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用HBsAg及HBeAg均阳性的乙肝病人血清接种40只树鼩。4周后有32只(80%)血清HBsAg和/或抗-HBc阳性,其SGPT活性显著升高。将这32只动物随机分成3组:两组为实验组,每只动物每天注射肝灵一次,共21天,一组为对照组。到实验第11周时,实验组动物SGPT值显著下降,HBV转阴率高;而对照组不明显。本实验进一步证实树鼩能感染人的HBV;同时表明肝灵注射液对乙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2.
以肿瘤为终点的体内长期诱癌实验,所需时间长,人力、物力花费大。近来,国外许多研究者根据癌症形成两阶段理论,探索和建立多种致肝癌作用体内短期实验模型,这类实验模型,以肝细胞增生性病变和r-谷氨酰转肽酶染色阳性肝细胞灶(r-GT灶)为观察指标,仅需数周至数月;肝细胞增生性病变和r-GT灶被认为是肝细胞癌的癌前病变,和肝细胞癌有明显的相应关系,短期实验结果和长期实验结果相一致。应用这种实验模型,不仅可以从形态学、生物化学、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对肝癌形成的发动和促进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不同步骤  相似文献   
33.
人乙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成年树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迄今尚无理想的感染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动物模型可供实验研究之用。虽然曾在黑猩猩、长臂猿、翠猴、狒狒和恒河猴等多种非人灵长之类中发现自然感染的例子,并能在黑猩猩、恒河猴和平顶猴等实现人工感染,其中在黑猩猩的实验感染成功率高,接种后感染指标存在持续时间较长,但此种动物难以获得,更不可能复制  相似文献   
34.
新生期树鼩接种人乙型肝炎病毒的长期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新生期树鼩接种HBV后体内HBV感染标志物的长期动态.方法 6只树鼩于新生期接种人HBV DNA阳性血清,每4-6周抽血1次和每6~12周做肝活体组织检查1次,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Southern blo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动态观察血清和肝组织中HBV感染标志物的消长,用电镜寻找肝组织内的HBV颗粒和用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新生期树鼩接种后48周,3只动物(1、2和6号)血清和肝组织标本经多对引物进行的nPCR,均稳定显示HBV DNA阳性,肝组织HBVcccDNA阳性;FQ-PCR显示血清和肝组织HBV DNA的拷贝数分别为103-104/ml和每微克肝组织总DNA 107~108拷贝;Southern blot检测显示肝组织存在HBV复制中间体HBV cccDNA和HBV单链D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显示血清HBsAg持续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数量逐步增多的HBsAg阳性肝细胞.其中的1号动物至接种后2年每微克肝组织总DNA仍可测得107~108拷贝的HBV DNA,电镜下可见疑似HBV颗粒.另3只动物除nPCR显示肝组织HBV DNA阳性条带和FQ-PCR显示低拷贝数(每微克肝组织总DNA103拷贝)HBV DNA外,其余的HBV感染标志物均为阴性或一过性阳性.结论 新生树鼩能够长期感染HBV,并且HBV能够在树鼩体内稳定复制和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通过比较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蛋白质表达谱,筛选在大鼠肝癌前病变阶段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分子. 方法大鼠分为DEN组和正常对照组,诱癌过程中定期处死动物并取其肝组织;以γ-谷氨酰转肽酶染色阳性的肝细胞增生灶为标志,识别和获取肝癌前病变的组织标本.用双向电泳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对大鼠正常肝组织、癌前病变组织和肝癌组织的全蛋白质组表达谱进行比较和鉴定.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对部分差异表达蛋白质(如层黏连蛋白受体1和鲱精胺酶)进行表达水平的验证.结果 筛选出表达水平差异≥2倍的蛋白质共82种,其中在癌前病变阶段即发生明显改变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有47种,包括在正常对照组、癌前病变组、肝癌组呈现依次上调的层黏连蛋白受体1等8种蛋白质和在上述组织中呈现依次下调的鲱精胺酶等22种蛋白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对层黏连蛋白受体1和鲱精胺酶表达水平的验证结果与双向电泳的结果相似.结论 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蛋白质表达谱有所不同,对癌前病变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如层黏连蛋白受体1和鲱精胺酶等进行深入探讨,有望为人类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6.
邹俊  李杰  陈茂伟  曹骥  苏建家 《山东医药》2011,51(44):27-29
目的研究Caveolin-1mRNA在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各60例,正常肝组织10例。用RT—PCR方法分析Caveolin-1mRNA在3种不同组织的表达差异。结果Caveolin-1mRNA在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正常肝脏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97±0.116、0.142±0.087、0.457±0.094(P〈0.01)。结论Caveolin-1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在肝细胞癌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7.
实验性大鼠肝癌变过程中p16和Rb基因表达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动态观察实验大鼠肝癌发生的启动,促进,发展和癌形成的不同阶段中p16和Rb基因的表达状态及其与病理改变及γ-GT酶异常灶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Solt-Farber模型和免疫组化方法。结果:p16和Rb基因从促癌阶段的增生结节至癌形成阶段的肝癌组织均表达异常,与γ-GT酶的表达有一定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38.
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岳惠芬  苏建家 《广西医学》2005,27(8):1195-1197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可以引起急慢性肝炎、肝细胞癌。自从转基因技术出现以来,人们可以通过转基因动物的研制来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研制的HBV转基因小鼠可以用来研究HBV的致病机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机理、评估药物治疗乙肝的效果。  相似文献   
39.
银杏叶提取物对黄曲霉毒素B1诱发Wistar大鼠肝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黄凿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发Wistar大鼠肝细胞癌(HCC)模型,用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f,EGb761)进行干预,观察EGb761对AFB1致大鼠HCC作用的影响. [方法]实验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3组:A组(AFB1组)、B组(AFBI+EGb761组)和C组(空白对照组).于实验第14、28、42及55周给予肝活检并于第64周全部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脏γ-GY灶及HCC发生情况. [结果]在出癌前期,第42及第55周时,A组每个γ-GT阳性灶的面积分别为(7.95±0.30)mm2及(17.87±0.71)mm2,单位面积(cm2)灶的个数分别为0.35±0.006及0.26±0.004,灶总面积分别为(2.54±0.05)mm2/cm2及(4.68±0.12)mm2/cm2;B组在相同时段的相应指标,分别为(4.65±0.16)mm3及(9.03 4±0.35)mm2, (0.21 4±0.006)及(0.20±0.005),(0.97±0.03)mm2/cm2及(1.62±0.06)mm2/cm2.除了55周A、B两组的单位面积γ-GY阳性灶的个数无统计学差异外,各时段B组各项指标都显著小于A组(P=0.000).两个实验组共有28只大鼠发生恶性肿瘤,对照组无肿瘤发生.B组HCC诱发率(7/26,26.92%)明显低于A组(19/25,76%) (P=0.000).另外,HCC及其他肿瘤的发生时间,B组明显推迟.[结论]EGb761能明显抑制AFB1诱发大鼠肝的癌前病变及延迟癌前病变向癌发展.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AFB1诱发肝癌过程中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FB1组和对照组,AFB1组以200μg/kg体重腹腔注射AFB1,第13周、第33周和第53周对大鼠进行肝活检,第73周处死全部动物并取肝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FB1诱发肝癌过程中不同时期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第73周AFB1组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一组不同时段比较,随着诱癌的进行,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上调,第73周AFB1组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不仅明显高于第13周,而且亦高于第33周(P<0.01)。其余各组和同组不同时段之间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B1组中发生肝癌的动物肝组织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率为100%(10/10),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率30%(3/10)(P<0.05)。结论 AFB1诱癌过程中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上调,CCT亚基γ基因蛋白有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