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肿瘤相关抗原与自身抗体检测对食管癌早期发现和高危人群预警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检测食管癌相关抗原与自身抗体对食管癌早期发现和高危人群预警的意义.方法: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反应法和肿瘤相关抗原微阵列(包含8个重组的癌抗原蛋白C-myc、p53、cyclin B1、p16、p62、Koc、Imp1和Survivin)检测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居民血清自身抗体.根据自身抗体变化对部分居民进一步作食管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了解血清自身抗体阳性和阴性居民食管上皮组织病理学变化特征及组织中相应肿瘤相关抗原变化的关系.结果:391例无症状居民中,79例(20%)至少呈现1种自身抗体阳性.对64例自身抗体阳性组和67例自身抗体阴性组居民进行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2例早期食管癌,且均在抗体阳性组.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组食管癌前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P<0.01.阳性百分率随食管上皮病变加重呈现线性增高趋势.食管上皮组织中,8种肿瘤相关抗原表达与血清中相应自身抗体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肿瘤相关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提高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居民食管癌前癌变和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血清自身抗体与食管上皮组织中相应肿瘤抗原的表达变化明显相关.血清肿瘤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结合黏膜活检可能是食管癌早期发现和高危人群预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食管及贲门各级病变组织中APC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和免疫组化ABC法分析30例食管癌和38例贲门癌组织及癌旁上皮组织中AP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癌组织中AP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各癌前病变组织(P〈0.05);食管上皮从正常→基底细胞过度增生→不典型增生→食管癌,AP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χ2=19.085,P=0.000)。贲门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APC蛋白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贲门上皮组织从正常→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贲门癌,AP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χ2=11.390,P=0.010)。食管癌中AP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贲门癌(P〈0.01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APC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上皮组织,提示APC蛋白表达变化可能在食管癌和贲门癌癌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张连群 范宗民 孔国强 李江曼 李丹 周胜理 赵学科 王海艳 艾永红 韩锁利 王燕 黄静 王晗晶 申芳芳 杨杰智 李兴川 齐红 崔娟 周福有 李学民 王立东 《肿瘤学杂志》2010,16(5):362-364
[目的]探讨河南省贲门腺癌(GCA)高/低发区肿瘤家族史情况及其与GCA发病风险、性别和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和肿瘤家族史。2633例GCA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为贲门腺癌;对照组4312例患者均经内镜检查,排除早期GCA和其他上消化道肿瘤。[结果]河南GCA高发区GCA患者家族史阳性率高于对照组(35%vs21%,P=0.00,OR=2.067,95%CI:1.715~2.491);河南GCA低发区GCA患者家族史阳性率也高于对照组(19%vs5%,P=0.00,OR=4.158,95%CI:3.647~5.597)。河南GCA高发区GCA小年龄组(≤50岁)患者家族史阳性率高于大年龄组(≥71岁)(38%vs23%,P=0.01)。[结论]河南GCA高/低发区肿瘤家族史阳性者贲门癌发病风险明显高于阴性者。提示遗传因素在贲门癌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孔国强 范宗民 张连群 周福有 李学民 宋昕 董燕臣 王建坡 王伟鹏 赵学科 赵志敏 王强 刘娜 宋爽 王燕 崔振华 范晓云 张爱国 王海艳 范雷 高娟 樊冬悔 王晗晶 黄静 韩锁利 郭明 王能超 常云丽 申芳芳 王立东 《肿瘤学杂志》2010,16(5):365-366
[目的]探讨河南安阳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流行趋势。[方法]分析安阳市肿瘤防治办公室提供的37年间(1973~2009年)安阳地区几家大医院住院治疗患者资料,入选患者为安阳籍的每年新诊断的当地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并以安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料(2006~2008年)作为补充。用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安阳地区1973~2009年食管/贲门癌新发病例数显著增加,而安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发病例数相对稳定。[结论]安阳地区的食管/贲门癌新发病例数仍处于高水平,未发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5.
河北省磁县医院1973-2005年4418例食管癌和贲门癌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动态观察河北省磁县医院食管癌和贲门癌就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加深对该地区食管癌和贲门癌发病情况的了解。方法严格记录磁县医院33年间(1973-2005年)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手术记录,逐年分析手术患者的患病情况、性别、年龄、血型等。结果33年间该医院共手术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4418例,平均每年收治133人,各年度收治人数无显著差异(P〈0.05)。33年间收治食管癌2892例,占65%,贲门癌1526例,占35%。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中男性(2916)多于女性(1502)(男:女,1.9:1),尤以贲门癌更明显(男:女,3.6:1)(P〈0.05)。食管癌和贲门癌高发年龄段为50-59岁。有血型记录的食管癌1587例,贲门癌868例,食管癌和贲门癌B型血(37%,36%)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其它血型(P〈0.05)。而AB血型的人在食管和责门癌中所占的比例都最低(10%,11%)。有家族史的食管癌思者675例,占23%;贲门癌319例,占21%。中段食管癌最常见,占79%,而上段少见,占5%。结论食管癌和贲门癌是磁县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贲门癌更为显著;食管和贲门癌患者均以B型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50-59岁为高峰年龄段。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食管腺鳞癌(esophageal adenosquamous carcinoma,EASC)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加深对EASC的认识。方法:494 例EASC患者均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50万例食管癌和贲门癌临床信息资料库,其中男性361 例,平均年龄(61.47± 8.32)岁;女性133 例,平均年龄(65.56± 8.06)岁。采用SPSS21.0 软件进行各组间差异分析,寿命表法计算5 年生存率,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不同时间段高低发区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本组资料同期EASC检出率为0.196%(494/ 251 707),男性EASC明显多于女性(男:女= 2.7 1 :1);男性和女性高发年龄段均为60~69岁(39.6% vs . 40.6%)。 男性患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R2=0.063),而女性呈上升趋势(R2= 0.004)。 此外,食管癌低发区EASC发生率明显高于高发区(53.1% vs. 46.9% ,P < 0.001)。 参照食管癌TNM 分期标准,Ⅱ期与Ⅲ期患者居多,均占40.8%(173/ 424);淋巴结阳性转移率为47.0%(206/ 438),淋巴结阳性转移枚数以1~2 个居多,阳性率为48.5%(100/ 206)。 此外,行术前活检病理467 例中,术前正确诊断率仅53.96%(252/ 467)。 治疗方式以单纯手术为主,占88.8%(419/ 472),单纯放疗化疗者仅占1.9%(9/ 472)。 不吸烟不饮酒男性患者5 年生存率比单纯吸烟男性者高(26.5% vs . 12.1%);Ⅰ期、Ⅱ期、Ⅲ+ Ⅳ期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后3 年生存率依次为64.7% 、50.9% 、48.5% ;而3 个TNM 分期患者手术+ 放化疗后3 年生存率依次为51.7% 、47.8% 、33.1% 。结论:EASC是食管恶性肿瘤中罕见的类型,术前活检病理诊断误诊率高,吸烟影响患者预后,EASC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单纯手术治疗效果较其他治疗方式好。 相似文献
97.
P型铜转运ATP酶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型铜转运ATP酶(ATP7B)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64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TP7B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TP7B的免疫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食管癌细胞的细胞膜和(或)细胞浆,癌组织中ATP7B的阳性率为63%(40/64),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ATP7B阳性率为73%(30/41),无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43%(10/23),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9);术后生存期<5年组的ATP7B阳性表达率为72%(33/46),术后生存期>5年组的ATP7B阳性表达率为39%(7/18),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5).结论:ATP7B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与食管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