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研制癌胚抗原(CEA)阳性肿瘤基因疫苗结肠溶胶囊。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将加强型绿色荧光EGFP cDNA连接于CEA cDNA的上游,构建示踪子EGFP-CEA融合基因疫苗pVGC2。使用特制的微小结肠溶空心胶囊制备鼠用基因疫苗口服胶囊。收集小鼠口服用药后的腹腔游离细胞,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以便评估EGFP-CEA融合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所构建的重组质粒的目的基因片段测序结果证实所接入的EGFP-CEA cDNA序列与母本cDNA序列100%一致。所制备的口服胶囊的平均溶出度为(91.1±3.65)%。检测结果显示,口服胶囊后小鼠腹腔游离细胞中可见到绿色荧光。结论成功地制备了口服基因疫苗胶囊。小鼠腹腔游离细胞中绿色荧光融合蛋白的表达预示,口服基因疫苗胶囊是一种潜在可行的抗肿瘤免疫途径。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 5个与离心机训练有关的基因在大鼠各组织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训练时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提取离心机训练不同时间组大鼠心、脑、肾、肺和肠 5种组织的mRNA并进行量化 ,采用狭线杂交方法 ,用Dig 1 1 dUTP标记 5个用抑制性消减杂交筛选离心机训练大鼠获得的基因片段作探针 ,杂交结果通过光密度扫描半定量后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未知基因CH1 5 7的表达水平在训练 6d时大鼠心脏和脑组织明显下降 (P <0 .0 5 ) ,训练 1 2d时有所回升 ;未知基因CH2 4 4的表达水平在大鼠心、脑、肠组织在训练 6d、1 2d时均下调 ,但其表达量个体差异表现突出 ,不呈现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PIN)基因 ,随着离心机训练时间的延长 ,在大鼠心脏和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 <0 .0 5 ) ;细胞色素b (Cytb)基因在大鼠心脏、脑组织中表达水平随着训练时间增长而明显上调 (P<0 .0 1 ) ,在肾、肺和肠组织中的表达在训练 6d时明显升高 (P <0 .0 5 ) ,训练 1 2d时有所恢复 ;延长因子 1 α(EF1 α)基因在大鼠脑组织中表达水平随着训练时间增长而明显上调 ,在肠组织中的表达在训练 6d时明显升高 (P <0 .0 5 ) ,训练 1 2d时恢复到训练前水平。结论 5个基因在离心机训练大鼠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  相似文献   
73.
罗超权 《新医学》2000,31(7):429-429
1 引言 疾病是由于人体或生物体自身的遗传因素,或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或由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的异常,轻则表现出一时性的病理生理过程,重则发展成不可逆的病理变化,甚至导致个体生命的终结。如能及早查明引起病理生理变化的原因,明确疾病的性质,就能及早防治。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人们能够在分子水平上认识人类的遗传与变异的本质和病原生物的基因结构,使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入到基因水平。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介绍。2 基因诊断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基因诊断是…  相似文献   
74.
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核酸对增生性瘢痕作用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寡聚核苷酸对人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探讨增生性瘢痕的基因治疗。方法选择120只裸鼠建立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6只)、RPMI1640组(R组,6只)、反义寡聚核苷酸1(ASONs1)治疗组(54只)及反义寡聚核苷酸2(ASONs1)治疗组(54只),后两组又分为25,50,100μg/100μl三个剂量组,每个剂量组又分为治疗7,10,14d3组;分别合成位于Ⅰ型前胶原基因5'端翻译区域21bp的ASONs1和位于第1个外显子与第1个内含子之间22bpASONs2,用微注射法分别将两基因片段作用于动物模型,通过测定增生性瘢痕Ⅰ型胶原含量变化、瘢痕体积变化以及运用光、电镜研究不同剂量反义寡聚核苷酸的抑制作用。结果ASONs1和ASONs2能使瘢痕体积缩小,在治疗10,14d后,瘢痕组织中Ⅰ型胶原含量降低,与C组和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光、电镜下见瘢痕结构疏松,胶原纤维变小,成纤维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减少,而C组和R组无明显变化。结论ASONs1和ASONs2能够有效抑制Ⅰ型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抑制瘢痕增生。Z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抑制hIAP-2在MCF-7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增强对肿瘤化疗药物抑癌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mU6/hIAP-2质粒与多种常规肿瘤化疗药物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联合作用。结果比较单纯化疗药物作用组的各相应浓度点,siRNA表达质粒mU6/hIAP-2与化疗药物顺铂、环磷酰胺或5-氟尿嘧啶合用组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秋水仙碱合用组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靶向DNA药物如顺铂、环磷酰胺和5-氟尿嘧啶的抗癌性能具有协同增强作用(二者合用效应Q值均≥1),但对靶向微管的药物秋水仙碱具有拮抗作用(Q值<1)。结论在敲除乳腺癌细胞中人凋亡抑制蛋白-2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化疗,可能是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新的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76.
正交试验在选择聚合酶链反应最适条件中的应用孙晨光,罗超权,伍新尧,杨英浩,扶庆国(中山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广州,510089)主题词聚合酶链反应;研究设计中图号03.3聚合酶链反应(PCR)是80年代兴起的一种体外DNA扩增技术。它能快速特异地扩增目...  相似文献   
77.
人类端粒酶分离纯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以及衰老的密切关系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热点[1~3]。现在人们试图从端粒酶方面寻找抗肿瘤或抗衰老的新途径,要达到这一目的,阐明人类端粒酶的基本组成结构和生化特性是其前提和基础[4~5]。到目前为止,为人类端粒酶RNA组分已研究得比较清...  相似文献   
78.
本文给出用计算机程序进行Hardy-Weinberg氏平衡吻合度的x2检验的方法和有关公式,同时给出在x2值和自由度n给定的情况下,对概率P(x2,n)进行精确计算的公式,这些方法和公式都已编成计算机程序,使得在进行Hardy-Weinberg氏平衡吻合度测验时,能够对数据进行自动化的统计分析,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9.
去唾液酸粘蛋白—多聚(L)-赖氨酸—HLA-B7真核表达质粒复合物的合成①杨洁②聂咏梅罗超权杨英浩(中山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广州,510089)主题词蛋白水解产物/生物合成中图号D12.776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转导外源基因进入靶细胞[1],是目前所知...  相似文献   
80.
为了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基因,用PCR-PAGE法结合银染色对41例无亲缘关系广东籍汉人SLE患者进行HLA-DQA1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检出的6种DQA1等位基因中,SLE患者组DQA1x0101(39.02%,RR=4.039,P<0.01,EF=0.293)显著高于健康人组,对SLE有易感倾向,而DQA1*0102基因(1.22%,RR=0.083,P<0.005,PF=0.118)则显著下降,对SLE可能有抵抗作用。DQA1*0101/0101和*0101/0401两种基因型在SLE组显著增高,而DQA1*0102/0301显著减少;DQA1*0101纯合子患者出现ACL的阳性率较高,提示两者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