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6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000年全世界有70万人患结直肠癌,占全部癌症新发病例数的9.4%;50万人死于结直肠癌,占癌症死亡数的7.9%[1-2]。在过去的20多年中,结直肠癌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2.
记忆合金弓齿钉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弓齿钉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平均39岁。受伤原因:跌倒时扭伤19例,重物砸伤6例。22例为闭合性骨折,3例为开放性骨折,其中1例合并同侧距骨骨折。第5跖骨基底部Ⅰ区骨折14例,Ⅱ区骨折1-例,Ⅲ区骨折1例。结果本组病例获8—28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全部病例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5周(6—10周)。未发生深部感染、骨不连、足部畸形等并发症。本组病例术后8个月~1年半左右再次手术将内固定顺利取出。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优20例,良5例,优良率100%。结论记忆合金弓齿钉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固定可靠,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获得满意的疗效,是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23.
三种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三种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手术治疗的1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Gamma钉治疗46例,PFN治疗29例,PFNA治疗51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126例患者中共有91例获得到随访,时间11~39个月(平均21.6个月),三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其他两组(P<0.05),而PFN组与Gamma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Gamma钉、PFN和PFNA三种髓内钉均适合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PFNA操作相对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评价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单中心、随机、前瞻性对照研究2003年1月~2006年1月期间收治的13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评价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9个月的肢体功能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率100%,DHS与PFN各项指标统计学上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于稳定的A1型骨折,两种内固定均为不错的选择,但DHS价格便宜;对于不稳定的A2型骨折,PFN更具有生物力学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5.
目的应用微侵入经皮钢板植入技术(MIPPO)植入锁定加压钢板(LCP)与常规切口普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评价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105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MIPPO组(53例)和常规组(52例),MIPPO组置入LCP,常规组置入普通钢板,对两种术式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功能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91例获11~38(23.5±9.58)个月随访。MIPPO组较常规组切口小[MIPPO组为(5.2±1.35)cm,常规组为(11.3±2.69)cm,P〈0.05],出血量少[MIPPO组为(122±45.8)ml,常规组为(260±40.3)ml,P〈0.05],手术时间短[MIPPO组(45.3±18.5)min,常规组(67.3±22.3)min,P〈0.05]。常规组1例出现骨不连并再次手术,余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两组间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功能评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PPO技术结合LCP与普通钢板均为较好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应用MIPPO技术结合LCP更具有优势,可减少手术损伤,间接提高治疗成功率,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通过分析采取不同方法处理的90例多发伤患者的治疗结果,探讨早期全面治疗(ETC)与损伤控制治疗(DCS)的合理性.方法 选取2001年6月至2007年6月病情严重程度接近的多发伤患者90例,其中采取DCS方法治疗的患者45例(DCS组),以ETC方法治疗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ETC组),入选条件为ISS评分25以上、病情严重度评分为创伤极端严重.结果 DCS组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恢复时间较ETC组短,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DCS组比ETC组并发症及病死率低,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方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DCS方法治疗严重多发伤患者,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在选择DCS方法时,除根据多发伤患者生理指标外,还要结合创伤机制、创伤复杂性等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总结Pipkin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14例Pipkin骨折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28~52岁,平均33.5岁.均为车祸伤.按Pipkin分型:Ⅰ型4例,Ⅱ型6例,Ⅲ型及Ⅳ型各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4 h~8周.手术采用后外侧Kocher-Langenbeck入路、改良髋外后侧入路或联合入路,股骨头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钉结合可吸收缝线内固定:Ⅲ型骨折采用钛空心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Ⅳ型骨折采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固定髋臼骨折.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深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6个月.1例Ⅲ型骨折复位固定1年后患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余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0个月,平均8个月.按D'Aubigue-Postel评分法,获优5例,良6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78.6%.结论 Pipkin骨折患者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有效的内固定系统及正确的术后处理,对于减少并发症及获得满意髋关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8.
四川汶川地震造成6.9万人遇难,37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中绝大多数为挤压伤,且不少发生挤压综合征。Better等在对亚美尼亚和土耳其发生的地震进行研究后发现,崩塌的房屋平均8d后才得以清理。崩塌建筑物中被困人员的死亡率高达80%;多层建筑物倒塌后80%的居民即刻死亡,24h内约有20%的伤员获救,然而这些人中约40%将遭受挤压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9.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5-10/2007-10治疗2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SchatzkerⅡ型12例,SchatzkerⅢ型5例,SchatzkerⅣ型2例,SchatzkerⅤ型1例,SchatzkerⅥ型1例。17例使用MIIG™X3型高强度可注射硫酸钙,4例使用MIIG™X3HiVisc型高强度可注射硫酸钙。2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22.1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不连发生;无感染情况发生;2例患者切口有渗出,渗出液细菌培养为阴性。术后4周高强度可注射硫酸钙开始明显吸收,术后12周基本吸收,术后6个月高强度可注射硫酸钙植入区域与正常松质骨一致。20例术后半年Rasmussen膝关节功能平均25.8分,12例术后1年Rasmussen膝关节功能平均26.9分。术后1年1例发生胫骨平台高度丢失约 2 mm,但无关节功能障碍。结果提示应用MIIG™X3或MIIG™X3HiVisc可注射式人工植骨材料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避免骨折再移位和关节面高度的丢失,与宿主无生物相容性不良反应,并具有提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安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0.
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骨粘连蛋白作为广泛分布的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与骨的生长和重建、肿瘤发生、细胞分化等多种生命活动有关。 目的:对骨粘连蛋白的结构、主要生物学功能进行简要综述,从而较全面地概括其各方面可能存在的作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2010 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万方数据库(http://www. wanfangdata.com.cn)。英文检索词为“osteonectin, SPARC, matricellular protein, fracture healing, tumorigenesis”,中文检索词为“骨粘连蛋白,细胞外基质蛋白,骨折愈合,肿瘤发生”。计算机初检得到59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保留27篇进一步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作为一种广泛表达的细胞外蛋白,骨粘连蛋白不仅能作为细胞外基质的结构蛋白,同时也能作为多种物质的调节蛋白。骨粘连蛋白主要通过与Ca2+及胶原结合的方式,调节多种生命活动,但对其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其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另一方面,虽然有许多骨粘连蛋白病理状态下在人体内异常表达的报道,但有关骨粘连蛋白的前瞻性研究至今仍停留在动物实验及体外细胞实验,主要是用骨粘连蛋白基因敲除的小鼠进行研究,而将其应用于临床或许还有较为长远的过程。但是可以预见,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骨粘连蛋白会在骨折愈合、肿瘤治疗等临床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