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心肌肥厚大鼠左室组织中肌醇磷脂途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观察了心肌肥厚大鼠左室组织中肌醇磷脂途径特征。对大鼠行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制作心肌肥厚模型 ,术后 10d处死动物测全心重 体重比值 ,以免疫印迹法测左室组织Gαq 11和PLC β3 蛋白含量 ,以放免法测左室组织 1,4,5 三磷酸肌醇 (IP3 )含量。结果显示术后 10d时腹主动脉部分缩窄 (CA)组大鼠全心重 体重比值明显高于假手术 (SO)组 (P <0 0 1) ,二组大鼠左室组织Gαq 11和PLC β3 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 ,CA组左室组织IP3 浓度明显高于SO组 (P <0 0 5 )。上述结果提示肌醇磷脂途径可能参与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2.
目的:比较分析微创直接前方(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传统后外侧(Direct lateral approach,DLA)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8年在我院骨科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的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微创DAA组与传统DLA组(n=30)。DAA组行微创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DLA组行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Harris评分与VAS评分、并发症、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等指标。结果:DAA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DLA组(P0.05)。术后DAA组患者1个月和3个月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LA组(P0.05)。DAA组综合满意度优于DLA组(P0.05)。DAA组与DLA组髋臼外展角、前倾角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髋置换术中,DAA与DLA相比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关节恢复快、及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值得在基层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63.
目的 :通过基因重组建立高效表达有活性的PAL菌株 ,为开创苯丙酮尿症的新疗法奠定基础。方法 :对已克隆于pUC1 9质粒中的水稻苯丙氨酸氨解酶的cDNA进行反向测序 ,根据测序结果 ,与pET2 8系列质粒中的阅读框架结构进行比较 ,选择相匹配的pET2 8c质粒作为表达载体 ,用EcoRⅠ分别切开质粒pUC1 9-rPAL - 1 -cDNA和pET2 8c,切下的 2 5kbrPAL - 1 -cDNA通过 1 5%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 ,透析袋回收 ,酚、氯仿抽提 ,乙醇沉淀 ,纯化后溶于双蒸水备用。用牛小肠碱性磷酸酶 (CIP)切去线性pET2 8c…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PKC)途径在白细胞介素 6(IL-6 )上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主动脉贴块法培养VSMC,以佛波醇 12,13-二丁酸盐预耗竭细胞内PKC,Western免疫印迹法观察IL-6对VSMCbF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1型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IL-6在 0-10 0g/L剂量范围内上调bFGF蛋白,并呈量效关系,表达高峰为 2 4h。细胞内佛波酯敏感的PKC预耗竭后该上调作用显著下降。IL-6对VSMC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1型受体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IL-6上调大鼠VSMCbFGF蛋白水平,上调作用呈佛波酯敏感的PKC依赖性.  相似文献   
65.
器官的形成发育受特异性基因表达产物的控制 ,尽管近年来对这些基因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仍有许多参与这种过程的特异性基因未知。鼠肾脏特异性基因 (kidney specificgene ,KSgene)于 1998年被克隆 ,KS基因仅在成熟肾组织中表达 ,cDNA为2 4 2 6bp ,包含一个编码 572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 ,研究表明 ,KS基因编码产物氨基酸序列与高血压相关SA基因编码产物的相似性为 70 % [1] 。有学者推测KS和SA基因属至今功能尚未知的哺乳动物AMP 结合酶家族[2 ] 。本研究拟获得成年大鼠部分KS基因序列和…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并制成单细胞悬液,分为对照组,黄芪低、中、高剂量组,AngⅡ组,AngⅡ联合黄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50、100、200 mg/ml黄芪注射液,以及10-7 mol/L AngⅡ,共同培育2 d。用四甲基偶氮哇盐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TGF-β1分泌情况。结果各组间细胞增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84,P=0.000);AngⅡ组的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与其余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ngⅡ联合黄芪后,随着黄芪剂量的逐渐增加,细胞增殖率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TGF-β1分泌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786.81,P=0.000);黄芪低、中、高剂量组的TGF-β1分泌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ngⅡ组的TGF-β1分泌量为各组中最高,与其余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ngⅡ联合黄芪后,随着黄芪剂量的逐渐增加,TGF-β1分泌量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Ⅱ可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而黄芪注射液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并且减少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  相似文献   
67.
成人型多囊肾病(Adult polycystic kidney dicease,APKD)是人类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是8%~10%终末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已知有3个基因的突变可导致APKD,其中PKD1和PKD2已被克隆和测序[1、2] ,PKD3也已定位[3].85%APKD是因PKD1基因突变所致,国外已发现近50种不同的突变方式[4].国内朱世乐等曾用与PKD1位点紧密连锁的微卫星DNA遗传标记,对中国人APKD家系成员作了单倍体型分析[5].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 筛选分析了中国人APKD病人PKD1基因的突变.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43例中国人非综合惩性听力减退(NSHI)患者的GJB2基因部分编码区的突变的情况。方法:采取浙江省杭州市聋哑学校和宁波市鄞县特殊教育学校的43例NSHI患者(分别来自43个独立家系)血样,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JB2基因编码区1-234bp片段,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法进行突变筛选。结果:43例NSHI患者中该片段PC拉物呈异常带型者有10例,且至少有3种不同的异常式  相似文献   
69.
成人型多囊肾病分子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型多囊肾病 (autosomaldominantpolycystickidneydisease,ADPKD)是人类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 ,通过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约半数的致病基因携带者可发展成ADPKD ,病情可轻可重 ,除了肾脏之外伴有肝、胰、脑、心等器官受累 ,其中半数病人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经过几十年缓慢的临床和病理的研究积累 ,近几年终于在分子水平的研究获得了快速的进展 ,可望不久能够对本病的发病机理在分子水平作出完整的阐述。我们就此病的分子发病机理进展作一综述。一、PKD基因的克隆与肾小球肾…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内皮素-1(ET-1)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协同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可能的机制。方法: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掺入法和细胞计数法观察对VSMC增殖的影响,Western免疫印迹法观察ET-1对VSMCbF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bFGF和ET-1能协同促进VSMCBrdU掺入和细胞增多,并且在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呈量效、时效关系。同时ET-1剂量依赖性上调bFGF和FGFR-1蛋白,表达高峰分别为24和48h,二丁酸佛波脂(PDBU)预耗竭细胞内蛋白激酶C(PKC)后该上调作用显著下降。结论:bFGF和ET-1对VSMC增殖具有协同作用,与ET-1上调bFGF和FGFR-1蛋白有关,上调作用呈PKC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