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37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7篇
  4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表达在卵母细胞上的克隆人类Kv1.5通道的作用,探讨其在心脏复极中的潜在效应。方法: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上异源表达克隆人类Kv1.5通道基因,使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记录全细胞电流,检测药物对Ikur电流的影响。结果:替米沙坦以电压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Kv1.5通道电流,且对峰电流及1.5s末端电流的抑制效应不同,在1μmol/L浓度下,抑制效应分别达到(7.75±2.39)和(52.64±3.77),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25±0.97)μmol/L和(0.82±0.39)μmol/L。替米沙坦对通道的稳态失活没有显著改变,在对照条件下,V1/2的值为(14.47±3.71)mV,斜坡因子k为(23.24±3.86)mV;在1μmol/L替米沙坦作用下,V1/2和k的值分别为(14.38±4.62)mV和(26.26±5.04)mV(n=6,P>0.05)。同时,替米沙坦显著加速了Kv1.5通道的失活。在对照条件下,Kv1.5通道的失活慢时间常数是(693.74±23.16)ms,在应用1μmol/L替米沙坦后,其失活的慢时间常数下降为(523.85±10.28)ms(n=5,P<0.05)。结论:替米沙坦在临床有效浓度范围内能显著抑制表达在卵母细胞上的Ikur电流,提示它兼有选择性阻滞Kv1.5通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12.
目的:探讨circRNA_0016418及circRNA_0017247异常表达对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组26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4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circRNA_0016418及circRNA_0017247的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circRNA_0016418及circRNA_0017247异常表达对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circRNA_0016418水平与circRNA_0017247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circRNA_0016418水平(2.64±1.17 vs 0.95±0.36)及circRNA_0017247水平(5.18±2.50 vs 1.52±0.63)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01)。淋巴结转移组circRNA_0016418水...  相似文献   
513.
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胸痛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常常伴有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及吸烟、肥胖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临床上常拟诊为冠心病。为探讨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我们在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同时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有关病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14.
目的 探讨经皮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左主干狭窄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左主干狭窄行PCI术患者,其中经皮桡动脉入路组17例(A组),经皮股动脉入路组32例(B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导管型号、PCI成功率、手术时间、穿刺点并发症、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PCI成功率均大于94%,手术总时间、IABP使用率、住院期间MACE等差异均无显著性.股动脉组使用7F导管比例高,而且有5例发生穿刺点局部出血、血肿,4例发生拔管迷走反射.结论 在左主干狭窄的冠脉介入治疗中,桡动脉入路也是快速、安全可行的,而且能减少穿刺点并发症.  相似文献   
515.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左心衰竭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将沧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34例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查阅患者病史等,将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162例)作为观察组,将未发生心力...  相似文献   
516.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异叶青兰中4个化学成分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绿原酸(CA)、木犀草苷(L1)、迷迭香酸(RA)和木犀草素(L2)的相对校正因子(fs/i),并在不同色谱柱和色谱仪上考察4种成分相对校正因子的稳定性和耐用性,比较QAMS和外标法(ESM)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4个成分的fs/i分别为fCA/RA=1.148、fL1/RA=1.004、fL2/RA=0.689,fs/i在3种HPLC色谱仪及3个不同品牌C18色谱柱的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为2.95%~3.61%、在不同柱温(25℃、30℃、35℃)RSD范围为0.90%~1.28%,不同体积流量(0.9 mL/min、1.0 mL/min、1.1 mL/min)下的RSD范围为1.24%~2.21%,表明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良好。分别采用ESM法和QAMS法对12批异叶青兰药材4个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QAMS法测...  相似文献   
517.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一类临床较为少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且往往无明确的流行病学资料,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本文报道1例通过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技术确诊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例,提示mNGS技术对不明病原体的非典型肺炎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18.
目的 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单核细胞绝对值(MO#)、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20年10月三亚中心医院DLBCL患者60例(DLBCL组)、侵袭性淋巴瘤患者60例(侵袭性淋巴瘤组)、体检健康者60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体能评分(ECOG)。检测所有研究对象LYMPH#、MO#、乳酸脱氢酶(LDH),计算LMR。对DLBCL患者和侵袭性淋巴瘤患者随访5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DLBCL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DLBCL组MO#高于侵袭性淋巴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LMR低于侵袭性淋巴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3个组LYM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YMPH#≥1.0×109/L组、MO#≥0.5×109/L组、LMR≥1.85组LDH正常、临床分期Ⅰ~Ⅱ期、无症状、IPI评分0~2分...  相似文献   
519.
目的探索饮食日记营养管理在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于广州市胸科医院骨结核外科的99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 其中2021年8月至12月收治的48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6月收治的51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40例, 女11例, 年龄(57.94±20.98)岁, 病程(8.84±3.54)个月;对照组男35例, 女13例, 年龄(53.00±20.07)岁, 病程(8.77±3.78)个月。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营养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饮食日记营养管理:对患者进行赋能教育, 包括讲解营养管理重要性、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制定营养计划、进行营养干预、营养教育等。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及术后2周的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 NRS2002)评分及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 TRF)、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  相似文献   
520.
近年来尽管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诊治水平有所提高,特别是对重症病人的监护技术、全身支持及综合治疗的加强,对AP病人的预后有一定改善,但据普遍报道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死亡率仍高达30~50%,究其原因与AP发病机理未完全阐明有一定关系。近10年来,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胰腺血供障碍是AP发生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胰腺血供障碍可直接导致AP的发生和促使水肿性胰腺炎向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发展。严重胰腺炎常并有早期胰腺血流量的下降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维持充足的胰腺血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