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评价野中野放射治疗技术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价值。方法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8月收治的 2 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患者 ,采用野中野放射治疗技术 ,大野 4 5~ 5 0Gy/ 4~ 5周 ;小野 15~ 2 0Gy/ 2~ 3周 ,每天 2野照射 ,间隔 6h。结果 :局部复发 1例 ,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 1例 ,远处转移 1例。结论 :野中野照射技术能有效降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复发率 ,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介入化疗栓塞联合根治术的切除率和生存率。方法 对6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行胃动脉介入化疗栓塞后手术,并与术前常规静脉化疗后手术56例进展期胃癌对照组的切除率和随访结果比较。结果 胃动脉介入化疗栓塞后对进展期胃癌及合并呕血、便血的效果显著,根治性切除率达100%,对照治疗组根治性切除率达55.36%,姑息性切除术28.57%,转流术16.07%。研究组1/2、1、2、3、4、5、6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3/63),93.65%(59/63),93.22%(55/59),90.90%(50/55),58.00%(29/50),41.37%(12/29),25.00%(3/12)。对照组1/2、1、2、3、4、5、6生存率(无6年生存者)分别为83.93%(47/56),87.23%(41/47),70.73%(29/41),72.41%(21/29),42.86%(9/21),11.11%(1/9),0.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1~3年生存率有差异(P〈0.05)。结论 对进展期胃癌胃动脉多次介入化疗末次栓塞,可使肿瘤病灶缩小,有利于防止转移和复发,提高手术切除率和延长生存率。 相似文献
43.
44.
自控硬膜外镇痛对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开胸手术后肺部感染(PTPI)的影响. 方法两组患者中,一组175例采用PCEA镇痛(PCEA组),另一组153例常规用镇痛剂肌内注射镇痛(IM组),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比较患者术后咳嗽排痰及PTPI发病情况. 结果 PCE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IM组(P<0.01);PCEA组患者术后咳嗽排痰良好者126例(72.00%)、较好者42例(24.00%)、不良者7例(4.00%),而IM组分别为61例(39.87%)、63例(41.18%)、29例(18.95%)(P<0.01);PCEA组有26例(14.86%)发生PTPI,IM组有38例(24.84%)(P<0.01). 结论 PCEA是食管癌开胸手术后良好的镇痛方法,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咳嗽排痰,能有效地降低PTPI 的发病率,因此PCEA是预防PTPI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 评价野中野照射加大剂量顺铂(HDPDD)水化技术在软组织肉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及其疗效。方法 63 例软组织肉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 例( 野中野照射加HDPDD水化) ,对照组31 例( 常规照射、化疗)。研究组放射治疗:大野40 ~50 Gy,4 ~5 周,小野20 ~30 Gy,3~4 周,每天2 野照射,间隔6 小时;化疗:PDD80~100 mg/m2 ,每3 周1 次,共2 ~3 次。对照组放射治疗:40~50 Gy,4~5 周,后缩野加量20 ~30 Gy,2 ~3 周。结果 1,2 ,3 年生存率分别为93.8 % 和77.4% ,84 .4% 和64 .5% ,81.3 % 和58.1 %( P<0 .05)。研究组局部复发率和远地转移率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05) 。结论 野中野照射加HDPDD水化技术可在短时间内使肿瘤区接受较高剂量及获得放射治疗增敏,且明显提高了生存率,降低了局部复发率和远地转移率,作为术后综合治疗技术在软组织肉瘤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7.
对DukesB、C期直肠癌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中86例除行根治术外,术前辅助肠腔瘤体区5-FU渗透化疗(渗疗组),74例单纯施行根治术(对照组)。渗疗时癌组织、癌周粘膜、癌旁淋巴结及肠系膜下静脉内药物浓度高,周围静脉血内药物浓度较低。渗疗后明显改善症状,无明显化疗副作用,病理改变Ⅱ~Ⅲ级者占83%,瘤体缩小>50%达38%,与对照组相比,根治术提高了14%,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及淋巴结转移率分别降低了22%、11%、22%, 渗疗组3、5年生存率为81.5%、69.6%,较对照组提高了19.2%、26.7%。 相似文献
48.
本表研究采用甲状腺上动脉、静脉、中静脉及下动脉分支的上支结扎,断其血供;保留下静脉及下动脉下支,保证保留下极内侧少部分腺体血供回流,并在其上动脉、下动脉分支切断腺体端动脉腔内置管灌注乙醇,利用动脉结扎失去血供后,乙醇易于流动,注入后能迅速弥散到甲状腺内小动脉中,导致小血管痉挛,内皮损伤,管壁肿胀,组织变性。使小动脉形成永久性闭塞,不致发生侧枝血管形成,致闭塞区域的甲状腺组织逐渐出现变性、萎缩纤维化、失去分泌功能,而被保留的少部分腺体分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达治愈甲亢之目的。36例治疗结果和动物实验表明,此方法简单、安全可靠、行效确切、并发症少、不复发,适合于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9.
小脑下后动脉切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切断一侧小脑下后动脉(PICA)的可行性及在增加延髓后区术野显露方面的作用。方法将PICA分为4段(PICA1-PICA4),自PICA1-PICA3逐段切断实验。结果PICA1、PI-CA2切断后果严重,PICA3切断不仅安全可行,且能充分显露自同侧内耳门-导水管下端-对侧四室壁-枕大孔这一区域,无需切开小脑蚓部。结论PICA1、PICA2切断后果严重,PICA3切断安全可行且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开辟了新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0.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ARS)病人红细胞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持续下降 ,辐射对酶损伤的远后效应在糖酵解酶PK和己糖旁路酶G6PD等酶表现最为明显[1 ] 。笔者对 10年期ARS病人再行红细胞酶活力测定 ,从照射剂量和受照时年龄与红细胞酶活力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比较辐射对红细胞酶损伤的远后效应。一、材料和方法1 病例 :5例骨髓型ARS患者受照量及其他基本情况见文献[2 ] 。2 方法 :全血ACD Ⅰ抗凝 ,微晶纤维素柱过滤去除白细胞、血小板 ,制备红细胞溶血液 ,按ICSH推荐方法测定红细胞酶活力[3 ] ,检测酶为糖酵解酶 :丙酮酸激酶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