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下肢恶性肿瘤行保肢治疗手术后深静脉栓塞形成的风险因素、预防以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各类下肢恶性肿瘤行保肢治疗手术的病例资料,研究该类手术后深静脉栓塞发生的风险因素、预防及治疗。结果本组下肢恶性肿瘤病例行保肢治疗手术后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为20.2%,经治疗DVT患者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下肢恶性肿瘤行保肢治疗手术后有较多发生深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应积极预防与治疗以减少深静脉栓塞的发生,减轻其产生的后果。  相似文献   
82.
选择2004-01/2005-0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 外翻患者35例56足,接受第1跖骨近端截骨矫形及左旋聚乳酸可吸收棒交叉内固定治疗。随访4~22个月,优27例44足,良8例12足,截骨处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无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术后出现并发症3 例,其中2 例发生伤口周围红肿反应,考虑可能为异物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以乙醇纱布湿敷,积极换药2~4周后消退;另1例固定后1周发生可吸收棒突出于患足内侧皮下,予以手术按压回纳后石膏加强固定,未引起截骨处移位及不愈合,可能与术中电钻钻孔时晃动致使骨孔过大, 导致插入的可吸棒松动有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早期人工关节置换联合新辅助化疗应用于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9月~2007年1月,对本院收治的经病理活检确诊的26例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采用化疗2个疗程后行定制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继续化疗半年至一年半.随访所有病例的关节功能恢复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26例患者皆获随访,术后关节活动功能完全恢复,随访时间18~42个月,平均28个月.按Enneking功能评定标准,术后优良率为80.8%,3例术后出现局部肿瘤复发,2例出现肺转移.[结论]早期确诊恶性骨肿瘤,联合新辅助化疗,尽早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4.
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是以朗格汉斯细胞异常累积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发病率约为1∶1 500 000.患者以儿童为主,男性多见.根据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病灶累及部位及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嗜酸性肉芽肿,汗雪氏病(Hand-Schüller-Christian disease)及里斯氏病(Letterer-Siwe disease).  相似文献   
85.
血管瘤属良性肿瘤,从性质上往往难以区分是真正的肿瘤还是血管变形[1]。一般可分为全身和局部二类。全身可侵犯皮肤、皮下、神经、肌肉,亦可侵犯骨和腱鞘。局部较全身常见。但源于旋前方肌血管瘤罕见。病例报告:患者,男性,12岁。4岁时发现左腕掌侧有一米粒大小肿块,无痛。8岁时肿块为黄豆大小。近2年来肿块生长速度,并出现手指麻木和活动受限等症状。检查:神清,全身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左腕掌侧触及12cm×7cm大小的肿块,质软、无活动、无压通,与周围组织界线不清。左大鱼际见萎…  相似文献   
86.
保守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87.
四肢恶性骨肿瘤功能重建后的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四肢恶性骨肿瘤功能重建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自2002年9月至2004年12月共有22例患者接受保肢治疗。年龄10~63岁,平均26.3岁。男10例,女12例。其中骨肉瘤15例,恶性骨巨细胞瘤2例,软骨肉瘤5例。15例骨肉瘤患者术前均接受了2~3次化疗。待伤口愈合后再接受5~6次化疗。肿瘤部位:胫骨近端5例,股骨远端12例,股骨近端1例,股骨中段2例,肱骨近端2例。手术方法为局部肿瘤完整切除,大段异体骨移植术、人工假体重建术和肿瘤灭活再植术。其中10例行人工假体重建术,10例行大段异体骨移植术,2例行肿瘤灭活再植术。结果随访7~27个月,3例骨肉瘤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复发时间分别为术后3个月、7个月、1年,后行截肢术。1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肺转移,经化疗后肺部肿块消失;2例大段异体骨移植术患者术后出现排斥反应,伤口不愈伴感染,后经清创、腓肠肌肌皮瓣转移术后愈合。1例人工假体重建术后2周,伤口出现渗液,后经局部换药后愈合。结论恶性骨肿瘤采取保肢的术后并发症与适应证的选择、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瘤体切除的方式、功能重建选择的方法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对恶性肿瘤采取保肢手术治疗时,必须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8.
骨的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又称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纤维性变或局限性纤维性骨炎等,是一组以骨的纤维组织增生伴有骨化生为特征的类肿瘤疾病,约占类肿瘤疾病的7%。FD多发生于髓腔,而发生于骨皮质内的FD极为少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探讨KCNE1、KCNE2基因多态性与家族性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房颤患者62例,其中家族性房颤39例,非家族性房颤23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测定KCNE1基因rs1805127位点和KCNE2基因rs1805120位点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家族性房颤组和非家族性房颤组KCNE1基因rs1805127位点A等位基因分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G等位基因分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家族性房颤组和非家族性房颤组KCNE1基因rs1805127位点A等位基因和G等位基因分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家族性房颤组和非家族性房颤组KCNE1基因rs1805127位点GG基因型分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家族性房颤组和非家族性房颤组KCNE1基因rs1805127位点GG基因型分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KCNE2基因rs1805120位点C和T等位基因分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KCNE2基因rs1805120位点CC、CT和TT基因型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家族性房颤与KCNE2基因位点rs1805120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性,与KCNE1基因rs1805127多态性具有相关性,并且认为其携带等位基因G可能为家族性房颤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