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制备抗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片段(TRF1^33-277)单克隆抗体(单抗),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以GST-TRF1^33-277融合蛋白为抗原,经细胞融合及ELISA方法筛选获得阳性杂交瘤细胞,对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将此单抗作为探针用于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标本。结果 获得1个抗TRF1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以抗TRF1^33-277单抗作Western blot检测正常人及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大肠癌组织及近旁正常粘膜组织提取蛋白。在相对分子质量60000处有一特异性条带,与阳性对照纯化TRF1蛋白相一致,免疫组化显示该抗体在上皮细胞及骨髓造血细胞胞浆中阳性着色。结论 制备了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TRF1^33-277单抗,建立了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组织表达TRF1蛋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主要方法,allo-HSCT数量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长。中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中度流行地区,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一般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5%~6%^([1])。2017年至2020年,乙型肝炎在我国的年发病率为1%左右^([2])。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针刺对轻中度抑郁障碍共病失眠患者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轻中度抑郁障碍共病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2例)。观察组予针刺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针刺穴取百会、印堂、内关、阳陵泉等,留针30 min,揿针穴取心俞、胆俞,留针2 d;针刺后于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R-DLPFC)行1 Hz、80%运动阈值(MT)rTMS刺激,每次30 min。对照组予假针刺联合低频rTMS治疗,取穴、操作同观察组。两组针刺均隔日1次,每周3次;rTMS每日1次,每周连续5次,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BDNF)、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HAMD-17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除对照组睡眠效率评分外,两组患者PSQI总分和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  相似文献   
54.
罗依  袁晓琳 《浙江医学》2021,43(4):345-351,36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可能治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但复发仍是患者移植后死亡的首要原因。移植后复发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提高移植疗效、改善患者生存的关键,主要包括移植预处理方案和供者的选择、移植后预防或抢先干预及复发后治疗等方面。本文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allo-HSCT后复发的防治进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55.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是HSCT后的重要并发症。近年来IFD诊断方法的改进,抗真菌药物种类的进一步丰富,真菌药敏试验及抗真菌药物浓度监测的使用,进一步优化了IFD患者的诊治策略。基于中国HSCT患者IFD的流行病学数据、HSCT人群特点、中国专家IFD诊治经验以及IFD诊治进展[1-7],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真菌病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本共识,旨在为HSCT患者IFD的防治提供合理临床路径。  相似文献   
56.
罗依  吴林南 《浙江医学》2023,45(9):897-90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可能治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得到治愈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实现长期生存。allo-HSCT长期生存者移植后10年总体生存率为80%~92%,20年总体生存率为78%~83%。随着生存期延长,移植患者相对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移植后10~30年内仍高于相匹配的普通人群。allo-HSCT受者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肝肾功能障碍、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静脉血栓栓塞、骨和关节并发症、不孕不育及继发第二肿瘤等,不同并发症的发生率受到移植前、移植期间和移植后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一些晚期并发症直接导致非复发死亡率增加,而另一些并发症会损害生活质量,因此对移植患者进行终身随访很有必要。本文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行allo-HSCT后的长期生存现况、晚期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等作一述评,为移植患者提供有效的长期随访建议,采取适当策略监测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实施干预,以期改善临床总体预后。  相似文献   
57.
虽然成人费城染色体(Ph)阴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化疗缓解率较高,但缓解后易复发,长期生存率仍有待提高。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迅速发展,极大提高了B-ALL缓解及预后。新兴的免疫靶向药物(单克隆抗体及抗体药物偶联物)为复发难治性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ALL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如何将不同治疗有效组合进一步改善成人Ph阴性B-ALL生存是重要课题。本综述总结了目前免疫靶向治疗联合allo-HSCT治疗成人Ph阴性B-ALL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8.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可表现为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和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MT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allo-HSCT患者LTBI进展为ATB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1-2]。由于机体免疫状态的改变,allo-HSCT患者合并ATB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可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抗结核药物的毒性及其与预处理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多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allo-HSCT合并ATB的防治更为复杂与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