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目的观察大鼠二次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后脑组织病理改变。方法利用改良二次脑损伤动物模型,对创伤处进行持续海水浸泡,分别在1、3、6、12、48h对挫伤侧海马区取材,固定于10%福尔马林液中,作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二次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组出现脑水肿早于单纯二次脑损伤组,HE染色病理学改变观察表明海水浸泡能在早期加重脑水肿,后期损伤更严重,呈网格状改变,单纯二次脑损伤组脑组织呈海绵状改变。结论对应时间窗下,SBI合并海水浸泡比单纯SBI严重,SBI合并海水浸泡伤程度发展更迅速。  相似文献   
192.
[目的]寻找理想的锰中毒解毒剂。[方法]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MnCl2(100mg MnCl2/kg)24h后分别给予L组氨酸(L—His)、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meso-2,3-二巯基丁二酸(DMSA)及N-乙酰-L-半胱氨酸(NAC)等五种螯合剂(2mmol/kg,腹腔注射),观察小鼠肺脏、睾丸脂质过氧化物值(LPO)和组织中锰、钙、锌浓度的变化。[结果]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MnCl2(100mgMnCl2/kg)2d后,小鼠肺脏和睾丸中LPO值分别为(2.42±0.29)和(2.74±0.33)μmol/g.prot,锰浓度分别为(2.60±0.33)和(2.41±0.68)μg/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染锰24h后腹腔注射各螯合剂,治疗24h后L—His对锰引起的肺脏、睾丸LPO值和锰浓度的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L-His对锰致小鼠肺脏和睾丸毒性有较好的解毒作用,且自身毒性小,有望成为理想的锰解毒剂。  相似文献   
193.
目的 研发高效的锰中毒解毒剂.方法 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MnCl2( 100 mg/kg),24h后分别给予L-组氨酸(L-His)、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meso-2,3-二巯基丁二酸(DMSA)及N-乙酰-L-半胱氨酸(NAC)等五种螯合剂(2 mmoVkg,腹腔注射),观察小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肝脏脂质过氧化物值(LPO)和肝脏组织中锰、钙、锌浓度变化.结果 染锰2d后小鼠血清AST、ALT和LDH活性分别达(251.00±74.28)、(141.00±21.04)、(1393.51±202.01)U/L,肝脏中LPO值为(2.88±0.29) μmol/g prot,锰浓度(18.34±4.74) μg/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His和NAC对染锰引起的血清LDH、AST、ALT活性及肝LPO和锰含量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L-His和NAC对锰致小鼠肝脏毒性有较好解毒作用,有望成为理想的锰解毒剂.  相似文献   
194.
脑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一种少见疾病,血栓可起源于颅内静脉系统的任何部位,可累及多部位、多血管.由于症状上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1].本文报道13例CVST,着重分析影像学特征,以期促进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95.
目的:在颅内动脉瘤手术前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术前计划和模拟手术。探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全组97例患者术前均行CTA或MRA检查,将影像数据已DICOM格式保存,传入VR系统工作站中,进行VR立体三维重建,从任意角度观察动脉瘤、载瘤动脉及比邻血管,确定手术方案,拟行动脉瘤夹闭术者进行VR模拟手术。结果:76例行动脉瘤夹闭手术,1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16例行介入栓塞治疗,2例放弃治疗;手术患者术中所见与VR术前计划所见完全一致,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虚拟现实术前计划系统可在术前提供充分的立体三维信息,模拟手术可帮助术者充分了解动脉瘤夹闭的可能性,有效降低手术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6.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治疗的术前评估和手术技巧。方法:选择67例经MRTA检查确认面神经REZ存在责任血管的面肌痉挛患者,采用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治疗,对比观察术中发现责任血管情况。并随访分析手术疗效。结果:67例术中在面神经REZ均发现了责任血管并进行了充分减压,术后面肌抽搐立即停止37例.2周内停止9例,2个月内停止12例。2例术后轻度面瘫及3例术后耳鸣经对症治疗1周内恢复,1例存留听力下降,无颅内感染等其它并发症。随访3~48个月(平均10个月),1例复发并较术前加重,3例症状改善不佳(抽搐频率减少〈50%)。4例明显改善(抽搐频率减少〉50%),抽搐症状完全消失59例。总体有效率94.O%。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血管源性面肌痉挛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MRTA评估、术中准确判定责任血管并充分减压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而责任血管穿行于面听神经之间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7.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直接手术技术,提高手术解剖认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25例共142枚前循环动脉瘤手术,其中破裂动脉瘤120例,未破裂动脉瘤5例;分析细小解剖结构的识别及处理技法,总结动脉窟手术的经验和教训。结果:所有动脉瘤均夹闭或切除,Hunt—Hess分级Ⅳ级者多数预后不良,Ⅴ级者多数死亡。其他预后差的因素包括颅内压过高、Hunt—Hess分级较高而又未去除骨瓣、大面积脑梗死、其他严重疾病等。严重脑肿胀时和超早期手术者动脉瘤显露和细微解剖结构辨认较困难。需麻醉师良好配合。结论:所有破裂动脉瘤均宜尽早血管造影。并争取急诊手术。认真分析每一例病人局部血管解剖的个体差异很重要,耐心分离和血管辨认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控制输入动脉、缩短临时夹闭时间、保护穿支动脉和较大的静脉都值得重视。在严重动脉硬化者,还需关注粥样硬化斑块的牢固性和母血管的通畅程度。不鼓励过多调整动脉瘤夹,有促使动脉瘤破裂之嫌。  相似文献   
198.
手术证实不宜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直接手术探讨某些形态特殊、破裂口变异及血管分支异常的颅内动脉瘤能否栓塞治疗。方法回顾总结直接开颅夹闭的174例颅内动脉瘤,发现其中15例(8.6%)形态特殊,术中均仔细观察动脉瘤形状是否分叶,测量破口大小、位置、瘤壁厚度、与载瘤动脉及重要分支关系等,并进行局部高倍镜下照相,然后与术前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寻找这些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破口较大或瘤壁菲薄“潜在性”破口6例,其中2例先行栓塞导致弹簧圈漏出破口,1例栓塞成功后6d再次破裂出血,后经手术取出弹簧圈,夹闭治愈;呈分叶状6例;载瘤动脉重要分支从瘤壁附近不规则发出2例;双侧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膨大形成动脉瘤2例;1例后交通动脉瘤开颅后所见载瘤动脉及瘤壁、瘤颈菲薄无法夹闭而孤立载瘤动脉。结论某些具有一定造影特征的动脉瘤不适宜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99.
目的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数字化鞍区肿瘤模型,并探讨其在手术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经MRI诊断为鞍区肿瘤的病例,术前行薄层CT、MRI扫描,以DICOM格式导入Dextroscope图像工作站,进行模型构建,观测入路相关解剖标志及肿瘤的毗邻关系,模拟手术进程,并与术中图像对照分析.结果 所有数字化模型均清晰显示了肿瘤、瘤周血管、骨质、视神经、脑组织等结构的形态及其毗邻关系,可随意观测手术径路各解剖结构;根据肿瘤的特点成功模拟了手术入路,制定了手术规划方案,术前模拟与术中实际情况一致.结论 所建模型图像逼真、立体感强烈,可为术者提供额外的三维立体解剖信息,是常规临床手术规划的有效补充;使用虚拟器械可在模型上重复模拟手术操作,是青年医师学习鞍区解剖和手术的便利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