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8篇
肿瘤学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 :探讨高、低发区人群贲门癌变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表达与病变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ABC法 ) ,检测高 (133例 )、低发区 (14 2例 )居民贲门上皮不同程度病变的EGFR变化特征及其与病变的关系。结果 :在贲门癌高发区 ,随贲门上皮病变进展 ,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不典型增生 (DYS)→贲门腺癌 (GCA) ,EGFR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4 3%、4 4 %、79%和 5 3% ;DYS组EGFR蛋白阳性率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 5 ) ;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随贲门癌分化程度降低而减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在贲门癌低发区 ,随贲门上皮病变加重 ,EGFR蛋白阳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从CSG→CAG→DYS→GCA ,EGFR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16 %、2 7%、5 0 %和 4 6 % ;正常贲门组织 (NOR)、CSG与GCA ,NOR、CSG与DY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 5 )。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不随贲门癌分化程度降低而改变。结论 :EGFR是贲门上皮癌变 ,特别是早期病变的重要分子变化。高、低发区贲门癌变可能存在不同的分子基础 ,环境中暴露的致癌因素不同 (质和量 )可能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大体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52 470例食管鳞癌患者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50万例食管及贲门癌生物样本资料库(1973-2015年),具有详细大体类型和淋巴结转移记录。采用χ~2检验分析大体类型在各种临床特征间的分布差异;Spearman秩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4种大体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4种大体类型中,溃疡型最常见(45.0%),其次为髓质型(40.9%)和蕈伞型(10.0%,),缩窄型最少见(4.1%)。缩窄型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最高(45.4%),其次为髓质型(42.6%)和溃疡型(40.9%),蕈伞型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最低(35.0%)(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显著相关(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显示,食管鳞癌4种大体类型是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溃疡型,髓质型,缩窄型相对于蕈伞型风险依次升高。结论食管鳞癌大体类型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判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讨青年食管鳞癌(SCC)和贲门腺癌(GCA)组织中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蛋白的表达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河南省林州地区青年SCC和GCA组织RASSF1A蛋白表达,将癌组织阳性结果分为弥漫型、灶性、镶嵌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SCC和GCA组织中RASSF1A阳性表达频率均较高(83%(10/12)vs 89%(8/9)),与对应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表达类型并不相同.食管鳞癌以镶嵌型(4例)和灶性(4例)较多,弥漫型(2例)次之;食管正常组织以乳头性(3例)和灶性(3例)较多,镶嵌型(2例)次之,无弥漫型表达;贲门腺癌组织以灶性为主(6例),镶嵌型(2例)次之,无弥漫型表达;贲门正常组织以弥漫型(5例)较多,另有灶性(4例)表达.RASSF1A蛋白表达与SCC和GCA的转移、分化和浸润程度无相关性.结论:RASSF1A蛋白阳性表达是河南高发区青年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在食管和贲门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Id-1基因在食管癌组织和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食管癌细胞系(EC109、EC1、EC18)、食管永生化上皮细胞系(NECA6-E6E7和NECA6-E6E7-hTERT)及20例食管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Id-1 mRNA基因的表达状况.结果:EC109、EC1、EC18、NECA6-E6E7和NECA6-E6E7-hTERT均出现Id-1 mRNA的表达.正常食管上皮中未见其表达,癌旁组织中Id-1 mRNA阳性表达率为35%(7/20),癌组织中为65%(13/20),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P>0.05).结论:Id-1基因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5.
食管鳞癌组织中p16基因缺失及甲基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p16基因表达缺失的机制.方法:采用PCR、DHPLC、MSP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间变组织和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p16基因的缺失、突变、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p16蛋白均为正常表达(45/45,100%),间变和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率分别为84.4%(38/45)和91.1%(41/45),3者间异常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3,P<0.001).p16蛋白表达异常的41例癌组织中,纯合型甲基化发生率为80.48%(33/41),杂合缺失发生率58.53%(24/41),不缺失发生率41.46%(17/41),均高于p16蛋白表达正常的癌组织.结论:该地区食管癌组织中p16基因主要通过纯合型甲基化失活.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比较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居民和山西长治的林州移民食管、贲门和胃窦内镜病理结果,进-一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食管和贲门癌变的影响.方法:从移居到山西长治100 a的林州移民村中选择1个自然村并在河南林州选择1个与移民迁居前相近的自然村作为调查现场,随机对该2个自然村中3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食管/胃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①食管:移民村食管中段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检出率高于林州居民(38%vs 28%,P<0.05);②贲门:移民村慢性浅表性贲门炎(CSG)、不典型增生(DYS)和肠上皮化生(IM)的检出率均高于林州居民(P<0.05),但两地区慢性萎缩性贲门炎(CAG)和贲门腺癌(GCA)的检出率相似(P>0.05);③胃窦:移民村胃窦部DYS和IM检出率均高于林州居民(P<0.05),但2地区胃窦部CSG、CAG和GCA检出率均相似(P>0.05).结论:林州居民移民到山西长治100 a后,自然人群食管癌和贲门癌检出率、食管重度癌前病变检出率仍与林州原住地居民相似,而移民贲门和胃窦部重度癌前病变检出率均高于林州居民.环境和时间变化均未明显影响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和癌的发生率,提示遗传因素在其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7.
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NF-κB p65/p50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 p65/p50蛋白在食管癌与癌前病变组织的变化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食管癌手术标本的NF—κB p65/p50蛋白表达状况并分析其特征。结果NF—κB p65/p50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无表达,而在基底细胞增生(38%/32%)、间变(54%/46%)、原位癌(53%/47%)和鳞状细胞癌(69%/62%)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并随病变进展,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而基底细胞增生与鳞癌之间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NF-κB p65/p50在食管鳞癌中表达有异质性。结论NF—κB p65/p50蛋白表达变化是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在食管鳞癌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8.
食管贲门双源癌患者癌组织中mdm2,CyclinD1和p16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中mdm2、CyclinD1和p16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河南食管癌高发区30例双源癌患者食管鳞癌(SCC)和贲门腺癌(GCA)组织中mdm2、CyclinD1和p16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30例双源癌患者SCC组织中mdm2、CyclinD1和p1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7%(17/30)、45%(13/29)和24%(7/29),CCA组织中分别为73%(22/30)、33%(10/30)和17%(5/30),SCC和GCA组织中3种蛋白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CC和GCA组织中mdm2、CyclinD1和p16蛋白表达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食管和贲门双源癌存在较高的mdm2、CyclinD1和p16蛋白表达一致性改变,提示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贲门双源癌可能具有相似的发病因素和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49.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和贲门癌组织中粘蛋白1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粘蛋白 1(MUC1)表达与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状细胞癌 (SCC)、贲门腺癌 (GCA)细胞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ABC法检测MUC1在 5 0例SCC和 2 1例GCA及配对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 ,分别以活检正常的 10例食管粘膜组织及 8例贲门粘膜组织为对照。结果 :MUC1免疫阳性染色呈棕黄色或深棕黄色。 4 8例SCC(48/5 0 )和 2 1例GCA(2 1/2 1)原发病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MUC1表达 ,6例正常食管粘膜 (6 /10 )和 4例正常贲门粘膜 (4/8)中观察到MUC1弱免疫阳性反应。正常细胞中 ,MUC1主要表达于细胞膜近管腔或腺腔侧 ,但在癌细胞中则胞膜和胞浆中均有表达。SCC与正常食管粘膜、GCA与正常贲门粘膜MUC1免疫阳性反应强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P =0 .0 0 5 0 6 ,P =0 .0 0 2 95 ) ,SCC和GCA原发病灶与转移淋巴结间MUC1的一致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U =4 .4 15 ,P <0 .0 0 0 1,U =2 .2 74 ,P <0 .0 5 ) ,一致性MUC1变化的发生率在SCC为 6 0 % (30 /5 0 ) ,GCA为 85 .71% (18/2 1) ;其中一致性阳性的发生率在SCC为 5 6 % ,GCA为10 0 %。SCC组织分化的恶性程度与MUC1免疫反应的强度呈负相关 (r =- 0 .35 6 6 ,P <0 .0 5 ) ,GCA出现类似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MUC1免疫反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c-myc、hTERT和c-MET的表达.方法: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58例食管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8例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myc、hTERT和c-MET的表达.结果:癌旁、癌及淋巴结转移组织中c-myc阳性率分别为7%,66%,75%;hTERT阳性率分别为0%,48%,75%;c-MET阳性率分别为7%,34%,75%;癌旁和癌组织间c-myc和hTERT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和癌组织间,以及癌和淋巴结转移灶之间c-MET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织中c-myc与hTERT的表达呈正相关(r=0.411,P=0.002),c-myc与c-MET的表达不相关(r=0.211,P=0.146).结论:c-myc、hTERT和c-MET的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相关,c-myc可能参与了hTERT的激活过程,c-MET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食管癌淋巴结的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