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8篇
肿瘤学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居民食管贲门闪界部齿状线变化特征及其与食管贲门癌变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作者的假设:即齿状线上移可能是该地区人群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发生的重要早期改变之一。方法:对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和获嘉县1217例无症状居民(≥30岁)进行纤维内镜普查,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记录纤维内镜下齿状线的改变(上移,不规则,不清晰)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活检组织均经体积分数为85%酒精固定,常规组织学石蜡包埋和HE染色。结果:齿状线上移(≥3cm),不规则和不清晰的检出率分别为12%,10%和1%。男性各年龄组齿状线上移和不规则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相同年龄组女性患者(P<0.05),并随年龄增长,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女40-49发现匀年龄组齿状线不规则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齿状线不清晰检出率明显低于齿状线上移和不规则的检出率。齿状线上移患者食管下段发生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的频率明显高于无齿状线上移的人群,而中段食管基底细胞过度增生无明显改变,但齿状线上移患者间变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齿状线上移患者贲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较无齿状线上移为高。结论: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居民存在明显的齿状线上移改变,并与食管下端贲门部的粘膜上皮改变关系密切,提示齿状线上移可能是该地区人群的一种特征性的改变,并为该地区食管和贲门癌的发生机制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比较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癌、贲门癌和胃癌检出率,进一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食管和贲门癌变的影响。[方法]选择食管癌高发区河北磁县及河南安阳市肿瘤医院就诊患者6864例,低发区河南濮阳市人民医院就诊患者6682例,所有患者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分析各疾病的检出情况。[结果]高发区食管癌、贲门癌和胃癌分别检出1294例、520例和43例,低发区分别检出482例、165例和146例。高/低发区男性食管癌检出率均高于女性。且高发区食管癌、贲门癌、胃癌的家族史阳性率均显著性高于低发区(P均〈0.05)。[结论]食管癌的发生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探讨高/低发区致癌因素的差异,可为食管及贲门病变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食管神经递质对食管癌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为防治食管癌与复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EC109细胞系,分为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组、Ach加阿托品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组、NE加托拉唑林组、Ach+NE组和对照组,体外培养14d,HE和氧化还原修复酶-1(peroxiredoxin-1,PRX1)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和图像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1)细胞3d长出突起,7d明显长长,14d部分细胞之间相互连结形成网状;2)PRX1免疫组化显色明显加深;3)核质比下降。Ach和NE组3项指标与对照组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神经递质Ach和NE对食管癌细胞分化具有诱导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增强DNA修复酶的表达有关,但其确切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该发现为开拓食管癌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的新领域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4.
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发生部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发生部位及其年龄和性别分布特征,加深对贲门癌,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以及食管下段原发性腺癌分类和分型的认识.方法:以食管鳞状上皮和贲门柱状上皮交界部的齿状线为参照,将贲门癌区分为4-种类型:A型:肿瘤全部位于齿状线下方;B型:肿瘤2/3位于齿状线下方;C型:肿瘤1/2位于齿状线下方;D型:肿瘤1/3位于齿状线下方.分析比较河南贲门癌高发区595例贲门癌患者肿瘤发生部位的分布特征.结果:595例贲门癌患者中,男女性比例为3.5∶1.男性和女性贲门癌发生部位均以A型和B型为主(>95%),高于C型和D型(P<0.05).青年贲门癌患者以A型为主(78%),高于中老年患者(P<0.05).除男性和女性30~年龄段A型多于B型(P<0.05),女性60~年龄段B型多于A型(P<0.05)外,其余男性和女性各年龄段A型和B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95%以上属A型和B型,主要发生于解剖学贲门部位,与西方国家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发生部位明显不同,建议将贲门癌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食管和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清中多个肿瘤相关自身抗体的变化特征及其在食管和贲门癌高危人群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反应法和肿瘤相关抗原微阵列(包含8个重组的癌抗原蛋白:C-myc、p53、cyclinB1、p16、p62、Koc、IMP1和Survivin)检测376例食管和贲门各级病变患者(正常、癌前病变和癌)血清中的自身抗体。结果:在所检测的八种抗原中,p53、C-myc、cyclinB1、IMP1和p62从正常食管到癌前病变及癌患者血清中和p53、C-myc、p16、p62在正常贲门到癌前病变及癌患者血清中阳性百分率均具有线性升高趋势。单一抗体对食管和贲门癌检出率较低,p53在癌血清中的表达阳性率在所有抗原中最高,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中分别为23%(13/57)和21%(9/43)。但是,当应用8个抗原分析时,至少有1个反应为阳性时,其检出阳性率明显增高,食管和贲门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提高到63%(36/57)和61%(26/43),上述检测指标在正常食管和贲门与相应各级癌前病变和癌患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多个肿瘤相关抗原比应用单个肿瘤相关抗原分析食管和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变化能够提高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检出率。食管和贲门癌多个相关抗原微阵列的进一步优化有可能成为临床上食管和贲门癌和高危人群检测和早期诊断的非侵袭性方法。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探讨河南高发区青年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STAT3的表达及意义,加深对食管癌变机理的了解。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STAT3在36例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 从正常食管上皮→基底细胞过度增生→间变→至鳞状细胞癌的演变过程中,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呈现下降趋势,分别为86%(12/14)、88%(28/32)、55%(11/20)和75%(27/36),其中基底细胞过度增生与间变(P=0.008)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TAT3蛋白在高分化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最高89%(16/18),中、低分化鳞癌组织阳性率逐渐下降,分别为60%(6/10)和63%(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AT3蛋白在癌变早期阶段表达变化显著,并随癌变程度加重和癌组织分化程度下降而呈现阳性表达率下降的趋势,提示STAT3是食管癌变早期的重要分子事件,并可能是食管癌变重要分子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17.
目的:评价色素镜(纤维内镜下行粘膜碘染)对提高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食管癌各级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意义以及碘染对获取手术切除大体标本癌旁各级病变组织的影响。方法:常规食管纤维内镜观察后,在食管表面喷洒体积分数为2%的卢戈液染色,根据染色情况分别取活检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取同样的卢戈溶液对手术切除的食管标本作碘染色,并根据染色结果,分别取材作进一步的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纤维内镜下碘染后,可观察到清晰的片状不染区,以及花斑状,点状和条状不染区。手术切除标本碘染后也出现相似的变化。对染色区和不染区分别取材,发现手术切除标本碘染区的各级癌前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不染区(P<0.05),特别是间变和原位癌病灶。235例无症状人群色素镜检查组(碘染组)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的检出率分别为64%(114/179)和74%(14/19),均明显高于非碘染组36%(65/179)和26%(5/19)(P<0.05)。但无症状人群碘染组染色区取材仍发现4%的间变检出率。结论:色素镜(碘染色)能明显提高无症状人群食管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手术切除标本行碘染色是获取各级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利用色素镜检查将有助于减少食管粘膜活检取样误差。  相似文献   
118.
目的;通过比较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食管和贲门粘膜纤维内镜活检和组织病理诊断,进一步了解纤维内镜检查在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意义和问题。方法:利用纤维内镜诊断、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分析,对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1634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纤维内镜诊断为正常食管的563例中,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正常占58%,其余为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纤维内镜诊断为慢性食管炎的193例患者中,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粘膜上皮各种病变占38%,纤维内镜诊断为正常贲门的779例对象中,活检病理诊断正常占65%;纤维内镜诊断为慢性贲门炎的99例患者,粘膜活检病理诊断各种病变占55%。结论:食管和贲门轻度病变在纤维内镜下不能识别而造成的随机取样,是导致纤维内镜和病理诊断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9.
食管癌患者微卫星杂合性缺失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与食管癌发病密切相关的微卫星杂合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变化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将32例原发性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微卫星DNA多态分析法,选取染色体3p、5q、6p、9p、13q、16q、17p、17q和18q的18个多态微卫星位点,对食管癌组织进行LOH分析.结果:18个微卫星位点均获得有效数据.结论:抑癌基因RASSF1A、APC、p15、BRCA2、p53、BRCA1和DCC的LOH可能是食管癌发生过程中重要的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120.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114例食管癌患者均为高发区居民 ,随访 5a以上。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常规组织病理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检测Survivin蛋白在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胞浆表达为 6 7/ 114 (5 9% ) ;胞核表达为 5 8/ 114(5 1% ) ;胞浆胞核均表达为 2 4 / 114 (2 1% ) ;13/ 114 (11% )没有出现任何形式的Survivin表达。Survivin核表达阳性和阴性组食管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及 95 %的可信区间分别为 38(32 ,4 5 )个月和 5 7(5 1,6 4 )个月 ,Survivin核表达阳性患者生存期明显小于阴性表达者 (P <0 .0 5 ) ;Survivin胞浆表达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及 95 %的可信区间为 5 0(4 4 ,5 5 )个月 ,与Survivin阴性表达患者生存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Spe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ur vivin核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细胞浸润深度相关 (P <0 .0 5 ) ,多因素Cox模型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分化程度”和“Survivin核表达”3种因素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最大。结论 :Survivin蛋白胞核阳性表达是食管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 ,可能作为一种独立预后指标 ;Survivin蛋白胞浆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