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41.
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SC)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目前缺乏对其内镜特点和临床特征的认识,极易漏诊,延误治疗。目的:分析上消化道SC的胃镜和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内镜下可疑病灶采用染色、放大观察,多点取材病理检查,对管腔狭窄者应用超细胃镜检查,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结果:3183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共中检出上消化道SC28例,占0.9%。其中年龄〉40岁且有腹痛、饱胀、烧心、吞咽不畅等非特异性症状者19例(67.9%);有食欲减退、体质量减轻、贫血等报警症状者3例(10.7%);有上消化道肿瘤高危因素者5例(17.9%)。结论:可疑人群的色素放大内镜、超细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SC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背景:肠内营养一直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的研究热点,如何选择有效的肠内营养方式以提高患者耐受性值得探讨。目的:探讨经三腔喂养管同时行胃肠减压和早期肠内营养对SAP的治疗价值。方法:43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1),对照组予胃肠减压管和螺旋型鼻空肠管.治疗组置入三腔喂养管。两组均予胃肠减压并在入院后48h内行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耐受性、胃液引流量以及血清淀粉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恢复正常的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置管成功率、耐受性、胃液引流量、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淀粉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的时间无显著差异,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SAP的治疗过程中.以三腔喂养管行胃肠减压和早期肠内营养,具有置管成功率高、耐受性好、胃液引流量大等优点,并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3.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屏障保护剂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64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屏障保护剂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SAP患者随机分三组,A组予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鼻空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C组通过鼻空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并加用肠屏障保护剂.观察患者症状、体征、WBC、CRP、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其体质量及血清白蛋白变化情况以及对比其总住院费用、平均每天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B组在症状、体症、WBC、CRP、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优于A组(P<0.05).C组在CRP及白细胞数恢复时间上更是优于B组,但平均每天住院费用三组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SAP治疗中应用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屏障保护剂,可以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快症状恢复,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4.
前列腺素类物质在胃肠道肿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限速酶.哺乳动物的COX有两种形式,即COX-1和COX-2.COX-1在大多数组织中都有表达,其催化产生的前列腺素参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而COX-2是一种诱导酶,在细胞受到各种刺激时,如组织损伤、炎症或细胞恶性转化时表达增强.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COX-2通过前列腺素途径除参与炎症反应外,还与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COX-2在结直肠癌、胃癌和食管癌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PGE2等前列腺素来调节的,目前的研究认为前列腺素对肿瘤的促进作用主要牵涉下列分子机制: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促进侵袭和转移、刺激血管生成和诱导免疫抑制.本文就前列腺素类物质在胃肠道肿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5.
为构建小鼠CD86启动子,并对其特异性调控能力进行鉴定。首先自C57BL/6J小鼠基因组中采用高保真PCR扩增小鼠CD86基因的启动子,经测序鉴定后,插入pCDNA3.1-EGFP重组质粒。然后分别转染小鼠来源细胞株:RAW264.7、NIH/3T3、P815、SP2/0、EL4细胞,观察各细胞内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小鼠CD86基因启动子的序列与GenBank报道一致;双酶切鉴定证实小鼠CD86启动子序列已经克隆入重组载体;小鼠CD86启动子能调控EGFP在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中表达,不能调控EGFP在NIH/3T3、P815、SP2/0和EL4非抗原提呈细胞内表达。说明成功构建小鼠CD86基因启动子,且该启动子具有特异性调控目的基因表达的活性。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固相MHC I类相关抗原A(iMICA)刺激的NK细胞对树突状细胞(DCs)活性的影响。方法:首先取新鲜分离及受固相MICA刺激的异体NK细胞,或IL-2、及IL-2联合iMICA刺激的自体NK细胞与未成熟DCs(iDCs)按5∶1比例孵育24 h后,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HLA-DR+或CD86+频率的DCs。然后取自体NK细胞以iMICA刺激后,按1∶5的比例与iDCs孵育24 h后,FCM检测DCs上HLA-DR、CD86的表达。最后在NK细胞与DCs的共培养体系中加入抗IFN-γ抗体,观察DCs上HLA-DR、CD86表达的变化。结果:当NK细胞与iDCs孵育比例为5∶1时,异体新鲜分离的与自体活化的NK细胞均能杀伤iDCs;而iMICA无协同作用。当NK细胞与iDCs孵育的比例为1∶5时,iMICA刺激的NK细胞可促进DCs表达HLA-DR和CD86;而加入抗IFN-γ抗体可抑制NK细胞诱导DCs表面HLA-DR和CD86表达的上调。结论:异体新鲜分离的或自体活化的NK细胞杀伤iDCs时,无需iMICA的刺激;但当NK细胞的数目明显低于iDCs时,iMICA可刺激NK细胞分泌IFN-γ促进DCs成熟。 相似文献
47.
48.
49.
50.
【目的】观察埃索关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胃镜确诊的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1次/日,多潘立酮10mg,3次/日,共8周;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40mg,1次/日,多潘立酮10mg,3次/日,共8周。于治疗第1,4,8周观察两组患者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的变化并于8周后进行胃镜复查,观察镜下炎症愈合的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第1,4周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8周胃镜下炎症愈合率治疗组98.6%,对照组96.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能更快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提高炎症愈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