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1篇 |
内科学 | 29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47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07年 | 1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研究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并探讨该模型形成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特点及模型形成的始动机制。Wistar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诱导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以光镜和电镜观察肝纤维化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并计数嗜酸性粒细胞(Eos)和肥大细胞,以免疫荧光法检测肝内IgG和补体C3。结果:①猪血清注射8周后均形成肝纤维化;②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除肝星状细胞(HSC,原称Ito细胞)增多外,尚发现原始间叶细胞(PMC)增多、活化;③实验早期汇管区及间隔内Eos和肥大细胞增多,IgG和C3阳性,停止注射后逐渐减弱。结论:本模型用于肝纤维化过程的研究较为理想,其发生可能与异种血清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中迟发相反应有关;除HSC外,原始间叶细胞也是纤维生成细胞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血管内膜增生( IH)过程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MT-MMP)mRNA的表达与平滑肌细胞( SMC)迁移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血管IH模型,以原位杂交法检测术后血管壁中MT-MMP mRNA的表达,并以特殊染色及Desmin免疫组化法对SMC进行半定量测定,观察两者的相关性.结果IH过程中,MT-MMP mRNA与Desmin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术后前4周呈正相关(r=0.933,P<0.05),而此后表现为负相关(r=-0.42,P=NS).结论IH早期(术后1月),MT-MMP mRNA过度表达,激活MMPs,介导SMC由中膜向内膜迁移.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 明确静脉移植后内膜增生(IH)过程中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的间质效应细胞。方法 建立静脉移植后内膜增生动物模型,采用Desmin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明确平滑肌细胞(SMC)的位置,用原位杂交检测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Ⅰ、Ⅲ 型胶原α1(Ⅰ)、α1(Ⅲ)前胶原mRNA在静脉移植术后1、2、4、6、8周的定位表达。结果 术后早期,移植静脉增生内膜的SMC中有α1(Ⅰ)、α1(Ⅲ)前胶原mRNA的表达。术后远期α1(Ⅰ)、α1(Ⅲ前胶原mRNA也在增生内膜的SMC中表达。结论 移植静脉内膜增生中的胶原是由SMC合成及分泌的,SMC是ECM堆积的间质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明确静脉移植后内膜增生(IH)过程中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的间质效应细胞。方法 [ HT5”SS〗建立静脉移植后内膜增生动物模型,采用Desmin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明确平滑肌细胞(SMC)的位置,用原位杂交检测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Ⅰ、Ⅲ型胶原α1(Ⅰ) 、α1(Ⅲ) 前胶原mRNA在静脉移植术后1、2、4、6、8周的定位表达。结果 [ HT5”SS〗术后早期,移植静脉增生内膜的SMC中有α1(Ⅰ)、α1(Ⅲ)前胶原mRNA的表达。术后远期,α1(Ⅰ)、α1(Ⅲ) 前胶原mRNA 也在增生内膜的SMC中表达。结论 [ HT5”SS〗移植静脉内膜增生中的胶原是由SMC合成及分泌的,SMC是ECM堆积的间质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36.
缺氧对肝星状细胞产生胶原及胶原降解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多种致病因子长期作用均可致肝纤维化,其形成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产生和降解不平衡的结果[1].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2].缺氧是最常见的致病或伴随因素之一,其对HSC产生胶原及胶原降解酶有何影响尚不清楚.作者对原代HSC行缺氧培养,用ELISA方法测培养上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MMP-2)、Ⅳ型胶原(collagenaseⅣ,ColⅣ)及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相对含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38.
小儿脂肪肝临床与病理观察怀有为,朱启镕,王岱明,段恕诚,翟为溶,胡锡琪(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传染病科,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200032)小儿慢性肝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病,但其中一些起病不明确,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的病例是临床诊治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因此采... 相似文献
39.
显示DNA含量的快速Feulgen染色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细胞的DNA含量分析对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1 3 ] ,然而传统的Feulgen染色操作时间较长 ,无法应用于冷冻切片、快速石蜡切片或组织印片等快速病理制片过程。我们尝试了应用微波处理的快速Feulgen染色 ,大大缩短了染色时间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满足了快速病理诊断的要求。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近期外科手术切除的各 5例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标本 ,例 1~ 5为纤维腺瘤 ,例 6~ 10为腺癌 ,均分别制成印片、冷冻切片、快速石蜡切片各 2份。2 .试剂及仪器设备 :常规配制的Schiff试剂、0 .5 %偏重亚硫酸钠溶… 相似文献
40.
以单克隆抗体-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法(ABC法)对79例各类肝病组织内浸润的单核性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作原位分型,发现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中,MnC多,其中大多为T细胞,而OKT_8阳性细胞与肝细胞环死关系密切,提示慢性肝炎肝实质损害与OKT_8~+细胞有直接关系。对OKT_4~+、OKM_1~+、Leu_7~+、B_1~+等细胞在肝病中的可能作用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