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7篇
肿瘤学   7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对人HCC-9204细胞端粒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2.
基底膜和肌上皮细胞在乳腺癌中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110例乳腺良、恶性肿物基底膜(BM)和肌上皮细胞(MEC)的分布情况。结果归纳为三组:(1)良性病变、良性肿瘤及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BM及MEG完整连续;(2)早期浸润癌,两者呈现中断现象,形成缺口;(3)浸润癌则仅片段阳性或完全消失。以图象分析仪测定腺管或癌巢Ⅳ型胶原阳性段长度占相应腺管或癌巢周径百分比之均值,三组分别为98%,89%和46%或<10%。癌细胞DNA图象分析显示非整倍体细胞数量多少与该导管BM完整性呈负相关。研究表明免疫组化显示的BM和MEG完整与否,是判断乳腺癌是否浸润及浸润程度的良好标志。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组织病理学指标及病毒X基因变异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 对1986-1994年间慢性乙型肝炎肝穿刺活检病例进行预后随访,83例样本按患者有无肝细胞癌和肝硬化的发生分为3组:癌变组、硬化组和非硬化组。另取20例HBV相关性肝细胞癌作为对照研究。肝损伤活动程度用Seheuer评分表示;免疫组化二步法显示肝组织内HBsAg、HBcAg、HBeAg和HBx蛋白的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组织HBVDNA含量;PCR方法扩增HBVx基因nt1583~1793区段,目的条带经胶回收后直接双向测序。结果 HBV4种病毒蛋白在肝组织内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以HBsAg最强,HBeAg最弱;核苷酸错义突变发生于nt1632—1636(从AA87/88)、1719(AA116)、1725~1730(AA118/119)、1752(AA127)、1762和1764(AA130/131)位点。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Scheuer评分的G分级(P=0.001)和S分期(P=0.000)硬化组显著高于非硬化组;肝组织内HBsAg的表达硬化组也比非硬化组高(P=0.008)。nt1762/1764双突变在癌变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癌变组(P=0.011);nt1725~1730野生型(P=0.024)和nt1762/1764突变型(P=0.001)在肝癌组中所占比率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结论 Scheuer评分和肝组织内HBeAg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的发生有关;nt1762/1764突变能显著增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