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8篇
肿瘤学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组织中SCCA1蛋白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常规组织病理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组织中SCCA1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在30例食管癌组织SCCA1蛋白表达阳性17例(17/30,57%);淋巴结转移阳性组SCCA1免疫组化阳性组(13/22,59%)高于阴性组(4/8,50%),但无相关性(P>0.05);与细胞分化关系:高分化组SCCA1阳性表达(6/9,66%)高于中、低分化组(11/17,65%;0/4,0%),差异明显(P<0.05);与TNM分期关系:SCCA1阳性表达与Ⅰ期(2/3,66%)、Ⅱa期(2/3,66%)、Ⅱb期(3/6,50%)、Ⅲ期(6/12,50%)、Ⅳ期(4/6,66%)均无相关性(P>0.05).在30例癌旁配对正常组织中未发现SCCA1蛋白表达,与癌组织中SCCA1蛋白表达差异明显(P<0.05).结论 SCCA1蛋白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的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SCCA1蛋白阳性表达可作为食管癌患者预后判断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2.
93.
94.
95.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贲门双源癌前病变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同一个体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eDYS)和贲门腺上皮不典型增生(gDYS)即食管贲门双源癌前病变(cDYS)的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林州地区临床病理诊断为单发贲门癌(n=3 119)、单发下段食管癌(n=516)和食管贲门双源癌(n=115)手术切除标本的癌旁组织,及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食管内镜黏膜活检组织(n=4315),采用连续取材、石蜡包埋、切片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cDYS的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ESCC组、GCA组、CC组eDYS检出率分别为75.8% (391/516)、22.4% (700/3119)、63.5%(73/115),gDYS检出率分别为21.9%(113/516)、61.4%(1 915/3 119)、37.4%(43/115).4315例无症状居民内镜普查eDYS、gDYS检出率分别为4.8%(206/4315)和5.3%(229/4315).ESCC组、GCA组cDYS检出率分别为19.6%(101/516)、17.6%(548/3119),2组相似(P<0.05),但均低于CC组的29.6%(34/115)(P<0.05).手术切除标本癌旁组织中cDYS检出率18.2%(683/3750),高于无症状普查人群cDYS的检出率0.7%(29/4315)(P<0.05).手术切除标本cDYS的高发年龄段均为50-69岁,比无症状人群cDYS高发年龄段40~59岁高10岁(P<0.05).结论:食管贲门双源癌前病变是常见的病理变化,是食管贲门双源癌发生的重要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DN)大鼠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去氧肾上腺素(nephrin)的表达情况,研究IL-18在DN中的意义及替米沙坦对IL-18和nephrin的影响,探讨其对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N大鼠模型,将DN模型大鼠随机分为2组:DN模型组和替米沙坦组,另设正常对照组.8周后,观察大鼠体重、肾重、24 h尿蛋白定量、血糖、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IL-18和nephrin祓达情况.结果 DN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加,肾功能下降,肾组织IL-18表达明显增多、nephrin表达明显减少(P<0.01),且均与24h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明显相关(P<0.01);经替米沙坦干预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肾脏病理改变减轻.结论 IL-18可能参与DN的形成;替米沙坦可能通过抑制肾脏炎症反应、减少nephrin损伤来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河南食管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肿瘤家族史阳性/阴性患者基因组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比较基冈组杂交技术分析14例贲门癌家族史阳性和28例贲门癌肿瘤家族史阴性患者染色体基因组变化.结果 贲门癌家族史阳性患者DNA拷贝数扩增高于阴性(>20%)者的染色体部位为20p(FH+50%与FH-21%),5p(FH+50%与FH-18%),6q(FH+43%与FH-18%),16q(FH+36%与FH-14%);贲门癌家族史阳性患者DNA拷贝数丢失高于阴性(>20%)者为4q(FH+43%与FH-14%)(P>0.05).1q、3q、6q/p、7p、8q、13q/p、20q/p染色体部位DNA拷贝数扩增和1p、17q/p、19p染色体部位DNA拷贝数丢失在贲门癌家族史阳性和阴性患者中均超过20%(P>0.05).结论 20p、5p、6q、16q、4q、17q、18q、9p、22q可能存在与贲门癌遗传高易感性相关的关键基因;而1q/p、3q、6q/p、7p、8q、13q/p、20q/p、17q/p、19p可能存在与环境因素相关的贲门癌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发区人胎儿发育过程中食管上皮组织抑癌基因p21和增殖细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蛋白表达特征及其与细胞增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6例3~10个月胎龄的胎儿食管上皮组织中p21和PCNA的表达状况。结果:在26例食管癌高发区人胎儿食管上皮组织中,p21蛋白总阳性率为42%(11/26),p21蛋白阳性率在低月龄组中明显低于高月龄组,P<0.05。PCNA单位面积平均阳性细胞数为(450±156)/mm2,PCNA单位面积阳性细胞数在低月龄组中明显高于高月龄组,P<0.05。结论:食管癌高发区人胎儿食管上皮组织中p21基因的表达和PCNA单位面积阳性细胞数与胎龄密切相关,可以客观反映食管癌高发区人胎儿食管上皮的组织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99.
贲门肠上皮化生三种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爱显蓝 雪夫 (AB PAS) ,爱显蓝 [AB(pH 2 .5 ) ] ,高铁二胺 (HID)三种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贲门肠上皮化生组织化学染色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分别用AB PAS ,AB(pH 2 .5 ) ,HID法对 2 5例病理诊断为肠化的贲门组织的 5 μm连续切片 3张进行染色。 结果 :染色结果比较 ,AB PAS法和MID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明显优于AB(pH 2 .5 )法 (P <0 .0 5 ) ,且 3种染色法对同一病变的染色结果的组织学分型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染色性质比较 ,AB PAS法对酸性和中性黏液着色 ,染色强度、对比度均最为理想。HID可区分硫酸化和羟基化酸性黏液 ,染色强度 ,对比度较好。AB(pH 2 .5 )法仅对酸性物质着色 ;染色强度和对比度明显不如前 2种方法。结论 :肠上皮化生组织化学染色首选AB PAS ,初步筛选时选用AB(pH 2 .5 )法 ,有区分黏液成分和指导IM组织化学分型要求时首选MID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州市青年(≤40岁)与中老年(≥50岁)食管癌患者的分子学变化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青年食管癌患者43例,中老年食管癌患者73例,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食管鳞癌组织中P53和Rb蛋白的表达状况与病变程度和年龄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青年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织P53阳性率(10/43,23%)明显低于同一地区中老年患者(62/73,85%)(P<0.001)。青年患者Rb变化阳性率(15/43,35%)亦低于中老年患者(38/73,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提示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青年食管癌患者可能存在不同于中老年患者的分子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