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7篇
肿瘤学   7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裸鼠用于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2.
本文对7例小儿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治疗前后2次肝穿刺标本作了光镜和电镜的对比观察。讨论了①CAH的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改变相结合的诊断依据;②贮脂细胞增生在CAE和肝硬化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③评价CAH的疗效应结合临床与病理(包括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的观察,加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53.
我们于1979—80年,在上海南汇和青浦二县的水貂饲养场采取水貂血液,测定了十个指标。材料和方法 1.貂种和貂龄:貂种为黑色貂,年龄为一周岁左右。 2.采血方法:在无麻醉情况下采血,先进行血液学检查,随后测定肝功能。  相似文献   
54.
近年来国外对病毒性肝炎中免疫复合物问题屡见报道。我们自1979年对581例各型病毒性肝炎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进行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检测,对43例患者并做PEG(聚乙二醇)沉淀物的解离分析,即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法)检测血清和解离液中的HBsAE和抗  相似文献   
55.
肝细胞肝癌p21WAF1与p53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HCC中p21  相似文献   
56.
用“国际疾病分类”法对36年来≥13岁的3183例尸体解剖的主要病理诊断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肿瘤检出率为33.6%,在34/36年中均居首位,近年仍有增高趋势。男性肝癌数远高于女性,女性以肺癌为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检出率逐年下降,但近15年内结核病又见上升,且半数以上生前被误诊或漏诊,尤其老年病例。肝脏疾病约占总尸检的1/5,其中肝癌和肝硬化占2/3以上,且仍在随年上升。近10年随着尸检病例平均年龄的增高,老年性疾病也在增多。  相似文献   
57.
我们于1981年秋应用国产恒河猴作分离培养甲型肝炎病毒的尝试.标本来源于黑龙江省甲型肝炎病孩的粪便,经免疫电镜和血清学鉴定证实为 HAV’经口服和静脉感染猴3只,并设空白对照一只;用RIA 检测,每天收集大便标本的结果。试验组中3只猴子(227、148、220)获得阳性结果,其中227和148两只猴子,表现出一个类似人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后的典型排毒曲线。227号猴排毒的高峰在感染后26天,148号猴排毒高峰在29天及36天.而空白对照所有指标均阴性.  相似文献   
58.
研究肝癌组织内Ⅰ、Ⅲ型胶原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肝细胞癌组织作Ⅰ、Ⅲ型胶原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结果:患者5年生存率在癌内Ⅰ、Ⅲ型胶原染色强阳性组中明显高于中等阳性和弱阳性组(P<0.05);在出现癌栓的病例中,Ⅰ、Ⅲ型胶原强阳性和中等阳性组的例数明显少于无癌栓组(P<0.05);并观察到肝癌细胞胞质内Ⅰ、Ⅲ型胶原染色阳性。结论:Ⅰ、Ⅲ型胶原可作为肝癌预后判断的一个指征;癌内胶原主要来自间质细胞,但肝癌细胞有合成胶原的可能。  相似文献   
59.
HBV阳性肝病者肾组织内HBSAg和HBCAg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尸检材料中获得30例HBV阳性的肝组织,观察其组织学,并进行HBSAg、HBCAg的免疫组化染色。根据HBAg的染色形态,将其分成两类:反映病毒活跃复制的第一类(18例);病毒可能呈整合状态的第二类(12例)。同时检测肾组织内HBSAg和HBCAg的表达情况,其HBAg阳性者12例,阳性率为40.0%。其中肾小球阳性者10例,分布主要在系膜区和沿毛细血管袢,也有核内HBCAg表达;肾小管HBAg阳性12例,其中HBSAg阳性11例,形态有膜型、弥漫型、周边型和包涵体样型,HBCAg阳性5例,形态有弥漫型、膜型或伴间质分布及核内表达。肾小管HBAg表达与肾小管和肾间质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60.
人肝纤维化相关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免疫组化及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研究人肝纤维化中与细胞外基质(ECM)沉积有关的细胞。结果显示慢性肝病组ECM均增高,尤其是活动性慢性肝病者III型胶原及其mRNA更为突出,该组III型胶原前肽(PIIIP)的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阳性细胞亦明显增多,主要位于间质与实质交接处。免疫组化及电镜证明这些胶原生成细胞主要是与贮脂细胞相关的间质细胞,其增生程度与炎症细胞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