型MM血清、尿液游离轻链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轻链型MM的贫血、肾功能损害较突出,完整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相应类型的MM。血清、尿液游离轻链定量及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在MM的诊断及分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指导的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可能危险因素以及出血性转化对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患者,经过多模式CT筛选后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46例.患者分为无出血性转化组,出血转化组.记录溶栓前后临床资料,比较出血性转化组与无出血性转化组之间的差异,筛选与HT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发病3个月时的临床转归,mRS<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了解出血性转化与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 46例样本中34例(73.91%)患者溶栓治疗有效,19例(41.30%)临床结局良好,8例(17.39%)血管再通,出血性转化8例,发生率为17.39%,症状性出血2例(4.34%).46例患者中38例无HT,8例为HT,其中2例为症状性脑出血.HT组与无HT组相比基线收缩压(P=0.046)、舒张压(P=0.038)、基线血糖(P=0.026)、溶栓时间窗(P=0.02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HT组与无HT组相比治疗有效率更高,3个月临床转归良好率更高,血管再通率更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模式CT指导的扩大时间窗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溶栓前血压、血糖、溶栓时间窗是HT的危险因素.HT有可能预示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良好,但样本量小,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后所生婴儿的胎传麻疹抗体的动态变化,并了解其对婴儿接种麻疹疫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300位育龄妇女纳入本研究,检测麻疹IgG抗体后进行随机对照试验(RCT),设立高抗体无疫苗接种组(I组,52例)、高抗体疫苗接种组(II组,53例)、低抗体无疫苗接种组(III组,98例)和低抗体疫苗接种组(IV组,97例)。I组和III组不接种疫苗,II组和IV组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各组均于待产时检测麻疹IgG抗体。检测育龄妇女所生婴儿出生时、8月龄大时、接种麻疹疫苗后半个月和接种麻疹疫苗后3个月血麻疹IgG抗体,于接种麻疹疫苗后半个月同时检测麻疹IgM抗体。分析育龄妇女待产时麻疹IgG抗体水平与婴儿出生时IgG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婴儿麻疹IgG抗体的动态变化及IgM抗体的情况。结果:对育龄妇女待产时麻疹IgG抗体水平与新生儿脐带血麻疹IgG抗体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为0.85,P=0.00,提示存在相关性。重复测量方法分析结果显示,I组和II组、III组和IV组之间婴儿麻疹IgG抗体变化差均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而I组和III组、II组和IV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1和P=0.45)。接种后3个月各组间比较,F=1.36,P= 0.26,提示各组间此时间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婴儿IgG抗体趋势图显示,婴儿的胎传麻疹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步减少,在接种麻疹疫苗3个月时又明显升高。I~IV组婴儿麻疹IgM抗体样本/临床值比值(S/CO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F=0.95,P=0.42,提示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可提高所生婴儿胎传麻疹抗体水平,使婴儿在接种麻疹疫苗前获得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也不会影响婴儿接种麻疹疫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