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术后早期肠梗阻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临床上并不少见。长期以来对其处理存有较大争议。治疗选择是否合理,对预后影响颇大。现就本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诊治的术后早期肠梗阻23例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类脂质蛋白沉积症一家系的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基因突变。方法采用 DNA双向测序法直接检测类脂质蛋白沉积症一家系中患者及其父母、同胞、子女的ECM1基因。结果直接测序检测出本家系新的突变位点,患者为遗传复合体,ECM1的两个等位基因分别存在错义突变 (C220G)和无义突变(R476X)。在50个正常汉族人的ECM1基因中未发现有突变。患者父亲为突变 C220G的携带者,而母亲为突变R476X的携带者。患者的子女、同胞及同胞子女中大部分为突变C220G 或R476X的携带者。结论本类脂质蛋白沉积症家系存在新的ECM1基因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9岁,自感右颈部无痛性包块1年余,指掐后包块增大10d就诊。体格检查:右颈部偏外侧区近锁骨上可见一大小约3cm×3cm的质软包块,无压痛,活动度差,听诊无明显血管杂音。超声检查:右侧颈外静脉近心端前壁可见一长约3.4mm的连续中断(图1),周围可见范围约24mm×11mm的无回声区半包绕颈外静脉,内部另可见不规则低回声,探头轻压可见摆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右颈外静脉前壁破口周围无回声区内部可见彩色血流信号,并通过破口处与颈外静脉内血流往返交通(图2)。超声提示:右侧颈外静脉假性静脉瘤并瘤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章平 《中国医药指南》2012,(34):558-559
目的采用超声方法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月经异常治疗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68例来自本院中医妇科门诊的月经异常及崩漏的患者,经过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对比治疗前后,月经量少患者组及崩漏患者组子宫内膜有明显改善(P<0.05);月经量多患者组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治疗效果及月经量与子宫内膜厚度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我院外科自1990年~1995年共收治左半结肠以下急性病变13例,其中10例经I期手术处理,术后效果良好,无吻合口瘘及切口感染发生,全部痊愈出院,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脾转移性肿瘤临床分析(附2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脾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2例脾转移性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灶分别为卵巢癌、肺癌及结肠癌各4例,胃癌3例,乳腺癌及肝癌、胰腺癌分别2例,肾癌1例。4例为单纯脾转移,伴多发脏器转移18例,分别经B超、CT、MRI、选择性脾动脉造影术前诊断,手术切除7例,探查活检10例,5例未手术。目前死亡16例,其中1年内死亡11例。结论 脾转移瘤少见,影像学检查是脾转移瘤主要术前诊断方法,强调以手术中心结合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是提高脾转移瘤预后关键。  相似文献   
17.
162例农村留守儿童的住院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人或委托监护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留守儿童在本县相当普遍。目前,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但是研究的方向大多从教育学(中小学教育)和社会学人手,极少从医学临床角度去分析。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疾病治疗和护理是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一个重要的新课题。为此,作者结合本科2005年1月至2006年9月收住的162例留守儿童的临床实际,就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护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察四家报纸对于新医改政策制定过程的报道,本文发现,在新医改的议题提出、决策方案备选以及征求社会意见过程中,新闻报道与行政决策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关联互动。而新闻报道所普遍持有的民间/社会价值立场则促使这场发生在大众传媒话语空间的公共商讨得以持续并引发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新医改的决策个案表明,在中国现有的主导政治模式中,大众传媒上所进行的政策协商,可以为中央政府的政策决策提供新的正当性管道,但又深受政治管控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章平禄  余震  胡平 《当代医学》2007,(13):70-71
目的 探讨青年和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关系.方法 1997年1月到2006年12月,有1362例胃癌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对其中32例青年(≤35岁)胃癌患者及188例老年(≥70岁)胃癌患者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胃癌病人其预后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年龄、进展期胃癌的大体类型均有相关性.应用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展期胃癌的大体类型是影响胃癌病人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展期胃癌的大体类型是影响胃癌病人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0.
棘阿米巴滋养体致黑色素瘤细胞损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处于分类地位不同的 5种棘阿米巴滋养体对黑色素瘤细胞B16的细胞毒性作用的方式、以及细胞毒性作用差异与其致病性的关系。将 5种不同种类的棘阿米巴滋养体分别与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细胞B16混合 ,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棘阿米巴滋养体对黑色素瘤细胞B16的影响 ,并运用MTT法检测、比较不同棘阿米巴对肿瘤细胞作用的差异。结果显示 :这 5种棘阿米巴滋养体对黑色素瘤细胞B16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作用 ,其机制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细胞凋亡 ,但与其致病性的强弱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