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3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 TopoⅡα)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7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三阴性乳腺癌101例, 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101例,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opoⅡα蛋白在两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TopoⅡα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51.9%, 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48.9%, 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α蛋白表达水平与两型乳腺癌患者月经状况、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腋下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病理学类型等临床病理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中, TopoⅡα蛋白阳性和阴性组5年无瘤生存率为81.0%和60.5%, 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1%和76.3%, 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37, P=0.04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opoⅡα蛋白表达可以作为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子。三阴性乳腺癌中, TopoⅡα蛋白阳性和阴性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7%和82.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 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和84.5%, 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7)。  结论  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 TopoⅡα蛋白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好, 提示此型乳腺癌患者可从蒽环类化疗药物中获益, 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 TopoⅡα蛋白阳性表达患者较TopoⅡα蛋白阴性预后差, 对于临床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16例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生的临床影像学特点、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患者女性10例,男性6例,年龄14~83岁,平均年龄33.7岁。手术以肾部分切除为主,大体上肿瘤均位于肾实质的皮质区,3例突入肾窦,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排列成小腺泡状、乳头状及肾小球样结构,可见砂砾体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波形蛋白表达阳性率100%,CD57表达阳性率94%,WT1表达阳性率63%,广谱CK(AE/AE3)表达阳性率75%,CK7、AMACR表达率分别为19%、13%,CD10、NSE、CD56均阴性。16例患者随访1~125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后肾腺瘤术前影像学诊断良性肿瘤特征不显著,诊断需依据独特的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57阳性是后肾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用指标,以肾部分切除为主的外科治疗可达到治愈,临床预后好。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根治性膀胱全切的不同手术方式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患者共1 432例,年龄大于75岁的高龄患者239例(中位年龄78岁),其中74例患者(31.0%)出现了围手术期并发症。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患者可分为回肠膀胱组和输尿管皮肤造口组,回肠膀胱组包括经腹腹腔镜和经腹开放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两种术式,输尿管皮肤造口组包括经腹开放、经腹膜外开放、经腹腹腔镜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3种术式,比较不同术式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P=0.012)、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P=0.001)、淋巴结分期(P=0.043)和手术方式。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中位住院时间34 d vs. 21 d,P=0.002)。不同手术方式中,回肠膀胱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P=0.013),但经腹腹腔镜和经腹开放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两种术式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经腹开放、经腹膜外开放、经腹腹腔镜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3种术式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85岁(OR=4.856,95% CI:1.465~16.103,P=0.010)、ASA评分(P=0.008)和不同手术方式(P=0.016)与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结论: 高龄患者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前ASA评分和手术方式存在相关性,经腹膜外开放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高龄患者是一种合适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咀嚼口香糖对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患者术后肠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回肠膀胱术)的患者,将入组患者随机分入口香糖咀嚼组、安慰剂对照组(腹部理疗仪治疗)和空白对照组,记录患者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或腹痛的发生率以及肠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口香糖咀嚼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比非口香糖咀嚼组显著提前,3组间肠道相关并发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咀嚼口香糖可以促进膀胱全切回肠尿流改道患者手术后肠道功能的康复,方法简便安全,可以作为术后常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5.
患者女,44岁。因肾移植术后5年,体检发现左肾积水1个月余于2012-10-07人解放军第309医院泌尿二科,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无吸烟史、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泌尿系CT平扫加增强示,膀胱未见明显异常(图1A),左输尿管上段占位,恶性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46.
分泌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分析14例分泌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光镜观察,部分病例进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分泌型乳腺癌临床及病理大体观察与其他类型乳腺癌无明显区别,主要表现为乳房内肿块,多位于乳晕区,大体观察肿物大多连界不清、质地硬,光镜下肿瘤细胞主要排列成实性、小囊性和导管性三种结构,瘤细胞有颗粒性嗜酸性胞质,瘤细胞内外有大量均质嗜伊红PAS阳性分泌物。腋下淋巴结转移较少(2/14)。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随访3~14年)。结论:分泌型乳腺癌为罕见且预后较好的乳腺癌,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浸润性T淋巴细胞和Th细胞因子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法(labelled streptavidin-biotin method,LSAB)方法检测61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71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和27例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MC)3种乳腺癌中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以及Th细胞因子的表达。T淋巴细胞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Test,组内比较采用Witcoxon Signed Ranks Test;组间Th细胞因子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CD3、CD8和CD4均表达于淋巴细胞胞膜。CD3^+T细胞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5)。CD8^+T和CD4^+T细胞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2)。Th细胞因子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胞质。IL-2表达在IMPC组最低(25/61,41.0%),其次是IDC组(33/71,46.5%),最高是MC组(20/27,74.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IFN-γ的表达类似于IL-2,IMPC组最低(39/61,63.9%),其次是IDC组(57/71,80.3%),最高是MC组(24/27,88.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IL-4的表达在IDC组最高(42/71,59.2%),其次是IMPC组(19/61,31.1%),最低是MC组(5/27,18.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IL-10的阳性率在IMPC组是87.8%(47/61),在IDC组是87.3%(62/71),在MC组是88.9%(24/27),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浸润性T淋巴细胞和Th细胞因子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中表达不同。  相似文献   
48.
梁丽  刘益善  郭伟  范宇  孙凌燕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4):2279-2281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等手法治疗是一种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廉、操作简单的优点,临床有效率可达75%-94.1%。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LIDP病人住院治疗期间易并发颈肩痛症状。这不仅增加了病人痛苦、掩盖了手法疗效,而且也增加了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严重影响LIDP病人的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49.
23例乳腺错构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乳腺错构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良性肿瘤。肿瘤有完整的包膜,由数量不等、杂乱无章的乳腺导管、小叶和成熟的脂肪及纤维组织混杂组成。国内外少见大组病例报告,天津市肿瘤医院1997~1998年共收治该病23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997~1998年活检病案中3876例乳腺良性病变经组织学诊断为乳腺错构瘤的病例23例,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2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35~58岁,中位年龄42岁,其中15例在40岁以上。左侧10例,右侧13例。肿瘤大小为1.2cm3至12×8×5cm。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为1周~6年。22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1…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介绍了运用 3DMAX构造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及动态地展示有机化合物中普遍存在的同分异构现象 ;指出用 Photoshop6.0可制作清晰、美观的文字说明及课件框架 ;用 Authorware5可实现随意、方便超级链接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