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心室Tei指数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左心功能评价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心室Tei指数评价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早期心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HILIPS HDI 5000,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49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前(Ⅰ组),化疗后(Ⅱ组)及30例正常人(Ⅲ组)进行二尖瓣前叶EF斜率、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V)与舒张末期最大流速(AV)的比值E/A等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等收缩功能指标,以及左心室Tei指数的测定。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Ⅱ组患者左心室Tei指数大于Ⅰ组及Ⅲ组(P<0.01)。Ⅰ组及Ⅲ组间Tei指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EF斜率、E/A、EF%及FS%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Tei指数能较敏感地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心功能改变进行评价,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术前超声预测模型,探讨其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能力。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浙江省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患者352例,共有413个腺叶与同侧中央区淋巴结。对其术前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病理结果的各变量进行逻辑向前回归分析,建立超声预测模型。模型建立后,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连续纳入186例PTMC患者作为模型的验证组,共有229个腺叶与同侧中央区淋巴结。应用模型预测186例验证组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与术后病理比较,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 结果以术前超声特征为自变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无)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为X1(癌灶最大径)、X2(癌灶个数)、X6(微钙化占癌灶面积)以及X9(甲状腺包膜外侵犯),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为:Y=-2.52+1.36X1+0.63X2+2.06X6+2.19X9;P=eZ /1+eZ(P是转移概率,e是自然数2.72)。应用模型预测验证组转移风险,与术后病理对比,其准确性为89.08%,敏感度为91.36%,漏诊率为8.64%,特异度为87.84%,误诊率为12.16%,阴性似然比0.098,阳性似然比7.513,ROC曲线下面积为0.931。 结论超声预测模型对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提高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率,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对直肠癌大体分型的评估价值。方法71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直肠腔内灌注胃肠声学造影剂和静脉注射微泡造影剂,观察肿瘤大体形态,根据形态将直肠癌分为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3个大体类型,单纯灌注造影与双重造影分型分别与术后病理分型对照。术后分析肿瘤大体类型与TN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灌注超声造影判断直肠癌大体分型的准确率为73.2%(52/71),超声双重造影判断直肠癌大体分型的准确率为88.7%(63/71)。超声双重造影判断直肠癌分型准确率高于灌注超声造影,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4,P<0.05)。隆起型直肠癌肠壁浸润深度以T1、T2和T3多见,溃疡型和浸润型直肠癌以T2、T3和T4多见,隆起型直肠癌淋巴结分期以N0和N1为主,溃疡型和浸润型直肠癌以N1和N2为主。隆起型与溃疡型和浸润型直肠癌肠壁浸润深度T分期和区域淋巴结转移N分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22、6.733, P均<0.05)。结论超声双重造影能较准确地评估直肠癌的大体类型。隆起型直肠癌对肠壁的侵袭能力和淋巴结转移能力相对较弱,溃疡型和浸润型则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下琥珀酰明胶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剖宫产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肌钙蛋白影响。方法选择ASA评分为Ⅰ~Ⅱ级因妊娠足月自愿进行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H组与R组(n=60)。麻醉前30min起按照20mL·kg-1体重的输注量以25mL·min-1的速度分别输注4%琥珀酰明胶(观察组H)或乳酸钠林格试液(对照组R)。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用等量的胶体液来补充,尿液及手术野蒸发的水份用等量的晶体液来补充,术中液体维持均用林格氏液约8~10mL/(kg·h)的速度维持输注。常规生命体片监护,并即时记录术中输液量、失血量及输血量。分不同时间点进行监测血气分析及CTnI。结果由于行血液稀释,H组与R组相比,输液量较多,输血例数较少(P〈0.05)。两组切皮前血压均下降,R组下降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R除R组切皮前较麻醉前变化快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TnI在组内各时点及组间相应时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CTnI始终处在低值(≤1ng·mL-1)。Hct在切皮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手术毕、手术后4h两组较麻醉前Hct均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CSEA下用4%琥珀酰明胶按照以20mL·kg-1体重的输注量用25mL·min-1的速度输注行AHH治疗。基本达到了中度血液稀释的目的 ,有利于患者循环功能稳定。正常剂量的输液对产妇的心肌损伤不明显,对围术期患者的血液保护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双重造影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直肠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直肠腔内灌注胃肠声学造影剂后肿块灰阶超声特征,及患者静脉内注射微泡造影剂后病灶微循环灌注特点。按照肿瘤直径和核分裂象计数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分级,包括极低度危险性、低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和高度危险性。其中极低度危险性与低度危险性为低危组,中度危险性与高度危险性为高危组。对照超声表现与病理类型,评估不同危险度间质瘤的不同超声表现。结果11例直肠间质瘤中,低危组7例(63.6%),超声表现为肿瘤直径<5 cm,形态规则,呈圆形或类圆形,内部低回声为主,整体均匀低增强,液化坏死少见;高危组4例(36.4%),表现为体积≥5 cm,形态不规则,呈圆形或类圆形,也可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匀,整体不均匀高增强,见丰富或粗大血管,液化坏死区常见。直肠间质瘤的生物学行为与病灶大小、内部有无液化坏死、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有关,与病灶边界、形态无关。超声双重造影对直肠间质瘤诊断准确率为90.9%(10/11);超声灌注造影对直肠间质瘤诊断准确率为72.7%(8/11)。结论超声双重造影可对直肠间质瘤定性并评估其危险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对高血压病肾脏血流灌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CPA)技术定量评估高血压病肾脏血流灌注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2003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的标准.将1级、2级高血压病患者归为高血压组Ⅰ36例、3级高血压病患者归为高血压组Ⅱ32例.设对照组36例。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测量肾脏的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舒张末期速度(Vmn)、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以及应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技术测量肾脏的血管指数(Ⅵ)、血流指数(FI)和血管血流指数(VFI)。结果高血压组Ⅱ与对照组间,Vmax、Vnm、Ⅵ、FI呈现降低趋势(t分别:1.71、2.74、3.57、3.82.P〈0.05);RI呈现升高趋势(t=2.15,P〈0.05);高血压组Ⅰ与高血压组Ⅱ间,Vmn, Ⅵ呈现降低趋势(t分别=1.87、3.03,P均〈0.05)。高血压病患者和对照组之间Ⅵ、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6、4.91.P均〈0.05).且以Ⅵ≤5.5%作为诊断高血压病肾脏血流灌注损害的标准,其敏感性为76.47%.特异性为72.22%。以FI≤38作为诊断标准。其敏感性为86.76%,特异性为72.22%。结论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为判断高血压病肾脏血流灌注改变提供了客观的参数指标。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眼眶恶性淋巴瘤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类肿瘤通常发生于淋巴结,但结外受累的情况并不少见,如头颈部、涎腺、口腔等,而发生在眼眶的则比较少见。现报道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眼眶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戴慧华  范小明  胡巧洪  徐海珊 《浙江医学》2007,29(7):653-654,657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病变(FLL)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及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1例FLL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将其超声表现进行整理与归纳,分析其造影增强时间(开始时间、峰值时间、消退时间)及增强模式。结果121例FLL患者中,肝细胞性肝癌(HCC)表现为“快进快出”,整体增强者82.5%(52/63),大部分增强11.1%(7/63),消退缓慢6.3%(4/63);肝血管瘤表现为向心性增强85.7%(18/21),快速增强14.3%(3/21,瘤体直径≤20mm);转移性肿瘤(MLC)呈快速环形边周增强,快速消退72.7%(8/11),瘤体始终不增强27.3%(3/11);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表现为中央至整个瘤体的增强75.0%(3/4);肝脓肿和肝内胆管癌全部表现为环形增强;肝硬化增生结节和局灶性脂肪肝均表现为与肝组织同时增强及消退,且强度一致。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及模式与肿瘤的血供特点关系密切,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腰-硬联合阻滞(CSEA)采用一点穿刺,伺时行脊麻和硬膜外阻滞两者有机结合,是椎管内麻醉新的概念,我院将CSEA应用于产科手术,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经皮微波消融肝实质分隔联合门静脉栓塞(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ALPP)能使残余肝脏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FLR)在短期内迅速增生,从而使FLR不足的肝癌患者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PALPP后无法行二期肝切除的肝硬化晚期肝癌,探讨其补救性治疗策略。发现对于合并严重肝硬化晚期肝癌行PALPP二期无法行肝切除者,积极行个体化补救治疗可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