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82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36篇
  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观察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和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是否由高血压脑卒中所引起.方法以合成的AT1受体、α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带多肽片段作为抗原,用ELISA 法检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及正常人(各281例)血清中的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281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中128例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45.6%),97例抗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34.5%),两种抗体阳性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对照者(分别为9.3%、6.8%,P<0.01),但在3种类型脑卒中亚组中,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按脑卒中发病时间分亚组,抗体阳性率也无明显差异.结论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检出频率显著增高,该抗体并非继发于脑卒中,而是与原发性高血压本身有关.  相似文献   
102.
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为各种血细胞潜能的一类干细胞,是目前研究最为透彻、临床应用最为成熟的成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的功能与其代谢调控密切相关,其代谢状态主要表现为:居住在骨髓低氧微环境中,依赖糖酵解进行能量代谢,保持低活性氧水平;Hif-1、FoxO3、ATM、PTPMT1等蛋白维持造血干细胞处于低氧状态,并使其免受活性氧损伤;此外,糖代谢相关酶、谷氨酰胺、脂肪酸氧化、嘌呤、氨基酸代谢等也在造血干细胞代谢调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就造血干细胞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叙述氧化代谢调控、糖代谢水平、嘌呤代谢和氨基代谢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03.
杨开通  程辉 《首都医药》2015,(3):315-316
目的探讨选择性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其中选择性断流加脾切除术(观察组)41例,门-奇断流加脾切除术(对照组)16例。结果术后2周内出现肝功能减退,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2年,再出血、少量或中等量腹水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断流术在断流的基础上保留了机体自发性分流,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更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TIGIT-Fc融合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稳定整合基因至小鼠H22细胞,制备并纯化TIGIT-Fc融合蛋白,探讨其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小鼠TIGIT胞外段与人IgG3 Fc段基因融合,构建分泌型TIGIT-Fc载体,再重组入慢病毒载体,感染小鼠H22细胞,接种至C57BL/6小鼠腹腔产生腹水,收集腹水后通过蛋白A柱纯化获得TIGIT-Fc融合蛋白,以此干预LPS处理的巨噬细胞,检测其分泌IL-10的水平。结果:TIGIT-Fc蛋白在H22细胞中以分泌形式表达,经过纯化后的TIGIT-Fc融合蛋白可在体外作用于高表达PVR受体的成熟巨噬细胞,促进其分泌抗炎症因子IL-10。结论:TIGIT可负调节成熟巨噬细胞的功能,促进其分泌IL-10。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保留胸肌腋下垂直小切口( MSVI)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5月淮北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行开胸手术的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切口不同,分为MSVI组44例和传统后外侧切口组(传统组)37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用量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MSVI组术后患者手术切口长度(10.64±1.43) cm、术后离床活动时间(1.14±0.47) d、住院时间(9.16±1.89)d、曲马多用量(160.23±45.21)mg,均少于传统组[分别为(21.95±2.50)cm、(2.36±0.71)d、(12.22±1.90)d和(274.32±66.27)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MSVI组和传统组患者手术时间[(115.14±43.42) min vs (112.97±35.76) min]、术中出血量[(168.11±75.28)mL vs (182.22±78.54)mL]、胸引管留置时间[(3.66±1.27)d vs(4.05±1.51)d]和术中、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7.3%(12/44) vs 32.4%(12/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MSVI开胸手术能够减少胸部手术的创伤,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膜的病理变化过程,探讨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理想方法。方法成年Wistar大鼠30只,其中5只作为对照组外,余25只作为实验组。实验组再分为缺血6h、24h、48h、72h、7d组,每组5只。用自制升眼压装置,提高眼内压至125mmHg,持续60min造成视网膜缺血,之后解除压力。高眼压下观察眼结膜和眼底变化。缺血再灌注6h、24h、48h、72h、7d后摘除眼球,取视网膜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高眼压下大鼠球结膜变苍白,视网膜苍白、水肿;解除高眼压后,可见球结膜充血,视网膜恢复血供。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视细胞外节肿胀、疏松、空泡化,内外核层细胞部分缺失,RGCs数目明显减少。结论高眼压法制造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接近视网膜缺血临床病理过程,模型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建立测定克霉唑倍他米松乳膏中克霉唑和二丙酸倍他米松的含量及其杂质二苯基-(2-氯苯基)甲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Waters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甲醇-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7∶3)用稀磷酸调节pH至5.75为流动相,流速1.5 mL/min,克霉唑和二丙酸倍他米松检测波长240 nm,杂质检测波长215 nm。结果:克霉唑在20.84~52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34%,RSD=0.77%(n=9);二丙酸倍他米松在1.29~32.3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4%,RSD=0.95%(n=9);杂质二苯基-(2-氯苯基)甲醇在5.096×10-3~0.203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3%,RSD=1.26%(n=9),限度为不得大于克霉唑标示量的2.00%。结论:所建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克霉唑倍他米松乳膏中克霉唑和二丙酸倍他米松的含量测定和杂质二苯基-(2-氯苯基)甲醇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K粉"、麻谷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对滥用K粉、麻谷符合CCMD-3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24例患者作临床分析.结果:"K粉"、麻谷所致精神障碍以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为主.给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情绪稳定剂、镇静安眠药、对症支持及脱毒等治疗,可消除患者的精神症状.结论:滥用"K粉"、麻谷可损害人的精神系统,及时治疗,精神症状可缓解.  相似文献   
109.
程辉  栗志  鞠学红 《解剖学研究》2010,32(2):134-137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尚无理想的治疗手段。神经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能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随着干细胞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移植整合入视网膜各层并定向诱导分化为目的细胞,有望重建视网膜功能。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估塞利尼索、地塞米松(Sd)联合化疗药物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这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的临床研究,分为2个治疗臂:SDd组:塞利尼索80 mg d1,8,15,22,地塞米松40 mg d1,8,15,22,脂质体阿霉素25~35 mg/m2,d1;SCd组:塞利尼索100 mg d1,8,15,22,地塞米松40 mg d1,8,15,22,环磷酰胺300 mg/m2,d1,8,15,22。每28 d为1个疗程,共12个疗程。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安全性、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等。结果:截止到2023年4月30日,共入组36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9(29~74)岁,患者应用塞利尼索的时间距离初次诊断的中位时间为3.5(0.5~15.5)年,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3(1~8)。其中6例(16.7%)患者伴髓外病灶,12例(33.3%)患者伴高危细胞遗传学,4例(11.1%)患者既往接受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3例(8.3%)患者既往接受过CAR-T治疗。既往药物暴露情况:硼替佐米(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