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重组水蛭素Ⅲ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从分泌型重组水蛭素 Ⅲ 基因工程菌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水蛭素 Ⅲ。 方法 :将发酵液经离心、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后 ,用DEAE- celluloseDE5 2离子交换层析 ,进而用HPLC反相层析。结果 :总收率达 5 0 %以上 ,纯度达 99.9% ,比活力达 90 0 0ATU/mg。结论 :分离纯化系统令人满意 ,回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3%氯普鲁卡因、2%利多卡因和0.75%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改急诊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分娩镇痛改急诊剖宫产的足月单胎孕妇120例(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3%氯普鲁卡因组40例,2%利多卡因组40例,0.75%罗哌卡因组40例,选择L2~3行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3 cm。分别注入首次量3%氯普鲁卡因、2%利多卡因和0.75%罗哌卡因各3 mL。试验量5 min后再分别注入对应药物各12 mL,分别观察心率、血压、呼吸次数和氧饱和度及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疼痛恢复时间、麻醉上界平面、运动阻滞最大程度( Bromage评分)、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和麻醉效果评定。结果0.75%罗哌卡因麻醉起效时间(4.57±1.68) min、痛觉消失时间、疼痛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长于2%利多卡因、3%氯普鲁卡因(F=4.636,均P<0.05),3%氯普鲁卡因的起效时间最短,与2%利多卡因和0.75%罗哌卡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氯普鲁卡因组麻醉上界平面、满意度最高,运动阻滞恢复和痛觉恢复时间与2%利多卡因大致相当。2%利多卡因组出现麻醉效果不满意为18例(45%),0.75%罗哌卡因组麻醉效果不满意为24例(60%),3%氯普鲁卡因组与2%利多卡因组、0.75%罗哌卡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在各时间点上呼吸循环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3%氯普鲁卡因麻醉效果良好,起效迅速,阻滞完善,更适合硬膜外分娩镇痛改急诊剖宫产麻醉。而2%利多卡因、0.75%罗哌卡因出现部分麻醉效果不满意,其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无功能肾重复畸形的诊断有较多手段,但逆行肾盂造影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自1993年以来共收集经逆行肾盂造影确诊的无功能肾重复畸形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章良  沈瑶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6):628-629
高雪氏病(gaucherdisease)罕见,作者发现1例,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女,52岁,发现脾肿大4月余,未作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可;牙龈出血;淋巴结无肿大;肝肋下未及,脾肋下5cm;体温36.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主动脉瓣二瓣畸形所致的单纯主动脉瓣狭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993年5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主动脉瓣二瓣畸形所致的单纯主动脉瓣狭窄病人103例,其中男66例,女37例.年龄15~75岁,平均(52.9±13.2)岁.心功能Ⅱ级58级,Ⅲ级33例,Ⅳ级12例.所有病人均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左室流出道疏通2例、房颤射频消融2例、升主动脉替换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1例.结果 手术死亡1例(死亡病0.93%),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余者均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4年,平均(86.3±26.8)个月.失访14例,随访率84.2%.3例出现脑出血或栓塞并发症,1例猝死,1例非心脏原因死亡.最后随访心功能Ⅰ级67例,Ⅱ级17例,Ⅲ级2例.结论 主动脉瓣置换治疗主动脉瓣二瓣畸形所致的单纯主动脉瓣狭窄有较好的疗效,合并升主动脉扩张应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Protein G亲和色谱及DEAE阴离子交换柱色谱分离纯化精制鼠源性B7-H4单克隆抗体3C8,结合流式检测可与B7-H4/293T转基因细胞株结合的目标抗体组分,获得了纯化的鼠源性B7-H4单克隆抗体3C8。反相柱色谱检测其纯度为93%,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证明经过两步柱色谱,目标抗体的纯度大大提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3C8只与B7-H4/293T转基因细胞株结合,不与Mock/293T细胞结合,并且3C8也不与B7家族其他成员的转基因细胞株结合。激光共聚焦实验显示3C8可特异性染色B7-H4/293T转基因细胞,Western blot实验发现,以3C8作为一抗,B7-H4/293T转基因细胞有阳性条带而Mock/293T细胞没有条带。用3C8作为一抗进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前列腺癌和肾癌组织特异性高表达B7-H4分子,而前列腺癌旁组织和肾癌癌旁组织B7-H4呈阴性表达。T细胞体外实验显示,B7-H4-Ig可特异性与活化T细胞结合,但3C8可阻断这种结合作用,并可逆转T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T细胞因子分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患儿女,3岁4个月。3天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热,最高达39.5℃;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阿奇霉素及更昔洛韦抗感染治疗2天,仍发热,遂来本院就诊。体检:精神差,面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对术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以了解该成形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06年2月至2007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30例中至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二尖瓣后叶脱垂患者施行后叶楔形切除二尖瓣成形术;实验组:15例,前叶或双叶脱垂患者施行"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所有患者均用二尖瓣成形环(Medtronic成形环)成形。用漂浮Swan-Ganz导管监测术前、术毕、术后2 h、4 h、6 h和12 h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前和术后1周,运用脉冲多普勒、组织多普勒测定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包括术前和术后左心室舒张峰值血流速度E峰与A峰的比值(E/A),舒张期E峰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的最大运动速度的比值(E/Em),舒张早期二尖瓣环的最大运动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环的最大运动速度的比值(Em/Am)。结果两组患者二尖瓣成形二尖瓣瓣口面积均较本组术前明显减小(对照组3.63±1.06 cm2vs.7.18±2.41 cm2;实验组3.44±1.02 cm2vs.6.51±3.06 cm2;P〈0.05),二尖瓣反流均较本组术前明显减少(对照组0.53±0.64 cm2vs.3.60±0.51 cm2;实验组0.67±0.82 cm2vs.3.40±0.63 cm2,P〈0.05);但术前、术后两组间二尖瓣瓣口面积和二尖瓣反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E/A、E/Em和Em/A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A 1.28±0.36 vs.1.95±1.06;E/Em 8.79±2.16 vs.8.13±3.02;Em/Am 1.39±0.38 vs.1.31±0.41;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动脉楔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3.60±4.37 mm Hg vs.12.20±3.53 mm Hg,P〉0.05)。结论"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效果良好,对左心室舒张功能无明显影响,双孔二尖瓣具有与正常二尖瓣相似的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计算机模拟与点突变实验初步探讨本课题组前期研制的抗人CD40激发型单克隆抗体5C11识别的抗原表位。方法:利用InsightⅡ软件分别模拟抗原、抗体结构,构建抗原抗体复合物模型,通过计算推测5C11单抗所识别的抗原表位。构建人野生型CD40(wtCD40)及其第70位苏氨酸突变型(70muCD40)和第114位谷氨酸突变型(114muCD40)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wtCD40、pIRES2-EGFP/70muCD40和pIRES2-EGFP/114muCD40,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载体导入HEK293细胞,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即HEK293/wtCD40、HEK293/70muCD40和HEK293/114muCD40细胞)。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5C11单抗与HEK293/wtCD40、HEK293/70muCD40和HEK293/114muCD40细胞的结合能力。结果:成功构建pIRES2-EG-FP/wtCD40、pIRES2-EGFP/70muCD40和pIRES2-EGFP/114muCD40真核表达载体和相应稳定转染细胞株。5C11单抗与HEK293/70muCD40和HEK293/114muCD40细胞结合能力较HEK293/wtCD40细胞明显减弱;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5C11单抗仅识别HEK293/wtCD40细胞,不识别HEK293/70muCD40和HEK293/114muCD40细胞。结论:人CD40氨基酸序列的第70位苏氨酸和第114位谷氨酸是其单抗5C11识别的抗原表位,对构建人源化CD40抗体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