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目的 探讨超声评分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受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AS患者86例,应用高频超声观察髋关节(包括髋关节囊和大转子肌腱端)受累的异常表现,并应用简化的超声评分法对上述异常超声表现进行评分,获得髋关节囊评分、股骨头评分、肌腱端评分及总体评分(为前3个部位评分累加).分析各超声评分与临床评分...  相似文献   
192.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CEUS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与Fuhrman核分级的关系。方法 对62例ccRCC患者行CEUS检查,观察超声造影表现,分析时间-强度曲线指标,评价ccRCC增强模式与Fuhrman核分级的关系。结果 不同Fuhrman核分级ccRCC间,病灶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假包膜显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时间-强度曲线峰值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uhrman核分级Ⅰ级ccRCC的CEUS增强模式以"慢进慢退"为主(14/35,40.00%),Fuhrman核分级Ⅱ级和Ⅲ级ccRCC曲线尖度均高于Ⅰ级(P均<0.05)。结论 ccRCC的CEUS增强模式、时间-强度曲线峰值时间及曲线尖度均与Fuhrman核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193.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12例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水平、焦虑状况,以及护理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水平、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55.4%,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4.
目的 观察二维超声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技术诊断唾液腺干燥综合征(SS)的价值。方法 收集43例SS患者(SS组)和60例非SS患者(对照组),观察并对比其唾液腺病灶二维超声评分及剪切波速度(SWV),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二维超声评分、VTIQ及二者联合诊断唾液腺SS的效能。结果 SS组唾液腺二维超声评分及唾液腺SW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以2.12、2.38 m/s为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SWV最佳截断值,其诊断唾液腺SS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3.70%、88.30%、0.72和0.90;以二维超声评分2分为最佳截断值,其诊断唾液腺SS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和AUC分别为76.70%、90.00%、0.67和0.91;以二维超声评分为1分且唾液腺SWV=2.12、2.38 m/s为最佳截断值,联合诊断唾液腺SS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和AUC分别为95.30%、60.00%、0.55和0.78。结论 二维超声联合VTIQ技术有助于诊断唾液腺SS。  相似文献   
195.
目的 研究物理参数对体内基因转染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建立小鼠(C57BL/6J)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经尾静脉注入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和SonoVue混合物,给予不同辐照声强(1 W/cm2、2 W/cm2、3 W/cm2)、辐照时间(1 min、5 min、10 min)以及不同剂量SonoVue(30μl、60μl、90μl).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肿瘤细胞内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果 pEGFP在肿瘤组织内的表达随辐照时间、辐照声强、造影剂剂量的增加而增多,持续增加辐照时间、声强和造影剂剂量并不能有效增加其转染率,2 W/cm2[(21.02±1.45)%]、5 min(23.22±1.91)%]、60μl SonoVue[(21.02±1.45)%]时,pEGFP在肿瘤组织内的表达达到最大.结论 不同物理参数对体内基因转染率有明显影响,2 W/cm2、5 min、60μl SonoVue的参数条件下,可达到最佳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6.
万某,男性,17岁,因腹胀、肝脾肿大、双下肢浮肿1年,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前曾在某县人民医院、某县中医院诊断为肝硬化,因病情逐渐加重自动出院前来我院求治。查体:体温36.8℃,脉搏80次/min,血压100/60mmHg,发育正常,消瘦,面部稍苍白,自动体位,巩膜皮肤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周身皮肤无皮疹及出血斑点,气管居中,颈静脉明显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胸廓对称,语音震颤减弱,心尖搏动位于锁骨中线与第5肋交界内侧2cm,两中、下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min,律齐,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第三心音,腹部膨隆,肝肋下约有4cm,脾脏肋下5cm,全腹无压痛,未扪及包块,腹水征( ),肠鸣音正常,双肾区无叩击痛,手指末端可见轻度紫绀,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197.
超声造影剂增强超声辐照对小鼠肝癌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测超声造影剂在超声辐照下对肝癌微循环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使用连续多普勒超声辐照小鼠肝癌组织,照射条件为频率1.9MHz,TIS0.8,SATA为80.0mW/cm2,时间持续5min,尾静脉输入或不输入5%SonoVue,荧光显微镜下计测微循环中大分子荧光素物质FD500穿透血管内皮细胞膜或微血管壁显影情况。结果超声辐照组和SonoVue联合超声辐照组阳性显影的微血管计数分别为1.27±0.28和7.6±1.25,P<0.001;无超声辐照组或单纯SonoVue组均无阳性计数。结论SonoVue可增强超声辐照增加肝癌组织微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8.
目的评估微泡造影剂SonoVue联合超声辐照介导KDR启动子-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系统(KDR-TK)结合更昔洛韦(GCV)靶向血管治疗小鼠肝癌的有效性。方法建立小鼠(C57BL/6J)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经尾静脉团注磷酸缓冲盐溶液(PBS)、KDR-TK、KDR-TK、KDR-TK+SonoVue,后两组分别给予1MHz、2W/cm2、5min的超声辐照,24h后治疗组分别腹腔注射GCV0.1ml(100mg·kg-1·d-1),连续10d,检测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28d后处死小鼠行肿瘤微血管密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抑瘤率在PBS组(A组)、KDR-TK/GCV组(B组)、KDR-TK+超声/GCV组(C组)、KDR-TK+超声+SonoVue/GCV组(D组)分别为0%、3.6%±2.7%、21.4%±2.9%和40.7%±4.5%(D组与B组,P<0.01;D组与C组,P<0.05;C组与B组,P<0.05);肿瘤微血管密度分别为48.8±5.1、44.2±6.4、27.4±3.2和12.3±1.4(B组与A组,P>0.05;C组与A组,P<0.05;D组与A组,P<0.01;D组与C组,P<0.05);HE染色C组、D组坏死病变明显。结论微泡造影剂增强超声辐照介导的KDR-TK基因靶向破坏小鼠肝癌微血管的效应,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9.
目的 探讨超声辐照微泡造影剂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自杀基因系统转染小鼠肝癌组织的有效性.方法 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尾静脉注入HSV-TK,添加或不添加Sono Vue,脉冲多普勒超声(1MHz、2W/cm2 、5min)辐照,第2天重复治疗1次.24h后荷瘤鼠腹腔注射更昔洛韦(GCV),连续10d,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观测荷瘤鼠生存时间,半定量RT-PCR分析肿瘤内TK mRNA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 与单纯超声辐照组比较,超声(US)和Sono Vue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5),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延长(P<0.05),肿瘤内TK mRNA的表达增多(P<0.05),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增高(P<0.05).结论 超声辐照Sono Vue可有效介导HSV-TK基因发挥抗瘤效应.  相似文献   
200.
目的经会阴盆底超声定量评估子宫全切除术后盆底结构、功能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 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子宫全切除术后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超声科复查的女性患者105例。其中40~49岁37例,50~59岁49例,≥60岁19例;术后≤1年29例,术后>1,≤5年33例,>5,≤10年28例,>10年15例。选取同期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体检且临床未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120名女性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均未行子宫全切术及其他盆底手术。所有研究对象均行盆底超声检查,测量静息及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X)、尿道倾斜角(α)、膀胱尿道后角(β)、直肠壶腹最低点距耻骨联合后下缘距离(D)、膀胱逼尿肌厚度,计算尿道旋转角(Rα)及膀胱颈下降值(BND)。采用t检验比较子宫全切除术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超声定量参数;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子宫全切除术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PFD检出率差异。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比较,子宫全切除术组患者术后膀胱逼尿肌厚度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P<0.05)。静息状态下,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比较,子宫全切除术组患者β增大,X及D减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6、2.17、4.93,P均<0.05);子宫全切除术组患者α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大Valsalva状态下,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比较,子宫全切除术组患者α、β、Rα、BND均增大,X、D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7、3.44、3.36、5.06、5.79、5.76,P均<0.05)。105例子宫全切除术组患者术后PFD检出率为60.0%(63/105),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检出率为33.3%(35/105),盆腔脏器脱垂(POP)检出率为36.2%(38/105)。POP中,膀胱脱垂检出率为18.1%(19/105),直肠脱垂检出率为10.5%(11/105),肠疝检出率为6.7%(7/105)。子宫全切术后1年内发生PFD以SUI为主,检出率为48.3%(14/29);术后10年后发生PFD以POP为主,检出率为80.0%(12/15)。各年龄段子宫全切除术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PFD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术后不同时间段PFD检出率可能与子宫全切除术组患者年龄无密切关系。 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能够动态观察子宫全切除术后盆底结构的变化,且可对术后PFD进行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