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目的  研究桑色素调节Nod样受体(NLR)家族中含有pyrin结构域的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通路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影响。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组(EAT),桑色素低、中、高剂量组(建模后每日灌胃桑色素50、100、200 mg/kg,连续6周)和雷公藤多苷组(LGT,建模后每日灌胃雷公藤多苷6.25 mg/kg,连续6周)。除对照组以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皮下注射0.1 mL含猪甲状腺球蛋白的不完全弗氏佐剂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模型,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四碘甲腺原氨酸(T4)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细胞介素(IL)-17、IL-4、γ干扰素(INF-γ)的mRNA水平;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蛋白质羰基含量、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丙二醛(MDA)活力;蛋白免疫印迹检测NLRP3、凋亡z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蛋白表达。  结果  与EAT组相比,桑色素低、中、高剂量组和LGT组血清中TPO-Ab、Tg-Ab、T3和T4水平降低(P<0.01),IL-17、INF-γ的mRNA水平上调(P<0.01),IL-4的mRNA水平上调(P<0.01),蛋白质羟基含量降低(P<0.01),MDA活性降低(P<0.01),8-OHdG水平降低(P<0.01),NLRP3、ASC、Caspase-1蛋白水平降低(P<0.01),桑色素低、中剂量组上述指标与LG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桑色素高剂量组和LGT组相比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桑色素低、中、高剂量组间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桑色素通过调节NLRP3/Caspase-1通路能改善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总结开封地区新生儿48种遗传代谢病筛查现状。方法利用串联质谱法对48种遗传性代谢病进行筛查和诊断。结果共计筛查新生儿血样本91 406份。其中初筛阳性2051份,初筛阳性召回1218份,筛查阳性率0.36‰筛查病种发病率0.33‰。结论开封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病种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使患儿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从而提高开封地区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3.
大肠息肉属消化道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发于30~69岁的人群,突向肠腔的良性赘生物是其主要临床表现,早期发现大肠息肉,尤其是巨大息肉并及时切除是预防大肠癌的有效方法。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是治疗大肠息肉的有效方法,同传统方法相比,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发区人胎儿发育过程中食管上皮组织抑癌基因p21和增殖细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蛋白表达特征及其与细胞增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6例3~10个月胎龄的胎儿食管上皮组织中p21和PCNA的表达状况。结果:在26例食管癌高发区人胎儿食管上皮组织中,p21蛋白总阳性率为42%(11/26),p21蛋白阳性率在低月龄组中明显低于高月龄组,P<0.05。PCNA单位面积平均阳性细胞数为(450±156)/mm2,PCNA单位面积阳性细胞数在低月龄组中明显高于高月龄组,P<0.05。结论:食管癌高发区人胎儿食管上皮组织中p21基因的表达和PCNA单位面积阳性细胞数与胎龄密切相关,可以客观反映食管癌高发区人胎儿食管上皮的组织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食管癌高发区人胎儿食管上皮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电镜和光镜观察.结果 13周胎儿的食管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有3~5层细胞.细胞结构较清晰细胞间连接以中间连接为主,较少缝隙连接.24~28周时上皮增至4~10层, 细胞结构清晰,细胞间连接以缝隙连接为主,较少中间连接.结论 13~28周胎儿食管上皮中,细胞连接缝隙连接渐占优势,可能为食管癌高发区胎儿食管上皮发育超微结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胎儿食管上皮发育与成人食管上皮癌(esophageal carcer,EC)癌变多阶段演进过程中p16,PCN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和RT-PCR方法比较不同胎龄(3~5月18例,6~9个月8例)食管上皮和67例正常成人食管上皮、56例基底细胞增生、36例不典型增生、44例高分化、22例低分化食管鳞癌癌组织中p16和PCNA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特征.结果:随胎儿胎龄增加,p16和PCNA蛋白表达呈升高趋势.但成人食管正常上皮p16阳性表达率较高,随病变程度加重,p16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而PCNA蛋白与此相反,随病变程度加重,PCNA蛋白阳性率均明显升高.高分化食管癌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食管癌组织(32%vs 9%,x2=13.426,P<0.05).胎儿食管上皮发育和成年人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的p16和PCNA mRNA表达与上述蛋白表达特点相似,即随胎龄增加,p16和PCNA mRNA表达均呈升高趋势,而高分化食管癌组织p16 mRNA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食管癌组织(68% vs 32%,x2=32.059,P<0.05),PCNA mRNA表达与此相反(11% vs 59%,x2=28.647,P<0.05).结论:胎儿食管上皮发育过程中和成人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p16和PCNA表达,这种不同基因的表达变化可能是导致不同分化结局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沙吖啶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3—16周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3~16周妊娠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经腹壁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100mg,观察组同时阴道后穹隆置米索前列醇0.6mg。观察两组引产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注药至胎儿娩出时间、宫缩至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产时出血量及胎盘胎膜残留率无明显差异,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沙吖啶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3~16周妊娠,提高了引产成功率,缩短了引产时间和住院时间,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引产方法。  相似文献   
18.
观察不同强度的力学加载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影响。取35只9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去势对照组,去势加载1N组、去势加载2N组、去势加载4N组。加载组大鼠加载4周后处死,取胫骨上端松质骨进行树脂包埋,不脱钙切片。观察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表明:加载组大鼠的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明显高于去势对照组,骨小梁分离度明显低于去势对照组。动态参数显示,去势组大鼠的骨转换明显高于去势加载组和假手术组。随着载荷的增加,大鼠骨形态计量学的各个参数和骨的微观结构均有所改善。说明力学加载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微观结构有较大的改善,能够有效地减少骨量的丢失,减缓由于去势引起的骨质疏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笑气吸入在输卵管绝育术中的镇痛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总结分析2009年3月至2009年8月输卵管绝育术500例,分别采用笑气吸入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250例)、单纯利多卡因局部麻醉(250例),观察其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术中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有显著差异,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笑气吸入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镇痛效果好,方法简单,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三种中期引产方法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春红 《临床医学》2010,30(2):76-77
目的观察总结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配伍米非司酮口服引产、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站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中期引产对象464例,对孕13~17周和孕18~27周的孕妇分别采用上述三种引产方法,总结分析三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在孕13~17周孕妇中,药物引产在引产时间方面较其他两组明显缩短(P0.05),产时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18~27周孕妇中,上述结果同样出现。结论药物引产时间较短,但用药剂量、时间依个人敏感度妊娠月份及宫缩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