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食管、贲门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IMP1蛋白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芳 王立东 焦新英 孙哲 高珊珊 范宗民 何欣 郭涛 齐义军 余炜伟 王智卿 江亚南 常志伟 李吉林 常扶保 郭花芹 尹艳春 牛牧 李江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6,22(4):425-428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IMP1在食管癌和贲门癌及癌前病变组织的表达变化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23例食管和贲门癌及癌前病变组织IMP1蛋白的表达状况和特征。结果食管:IMP1在正常鳞状上皮组织表达最高(100%),并随病变进展,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正常食管上皮与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91·67%)、不典型增生(DYS,85·71%)和鳞状细胞癌(SCC,83·33%)之间差有异显著性(P<0·05),且BCH与SCC之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明显(P<0·05)。贲门:IMP1在各级病变组织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不典型增生组织(DYS,83·33%%)阳性率最高,表达最低是慢性萎缩性贲门炎组织(CAG,54·55%),DYS与正常贲门腺上皮(61·11%)、CAG和贲门腺癌(GCA,61·90%)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IMP1表达率与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IMP1蛋白表达变化是食管癌、贲门癌和癌前病变组织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在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γδT和肿瘤细胞P53的表达变化特征、相关性及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和γδT的表达与贲门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40例贲门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并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分析其浸润淋巴细胞CD4、CD8、γδT的表达状况和肿瘤细胞P53的表达状况。结果:40例贲门癌组织,P53染色阳性率是75.0%,30例P53阳性贲门癌组织中,P53阳性肿瘤细胞数为99±22。CD8和γδT阳性淋巴细胞数在P53阳性组明显高于P53阴性组(P<0.05);而CD4阳性淋巴细胞数在P53阳性组低于P53阴性组(P>0.05);P53阳性肿瘤细胞与CD8阳性淋巴细胞呈正相关(P<0.05)。CD4、CD8、γδT阳性淋巴细胞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分化、不同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贲门癌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中P53蛋白可能作为肿瘤抗原引起以CD8+T淋巴细胞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为P53作为贲门癌患者免疫治疗的一个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贲门癌组织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类型与贲门癌临床特征(中低分化、肿瘤中晚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4.
利用不同DNA源进行基因多态性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DNA源作基因多态性分析的优缺点,及以血凝块裂解液直接进行PCR扩增的可行性 和可靠性。方法:从口腔粘膜细胞、组织切片提取DNA,并将临床生化分析遗弃的血凝块制备成裂解液和纯化 DNA,取各自样本分别进行PCR扩增,并进一步对血凝块纯化DNA和血凝块裂解液所作的PCR扩增作对照研究。 结果:本研究使用的不同DNA源所作的PCR扩增均获得满意结果,以血凝块裂解液进行的GSTM1,GSTT1和 CYP2E1基因多态性分析均获得成功,其结果与纯化DNA进行分析观察到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同组织细胞纯 化的DNA一样,血凝块是理想的DNA源,用血凝块裂解液直接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方法简明,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55.
食管癌高发区人群肿瘤相关基因(p53,PCNA)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相关基因p5 3和PCNA改变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以 114例高发区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p5 3和PCNA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 ,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 ,肿瘤分期和组织病理学分级 ,分析发生不同分子变化的食管癌患者的生存风险 ,揭示p5 3和PCNA与食管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p5 3高表达与低表达组间无显著差异 ;PCNA高表达患者生存期小于低表达患者 ;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TNM分期、分化程度和年龄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较大 ,且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5 3和PCNA不能作为独立的食管癌预后因子 ,而TNM分期仍然是最重要的食管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 寻找贲门癌患者新的预后标志物及可能的干预靶点,探讨术前白蛋白水平高低与贲门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500例贲门癌手术患者,比较术前白蛋白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贲门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绝大多数贲门癌患者(83.6%)的术前白蛋白水平处于临床正常水平。术前白蛋白水平高低与年龄密切相关(P=0.040)。术前白蛋白水平与贲门癌患者预后明显相关(χ2=13.040,P=0.000)。术前白蛋白水平最高组的预后显著优于中(χ2=5.776,P=0.016)、低水平组(χ2=12.214,P=0.000);中水平组的预后也显著好于低水平组(χ2=4.912,P=0.027)。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水平(HR=0.734,P=0.002)是影响贲门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白蛋白水平是贲门癌患者简单有效的预后指标,可供患者术后长期管理和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58.
河南食管/贲门癌高发区人群食管癌和贲门癌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高发区人群食管癌和贲门癌染色体基因组变化特征。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37例原发性食管癌和30例贲门癌患者染色体基因组的变化。结果比较基因组杂交发现,食管癌组织染色体8q发生DNA扩增的频率最高(78%),其它依次为3q、5p、6q和7p;3p发生DNA丢失的频率最高(57%),其它依次为8p、9q和11q。贲门癌组织染色体20q发生DNA扩增频率最高(43%),其它依次为6q、8q和6p;17p发生DNA丢失的频率最高(57%),其它依次为19p、1p和4p。结论8q、3q和5pDNA扩增和3p、8p和9qDNA丢失是河南高发区食管癌患者基因组DNA变化特征;而20q、6qDNA扩增和17p、19p、1pDNA丢失可能是河南高发区贲门癌患者基因组DNA变化特征。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定位筛选和克隆与食管癌/贲门癌相关基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信息。 相似文献
59.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食管癌和癌旁组织PTEN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PTEN蛋白变化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食管癌和癌旁正常及各级病变组织中PTEN蛋白的变化,进一步了解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一、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43例食管癌伴淋巴结转移标本来自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医院。患者年龄42~74岁,所有病例术前未接受化疗和放疗。从癌、癌旁上皮及淋巴结取材,置85 %酒精固定,常规组织学脱水、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片厚5 μm。2 .组织病理学诊断:根据细胞形态、组织结构及分化程度,将食管上皮分为:正常上皮(NOR)、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间变(DYS)、原位癌(CIS…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贲门癌高、低发区人群贲门癌变过程中MUC3表达变化特征及其与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对来自河南省贲门癌高发区63例、低发区103例无症状居民贲门粘膜活检组织和高发区70例、低发区39例黄门癌(GCA)手术切除组织的MUC3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贲门癌高、低发区居民贲门上皮各级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MUC3蛋白表达,从慢性浅表性贲门炎(CSG)→慢性萎缩性贲门炎(CAG)→不典型增生(DYS)→贲门癌(GCA),MUC3蛋白表达免疫阳性率高发区分别为13%、44%、29%和38%,低发区分别为13%、13%、50%和33%。结论:低发区人群贲门癌变演进过程中MUC3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DYS阶段的变化最明显,而高发区居民CAG阶段阳性率最高,提示2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