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直肠癌的辅助放疗和临床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真 《中国癌症杂志》2006,16(6):417-420
手术是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根治性手术后,局部复发的发生与原发肿瘤肠壁侵润的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直接相关,也是直肠癌最常见的治疗失控部位。早期临床研究提示T1-2N0M0的局部失败率低于10%,T3N0M0和T1N1M0的局部失控在15%~35%,T3-4N1-2M0则可达45%-65%。尽管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但主要原因却是局部复发,这也是在可切除直肠癌治疗中采用辅助治疗的理由。随机临床研究已证实辅助放疗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较单纯手术或术后单纯放疗可显著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放疗在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目标是:提高局控,增加保肛的机率和功能,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对临床可切除的肿瘤,辅助放疗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先手术,如肿瘤为T3和(或)N1-2,再接受术后的联合治疗;另一种为术前的联合治疗,放疗或放化疗,然后手术。术前放疗(或放化疗)的优点为减少术中种植;肿瘤退缩、分期降低从而增加肛门括约肌保留的机会;肿瘤细胞富氧,对放射较敏感;放射治疗的毒性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12.
背景与目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疗效差,增加治疗强度如同期放化疗是提高疗效的方法,但毒性反应较大。本研究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同期放化疗的治疗方式中,应用最大似然率及随机效应模型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中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与照射剂量和疗程时间因素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中的39例病例资料来自于1998年3月-2000年11月间在M.D.Anderson癌症治疗中心进入随机临床Ⅲ期的同期放化疗治疗研究不能手术的Ⅱ期和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的患者在放疗前均接受顺铂和口服依托泊苷(VP-16)的化疗。放疗方案为每次1.2Gy,bid,前后野对照治疗至肿瘤剂量达40~50Gy后,采用避开脊髓的斜野放疗至总剂量69.6Gy。病例分布为amifostine治疗组,19例;非amifostine治疗组,20例。还原三维治疗计划设计并计算了剂量-体积直方图(DVHs)。治疗开始后每周对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程度评估1次,在放疗结束后1个月再随访评估1次。评分的标准是根据美国放射治疗研究组(RTOG)的急性反应的标准。采用了多因素的随机效应模型及最大似然率的分析以研究在这39例病例中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和疗程时间因素的关系,并考虑了不同病例个体间的敏感性差异。结果:在amifostine治疗组有11%(2/19),非amifostine治疗组有30%(6/20)的患者发生Ⅲ度的急性食管炎。在这两组中,急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在开始治疗后第4周(累计剂量为48Gy)达高峰并呈一稳定状态。随治疗后期剂量的进一步增加,急性食管炎发生的危险性并不明显增加。原因可能是食管粘膜上皮组织的修复和在治疗后的上皮细胞加速再增殖。疗程中的周剂量或累计周剂量要比整个疗程的总剂量更好地预测急性食管炎的发生。结论:肿瘤累积剂量和患者的内在敏感性与Ⅲ度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有关。欲将发生急性食管炎的危险性降低至10%以下,需限制第4周的累计剂量在36Gy以下,或9Gy/周。这可能为开展IMRT等新技术的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评价胃癌患者接受术后同期放化疗的毒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5例胃癌术后放疗患者,其中38例为同期放化疗,男31例,女14例,中位年龄54岁,IB~IV(M0)期.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技术,靶区包括瘤床和区域淋巴引流区,放疗剂量45~55 Gy分25~30次.化疗药物为氟尿嘧啶(21例)或希罗达(17例).毒性分级标准采用CTCAE3.0.结果 仅2例因无法耐受治疗而中止放疗,其中1例为术后肠粘连,1例为3级胃肠道反应.其余毒性表现为1+2、3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71%、7%;1+2、3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16%;1+2级乏力、食欲不振发生率为38%.1年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7%、82%、95%.结论 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可耐受术后放化疗毒性,术后放化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是否可提高总生存率尚需更长时间随访和更多前瞻陛随机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14.
复发性鼻咽癌的自发及放疗后凋亡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晓品  章真  何少琴  冯炎  张廷 《重庆医学》2001,30(4):297-298
目的:观察24例复发性鼻咽癌的自发与放疗后凋亡及分裂指数。方法:第一病例均观察放疗前和复发后的病理切片,光镜下计数凋亡指数和分裂指数。结果:结果表明,鼻咽癌的自发凋亡指数为0.55%,分裂指数为0.36%。放疗后复发时凋亡指数为0.63%,分裂指数为0.40%。结论:与其它肿瘤相比,.鼻咽癌属于低凋亡指数肿瘤,复发时凋亡指数和分裂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别。凋亡指数在鼻咽癌预后因素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5.
张慧  章真 《中国肿瘤临床》2022,49(9):438-442
接受腹盆腔放疗的患者有一定程度放射性肠损伤的发生,损伤部位可以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里急后重、梗阻等,大多数为轻度症状,可以自行缓解,少数严重者明显影响生存质量。现代精确放疗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不良反应,但是仍无法完全预防,且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用药,治疗上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如止痛、止泻、抗炎和黏膜保护剂灌肠等药物对症治疗;菌群移植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同时需要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的支持等。本文对放射性肠损伤在目前国内外的支持治疗的最新研究进行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6.
章真 《抗癌》2007,19(3):8-8
放射治疗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在伦琴发现X线,居里夫人发现镭之后,很快用临床治疗恶性肿瘸。日前,大约7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中需要用放射治疗。可见,放射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放疗究竟会起多少作用?射线对人体会造成怎样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7.
对于局部晚期(T3-4/N+M0)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标准治疗模式可以明显减少局部复发、增加肿瘤退缩, 但是远处转移没有得到改善。放疗和免疫治疗相辅相成, 两者联合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近年来, 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相关临床试验逐渐展开, 在微卫星不稳定(MSI-H)和微卫星稳定(MSS)患者中均进一步提高肿瘤退缩程度和病理性完全缓解率, 增加器官保留概率, 为"等待观察"策略提供更多可能。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未来仍需要更多的大型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期待能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