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1篇 |
内科学 | 2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35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07年 | 1篇 |
2003年 | 5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儿肝穿刺81例活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儿肝穿刺81例活检分析怀有为翟为溶朱启王岱明胡锡琪段恕诚一、材料与方法1984~1994年临床恢复不顺利及疑难肝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病患儿81例,共85次肝穿标本。全部病例均定期作肝功能、HBVM(包括血液和肝组织内定位),部分病例作抗HAV... 相似文献
12.
应用抗-HCV NS4单克隆抗体(McAb)以酶标链酶亲和素生物素化二抗方法(LAB法)对IFN—α治疗前后肝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HCV—Ag位于肝细胞浆中.治疗前后肝内HCV—Ag定位未见异常。但是治疗后HCV—Ag阳性肝细胞数量有明显变化.IFN有效者的HCV—Ag阳性肝细胞数量明显减低或消失.且与血清HCV RNA的变化基本一致。治疗前后肝HCV—Ag染色的变化与肝HAI计分变化的符合程度优于血清ALT和HCV RNA,提示肝内HCV—Ag的检测可能有助于IFN疗效的预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13.
14.
为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不同基因编码区的抗原在慢性丙型肝炎(CH-C)时的表达情况以及它们的分布与病变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5例临床确诊的CH-C患者肝组织内HCV-C33、NS4和CP10抗原进行检测,其中10例作了治疗前后2次穿刺比较。结果显示:3种抗原在肝组织内表达不同,它们的阳性率分别为37.8%,22.2%和53.3%。HCV抗原的表达与肝组织的炎症程度无关。虽然大多数病例HCV抗原阳性细胞的分布与组织学病变无明显关系,但也有少数患者阳性细胞分布与坏死炎症反应有关,说明免疫反应也参与了病毒对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16.
慢性肝炎的诊断,分级和分期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慢性肝炎的诊断、分级和分期翟为溶,王泰龄,周晓军,张泰和慢性肝炎是病程在半年以上的肝内弥漫性炎症性疾病。这类常见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由于病程较长、病因不一,其病变及相应的临床表现常呈多样性,如何确切地认识和描述复杂而多样的慢性肝炎,并予以恰当归类,是...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中,细胞外基质在肝脏的沉积过多,一般认为是基质合成和降解的失衡,特别是后期降解减少所致。ECM各成分的降解速度不相同,无定形的基质成分(如蛋白多糖)代谢相当迅速。而结构精细的胶原则代谢缓慢。胶原的降解经历交联纤维的解聚,三螺旋区的切割和变性胶原的降解等步骤,有多种酶参与此过程,其中关键的是特异性切割三螺旋区的组织胶原酶。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意 相似文献
18.
心原性肝硬变或称淤血性肝硬变,是由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所引起的肝纤维化。本文18例均经尸检证实。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18~53岁。基本心脏病变:风心8例,肺心及慢性心包炎各3例,梅心及原发心脏肿瘤各2例。心力衰竭病程自4个月至9年,平均2年半左右。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和发作形式不同。18例中16例死于心衰,2例分别因肝性昏迷和一般衰竭死亡。临床上肝脏肿大者14例, 相似文献
19.
应用抗HCV NS4 McAb以酶标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化二抗方法(LAB法),对IFN_2治疗前后肝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HCV-Ag位于肝细胞浆中,治疗前后肝内HCV-Ag定位相似。但是治疗后HCV-Ag阳性肝细胞数量有明显变化,IFN有效者HCV-Ag阳性肝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或消失,且与血清HCV-RNA的变化基本一致。治疗前后肝HCV-Ag染色的变化与肝HAI计分变化的符合程度优于血清ALT和HCV-RNA。提示肝内HCV-Ag的检测可能有助于IFN疗效的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