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1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口腔科学 | 30篇 |
临床医学 | 26篇 |
内科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8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46篇 |
预防医学 | 19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31篇 |
肿瘤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31.
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病.常见的类型主要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哮喘等[1].症状表现有流涕、喷嚏、哮喘、皮肤潮红、发痒、皮疹、腹痛、腹泻、心悸、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等[2].西医临床上多采用抗组胺药物治疗,可不同程度改善症状,但不能治愈,极易复发,且有明显的副... 相似文献
132.
133.
本文分析总结了张锡纯对气的认识,特别论及收敛肝气和升补大气的临床治法。运用这些认识指导治疗脑出血类和缺血类疾病,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4.
正患者男,60岁,因"喉恶性肿瘤"于2014年3月于外院行"垂直半喉切除术",术后半年声嘶伴呼吸困难1个月后就诊于我院。电子喉镜示:喉术后改变,右侧喉室膨隆,凸向喉腔,喉口狭窄,黏膜光滑(图1)。喉部CT示:会厌软骨右侧可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CT值约39 HU,与会厌分界不清,向下累及右侧杓会厌皱襞、右侧声带,局部突向喉腔。喉腔受压变形,病变沿甲状软骨右上间隙突入颈部软组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TC-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病理分类、分级、TNM分期中的差异性,为进一步研究TC-1在NSCLC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nsion法检测TC-1蛋白在95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在病理分类、分级及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差异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C-1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胞浆中和部分胞核。肺鳞癌和腺癌总阳性率分别为63.46%、72.09%,差异性不显著(P=0.154)。鳞癌高、中、低分级阳性率分别为20.00%、65.51%、72.22%,经Kruskal-Wallis H检验无明显差异性(P=0.075)。腺癌的高、中、低分级的阳性率分别是33.33%、65.21%、88.23%,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5)。NSCLC(鳞癌、腺癌)的TNM分期Ⅰa、Ⅰb、Ⅱa、Ⅱb、Ⅲa、Ⅲb的表达强度经检验差异性显著(P=0.029)。有淋巴结转移者原发灶阳性率为90.57%(48/53)、无淋巴结转移者原发灶阳性率为38.09%(16/42),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0)。53例伴淋巴结转移的NSCLC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阳性表达相关性用Spearman检验,有相关性(r=0.39,P=0.000)。结论:T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高表达,TC-1表达与病理分型、鳞癌分级无关,与腺癌分级、NSCLC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相关。提示TC-1在肺癌组织中表达高低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TC-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病理分类、分级、TNM分期中的差异性,为进一步研究TC-1在NSCLC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nsion法检测TC-1蛋白在95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在病理分类、分级及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差异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C-1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胞浆中和部分胞核。肺鳞癌和腺癌总阳性率分别为63.46%、72.09%,差异性不显著(P=0.154)。鳞癌高、中、低分级阳性率分别为20.00%、65.51%、72.22%,经Kruskal-Wallis H检验无明显差异性(P=0.075)。腺癌的高、中、低分级的阳性率分别是33.33%、65.21%、88.23%,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5)。NSCLC(鳞癌、腺癌)的TNM分期Ⅰa、Ⅰb、Ⅱa、Ⅱb、Ⅲa、Ⅲb的表达强度经检验差异性显著(P=0.029)。有淋巴结转移者原发灶阳性率为90.57%(48/53)、无淋巴结转移者原发灶阳性率为38.09%(16/42),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0)。53例伴淋巴结转移的NSCLC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阳性表达相关性用Spearman检验,有相关性(r=0.39,P=0.000)。结论:T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高表达,TC-1表达与病理分型、鳞癌分级无关,与腺癌分级、NSCLC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相关。提示TC-1在肺癌组织中表达高低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7.
目的:观察补肺汤对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4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补肺汤免煎颗粒剂高剂量组(简称免高组)、中药补肺汤免煎颗粒剂中剂量组(简称免中组)、中药补肺汤免煎颗粒剂低剂量组(简称免低组)、中药补肺汤饮片汤剂组(简称汤药组)、阳性对照西药孟鲁司特钠组(简称西药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以外其余各组均予以气道注射脂多糖联合烟熏的方法制作COPD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与此同时在气道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不予被动吸烟。造模成功后,第二天开始灌胃给药。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西药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免高组、免中组、免低组分别给予补肺汤免煎剂高、中、低剂量,汤药组给予补肺汤水煎剂,连续给药32d。第33d开始将大鼠股动脉切开,放血处死,取右肺组织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用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1β、IL-6、IL-8、NF-κB、TNF-α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气管黏膜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完整,呼吸道及肺泡上皮结构完整,纤毛排列整齐,各级气管、支气管可见少量散在的淋巴细胞浸润,肺泡组织形态均匀、肺泡间质厚薄适当,肺泡区极少见到巨噬细胞,支气管腔中几乎没有分泌物和炎症细胞。模型组大鼠黏膜上皮不完整,气管、支气管纤毛上皮部分剥脱,杯状细胞及腺体显著增生、肥大,支气管黏膜皱襞增多、变长,突入管腔;各级支气管黏膜层、黏膜下层可见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此外尚有浆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支气管平滑肌增厚明显,小支气管腔内可见黏液栓及大量中性粒细胞;小支气管和肺小动脉旁可见大量吞噬了烟尘颗粒的巨噬细胞(尘细胞),部分巨噬细胞崩解破坏;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狭窄,呼吸性细支气管及肺泡管囊状扩张,肺泡腔不规则扩大,肺泡壁变薄、胀大、破裂或融合形成肺大疱,免高组、免中组、汤药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述病变有所减轻。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BALF中IL-1β、IL-6、IL-8、NF-κB、TNF-α的含量均有显著差异。与模型组相比:免高组、免中组、汤药组、西药组大鼠BALF中IL-1β的含量有显著差异;免高组、西药组、免中组大鼠BALF中IL-6的含量有显著差异;免高组、汤药组、西药组大鼠BALF中IL-8的含量有显著差异;免高组、西药组大鼠BALF中NF-κB的含量有显著差异;免高组、免中组、汤药组、西药组大鼠BALF中TNF-α的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补肺汤具有改善COPD大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人骨髓来源MSCs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特性,为骨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从捐赠者髂骨穿刺收取骨髓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进行培养和纯化BMSCs,取生长良好的P3或P4代BMSCs进行检测:①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和生长曲线分析;②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细胞表面抗原标记和细胞增殖周期;③免疫荧光分析细胞骨架;④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⑤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及检测。结果①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的方法分离人BMSCs,经传代后细胞形态呈梭形,均匀一致。②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和生长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MSCs在传代后经历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③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所获得的BMSCs表面抗原标记高度一致。④BMSCs细胞周期检测结果为G0+G1期91.3%、G2期4.1%和S期4.6%。⑤微管微丝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培养的BMSCs具有良好的细胞骨架系统。⑥第7代的BMSCs染色体检测结果显示,被测标本有正常染色体数目(2n=46,XY),且未见染色体异常。⑦成骨诱导后,Von kossa和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结论从人骨髓中能分离出高度一致的BMSCs,这些细胞具有正常细胞骨架结构以及正常的人类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39.
目的研究兔关节盘穿孔后对颞下颌关节(TMJ)髁状突和关节盘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2只3~4月龄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质量分数为50mg/ml的氯胺酮溶液按1ml/kg对实验动物进行肌注麻醉,对照组于无菌条件下先后暴露左右侧关节盘,实验组并以特制的穿刺针于关节盘后外侧部制作直径为2.6mm的穿孔。分别于术后12、24和36周完整取出双侧TMJ,扫描电镜观察关节盘和髁状突的变化。结果扫描电镜下可见关节盘穿孔后关节表面凝胶状物质不完整,关节盘及髁状突表面均出现明显的退行性改变:凝胶样物质掀起、剥脱,胶原纤维疏松、暴露、断裂、排列紊乱。结论关节盘穿孔可以引起TMJ表面退性行改变。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