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7篇
  2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TNFα和NO与糖皮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鹏  王义生 《中原医刊》2006,33(20):28-2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TNFα术前、术后的含量变化;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术前、术后的含量变化,均与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相比较。结果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术前组、术后组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术后组TNFα与术前组相比含量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前组NO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组NO含量显著上升,与术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NO含量恢复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TNFα和NO等炎症介质参与了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过程;②血清TNFα和NO含量改变在临床诊断、治疗措施和判断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2.
腮腺肿瘤血液流变学特点与肿瘤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及其鉴别腮腺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56例患者共60个病灶,其中良性肿瘤38例(42个病灶),恶性肿瘤18例(18个病灶),全部经术后病理证实。术前行CT灌注检查。采用Philips perfusion功能软件包获取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 T-DC)及CT灌注参数,包括灌注量(perfusion)、增强峰值(peak height, PH)、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血容量(blood volume, 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TSS〗 腮腺良性肿瘤的CT灌注参数的中位数M及四分位间距25%CI75%(Q1,Q2)分别为perfusion:73.50 mL·100 g-1·min-1(18.70,113.30),PH:34.50 HU(17.70,53.05),TTP:20.00 s(13.60,34.40),BV:38.50 mL·100 g-1(29.10,63.30),MTT:7.55 s(4.50,28.70)。腮腺恶性肿瘤的CT灌注参数分别为:perfusion:135.93 mL·100 g-1·min-1(101.35,195.18),PH :49.06 HU(32.65,59.40),TTP:12.85 s(11.27,14.60),BV:67.50 mL·100 g-1(52.35,109.50),MTT:6.02 s(5.05,7.60)。统计结果显示:CT灌注参数BF、BV、TTP的中位数M及四分位间距25%CI75%(Q1,Q2)在腮腺良恶性肿瘤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H及MT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淋巴瘤、其它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的TDC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灌注扫描技术检测腮腺肿瘤血液流变学特点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3.
本工作是以电损毁的方法探讨海马、隔区、乳头体在条件性味觉厌恶的痕迹形成中的作用。为了探查有关记忆痕迹形成的情况,人们选用条件性味觉厌恶这个学习模  相似文献   
134.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s)参与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重要调节蛋白。近年国外学者研究发现MMPs和TIMPs表达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存在密切关系。作者应用ABC免疫组化法研究胃癌组织中MMP1和TIMP1表达特征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135.
急诊护士工作疲溃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了解急诊护士工作疲溃及工作满意度的状况。方法通过采用Maslach工作疲溃量表(MBI),对我院40名急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护士工作疲溃的3层面:情绪耗竭(EE)在中度偏高水平,去人格化(DP)在中度偏低水平,个人成就感(PA)在中度偏低水平;反映出急诊护士总体处于高度工作疲溃。年龄与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呈负相关(P<0.05),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护理行政部门应减轻急诊护士工作疲溃程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6.
长期口服顺尔宁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鹏 《江西医药》2007,42(11):1032-1033
目的 观察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孟鲁司特)治疗儿童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月内科门诊就诊的30例支气管哮喘的患儿给予口服顺尔宁6个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峰速仪检测呼出峰流速PEF(L/min)的测定值与预计值百分比及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变化,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接受并完成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治疗并成功随访的30例,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治疗后PEF即呼出峰流速(L/min)的测定值与预计值百分比由54.77±10.67%增至75.79±11.47%,经t检验有差异(P<0.05),具有显著意义.临床控制率83.33%(25/30),显效率10%(3/30),总有效率93.33%.结论 (1)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是治疗儿童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非激素抗炎剂,值得临床推荐;(2)峰速仪检测是没有肺功能监测的基层医院指导用药和管理哮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7.
洛阳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自2004年4月至2007年5月收治急性脓胸患儿28例,笔者采用微创小切口早期脓胸一次扩清术予以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5~10岁,平均年龄5·3岁。左胸15例,右胸13例。术前仅使用抗生素治疗17例,经B超引导穿刺抽脓注药冲洗7例。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4例。持续高热17例、间断低热8例,体温基本正常3例。伴胸痛、咳嗽、咳痰20例,仅有胸痛6例,咳嗽、咳痰2例。1·2辅助检查(1)X线检查:①患侧肺野(下肺多见)浓密阴影;②肋隔角斜向上方的弧形阴影;③向肺野内突出的半圆形阴影。(2)B超示患侧胸腔出现低至无回声。(3)CT显示呈网格状增粗的纤维条索影像或略高密度的条索影像。(4)本组脓液细菌培养阳性17例,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双球菌,并排除结核。1·3方法28例均采用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手术操作步骤:(1)28例均行微创小切口。①根据X线、B超或CT所示在患侧腋前线至腋后线间,选择5~8肋间切口进胸(长度4~8 cm);②放入牵开器,缓慢牵开切口两侧相邻肋骨约5 cm或以上,如有张力可做肋...  相似文献   
138.
139.
少儿肱骨髁上骨折,常发生在3 岁~7 岁,男孩为女孩的3倍,伸展型占95 %,屈曲型约占5 %,多为直接暴力所致.此类骨折如果没有血管和神经受压受损问题,原则是以保守治疗效果良好,但近年来似有手术适应症扩大趋势.本文(除有血管神经损害病例手术治疗和无需住院的病例外)重复使用尺骨鹰嘴牵引+手法整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自1997年1月~1999年8月共收住31 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0.
哑铃状双叶皮瓣修复合并组织缺损的手部贯通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修复手部贯通性损伤,设计了哑铃状双叶皮瓣带蒂移位,修复合并组织缺损的手掌贯通伤5例。应用哑铃状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皮瓣4例,哑铃状腹壁浅动脉皮瓣1例,修复手掌、背侧皮肤缺损3cm×2.5cm~6.5cm×5.5cm。二期再修复骨与肌腱缺损,5例全部成功。详细介绍了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认为这种手术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活率高,可一次完成手掌、背侧皮肤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