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4篇 |
免费 | 85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28篇 |
妇产科学 | 25篇 |
基础医学 | 70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196篇 |
内科学 | 182篇 |
皮肤病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32篇 |
特种医学 | 9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29篇 |
综合类 | 477篇 |
预防医学 | 187篇 |
眼科学 | 24篇 |
药学 | 182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56篇 |
肿瘤学 | 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91篇 |
2013年 | 89篇 |
2012年 | 89篇 |
2011年 | 99篇 |
2010年 | 86篇 |
2009年 | 98篇 |
2008年 | 76篇 |
2007年 | 76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79篇 |
2003年 | 92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113.
目的 研究交让木果实中的低极性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法和硅胶柱层析法从交让木果实中提取低极性化学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果实中的低极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同时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25种组分,确认了其中的21种成分,占果实中的低极性化学成分的97.94%,其主要成分为1,1-二乙氧基乙烷(3.60%)、十六酸甲酯(3.72%)、邻苯二甲酸丁基辛基酯(9.43%)、十六酸乙酯(3.26%)、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8.06%)、9-十八碳烯酸甲酯(6.86%)、9,12-十八碳二烯酸(30.65%)、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6.11%)、11-十六碳烯酸乙酯(4.89%)、δ-愈创木烯(6.88%)、三十二烷(5.96%).结论 该研究对交让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4.
白血病900例临床分析黄贵华,穆丽萍,王镜甘肃省兰州市、白银市白血病发病率分别为3.59/10万、2.96/10万,高于全国统计的2.76/10万。本文主要来自甘肃省的900例白血病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981年1月~1993年12月13年间兰... 相似文献
115.
116.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栓塞前后血清钠和胆碱酯酶的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为合理选择预后判断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6年12月至2011年9月住院治疗的肝癌患者124例,均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清钠和胆碱酯酶的测定。结果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治疗后的血清钠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胆碱酯酶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种指标判断预后的特异性与敏感性都比较高。结论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有比较好的临床效果,血清胆碱酯酶与血清钠水平与肝脏的损害程度相一致,可以作为正确评价肝储备功能、判断预后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117.
118.
目的 研究吲哚菁绿介导的光拴疗法(indocyanine green mediated photothrombosis,i-MP)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retinal macular thickness,RMT)的影响.方法 11例(12眼)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确诊为2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AMD患者,给予i-MP治疗.每次治疗后12周、48周,根据ICGA及FFA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行再次治疗(不超过3次).第1次治疗结束后1周、12周、48周随访患者BCVA,同时检测RMT及黄斑形态.结果 治疗前最佳矫正视为1.12~1.53 logMAR;治疗后1周,1眼视力提高,11眼视力稳定,未见视力下降患者;治疗后12周,4眼视力提高,6眼视力稳定,2眼视力下降;治疗后48周,5眼视力提高,5眼视力稳定,2眼视力下降.治疗前RMT为(391.34±69.89) μm,治疗后12周、48周分别为(337.73±56.23)μm、(332.14±62.07) 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CT证实83.3%的患者RMT有所下降,且黄斑形态改善.治疗后48周ICGA显示:CNV荧光素渗漏消失7眼,明显减轻3眼,加重或无明显好转2眼.治疗中及治疗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i-MP是一种治疗AMD黄斑下CN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9.
120.
PTLIL-2是一个含有人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cDNA克隆的细菌质粒,含有该质粒的宿主菌虽然表达IL-2,但表达效率不理想。我们利用核酸外切酶在Ⅲ(exonucleaseⅢ,ExoⅢ),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缺失IL-2 cDNA 3′端非编码顺序,获得了含有IL-2片段长度不同的系列缺失质粒PTLIL-2△n;并从中筛选出数个较高效表达IL-2的质粒。该两法简便易行,在基因工程领域中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