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评价CHOEP方案对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序贯化疗联合双次移植的远期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对5例复发、难治中高度恶性淋巴瘤在双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联合序贯大剂量CHOEP方案的临床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动员方案为CHOEP联合G-CSF5μg/(kg.d),两次移植预处理均为大剂量CHOEP,第二次移植与第一次移植的中位间隔时间为9(5~31)周,两次移植回输单个核细胞数(MNC)分别为3.05(1.91~4.14)×108/?和3.55(2.23~6.0)×108/?;CD34 细胞分别为4.11(2.59~4.94)×106/?和5.70(2.77~-10.6)×106/?;CFU-GM分别为2.97(2.01~4.54)×105/?和2.44(1.78~2.9)×105/?。研究结果表明,回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后,所有患者的造血均快速重建,中性粒细胞(ANC)≥0.5×109/L时间为10(8~12)天和10.5(9~12)天,血小板≥20×109/L分别为11(10~14)天和12.5(10~15)天。双次移植后5例次并发Ⅲ-Ⅳ度口腔粘膜炎,无肝肾功能损害,无移植相关死亡。随访时间46(9~88)月,4例存活,其中3例无病生存,总体生存率80%,无病生存率60%。结论:双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序贯大剂量CHOEP化疗方案是治疗复发、难治中高度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手段,动员方法简便安全,预处理方案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关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及其干细胞供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移植中心接受无关供者allo-HSCT患者及其供者,共76对,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SNP分型技术检测TNF基因5个位点的SNP(TNFα-238、TNFα-857、TNFα-863、TNFα-1031、TNFβ+252),分析与aGVHD的发生风险、临床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23例发生Ⅱ-Ⅳ度aGVHD患者中,其干细胞供者基因型TNFα-857 CC的频率(91.3%)高于基因型CT(8.7%)(P=0.039);TNFβ+252(A/G)位点未检出从基因型,19例患者为GA基因型(82.6%),4例患者为GG基因型(17.4%),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而患者与干细胞供者TNFα-238(G/A)、TNFα-863(C/A)和TNFα-1031(T/C)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均未发现与aGVHD的发生风险相关.结论 干细胞供者TNFα-857 CC基因型与Ⅱ~Ⅳ度aGVHD的发生密切相关,而TNFβ+252为AA基因型的患者不易发生Ⅱ~Ⅳ度aGVHD.  相似文献   
13.
肝静脉阻塞病 (VOD)是骨髓移植 (BMT)患者主要并发症之一 ,是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继感染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之后导致移植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为评估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中VOD预防方案 ,我们对 17例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联合应用低剂量肝素与前列腺素E1脂质微球 (Lipo PGE1)预防VOD。病例和方法1 病例  17例患者为本院从 1998年 11月至 2 0 0 0年 9月进行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 ,男 11例 ,女 6例 ,中位年龄2 7岁 (12~ 44岁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3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3例 ,慢性…  相似文献   
14.
非去髓性化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毒性大,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近几年临床研究采用相对低毒性、小剂量、非去髓性化疗预处理方案治疗年龄偏大,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目的是提供足够免疫抑制达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植入,由此产生免疫性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清除恶性病变,并通过移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争取持续缓解.本文主要综述非去髓性Allo-SCT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并发症.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的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中Ⅱ~Ⅳ度aGVHD的发生率为78%,Ⅲ~Ⅳ度aGVHD的发生率为36%[1].尽管多种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A(CsA)、霉酚酸酯(MMF)、甲氨蝶呤(MTX)、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FK506)等已用于防治aGVHD,仍有一部分aGVHD不能控制,尤其是甲基强的松龙日剂量大于2mg/kg仍无法获得临床缓解者大多预后不良.本中心共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180例,其中8例发生糖皮质激素耐药的Ⅳ度aGVHD,予以人源化抗CD25(白介素2受体α链)单克隆抗体(商品名赛尼派)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硬性痛经膏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温经汤治疗,治疗组采用硬性痛经膏敷贴关元穴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40/50),治疗组为90.0%(45/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性痛经膏敷贴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丹参素体外定向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利用Ficoll-Paque液将骨髓细胞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分离出MSC,体外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采用含丹参素的无血清L-DMEM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且探讨丹参素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对MSC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影响。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M)、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MSC在体外传代扩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CD166表达阳性,CDl4、CD34、CD45、HLA-DR为阴性。丹参素诱导后,MSC胞体收缩,突起伸出,呈典型的核周体形态,类似神经元;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M、nestin表达阳性,GFAP阴性。结论 丹参素可以在体外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其诱导转化率与丹参素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8.
<正>供受者间HLA差异越大,移植物抗肿瘤效应越明显,异基因移植后复发的可能性就越小。但供受者间HLA不相合的移植会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风险和非复发死亡率。有针对  相似文献   
19.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岗。继2005年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牵头达成慢性GVHD诊断和分期标准的共识后,2009年秋季在德国雷根斯堡(Regensburg)举行了慢性GVHD临床实践共识会议,就慢性GVHD的主要治疗原则和方案达成了以下一些共识。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32岁,2005年因“发现血三系减少”在当地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染色体无殊。先后予维A酸、十一酸睾丸素、环孢霉素、复方皂矾丸、沙立度胺(反应停)及输血等治疗,疗效不佳。患者与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供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全相合,2007年6月4日为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入院。既往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