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24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0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研究经皮穿脾门静脉置管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家猪5头,穿刺针,导丝,导管,引流管等。先作腹部CT平扫,根据CT片作穿刺定位,用逆向法和进腹法作经脾门静脉置管。术中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术后3、7、14、30天分别处死实验动物,观察脾脏穿刺点情况,导管情况,以及感染情况。脾脏穿刺点作病理检查。结果 5头实验动物全部存活,处死动物时脾脏穿刺点表面情况肉眼观察:3头实验动物脾脏留置管全部脱出,2头实验动物的导管不通(分别为14天组和30天组)。血肿情况:3天组实验动物脾脏穿刺点表面有陈旧暗红色血肿块,7天组血块不明显,代之为少量纤维粘连。14天组有一个动物脾脏穿刺点表面光洁,仅见一小的穿刺疤痕。另一动物有大量纤维组织粘连。30天组的脾脏表面也为粘连的纤维组织。病理切片所见:主要为穿刺处脾组织镜下出血,除看到脾脏细胞外,主要为红细胞融合成片。随时间的推移,红细胞数减少,14天后基本趋于正常。结论 经脾穿刺门静脉置管最大的风险为脾脏穿刺置管时的损伤造成的出血。出血的最高机率为术后1周内,为防止危及生命,应该在术前作好出凝血方面的实验室检查,如有出凝血功能障碍,应予纠正。如果不能纠正就应列为脾穿刺的禁忌症。穿刺时使用细针和细导管。而且穿刺的次数不宜过多。只要术前准备充分,器械选用合适,操作熟练,经脾穿刺门静脉置管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经皮穿肝及穿脾治疗门静脉高压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19例病人行经皮穿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对12例病人行经皮穿脾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成功。随访3-26个月,再出血3例,其中6个月内再出血1例;死亡6例,其中1例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出血,5例为肝功能衰竭。结论 该手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对于肝占位病变及门静脉癌全等不宜行经皮穿肝门静脉插管的病人,经皮穿脾门静脉插管可作为一种安全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热消融同步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进展期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 纳入2010年6月至2017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经皮热消融同步TACE治疗的进展期ICC患者53例。随访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ECIST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统计并分析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53例患者共行83次经皮热消融同步TACE治疗,有效率(response rate,RR)为80.7%,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7.2和20.9个月。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2.6%、39.1%和24.3%。6、12及18个月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8.3%、40.4%和24.2%。多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是经皮热消融同步TACE治疗进展期ICC患者生存预后的主要风险因素。1例患者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2例患者术后出现肝脓肿,未观察到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本研究表明经皮热消融同步TACE治疗进展期ICC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4.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早期血栓形成的介入放射学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介入处理经验。方法我院502例肝移植术后临床上疑有肝动脉并发症的32例患者行肝动脉造影检查,证实肝动脉主干内血栓形成(HAT)20例。对该20例患者采用经肝动脉内导管持续性尿激酶溶柃治疗及PTA和内支架植入术。结果本组HAT发生率为3.98%(20/502),发生存术后2~19d,中位时间为4.5d,20例血栓形成部位均化于肝动脉吻合口处,其中5例溶栓过程中使用球囊扩张,3例使用支架,2例出现吻合口出血而使用弹簧圈作栓塞和带膜内支架。20例均经介入溶栓治疗后获肝动脉再通。溶栓疗程2~11d,平均2.5d。结论经肝动脉内尿激酶持续性溶栓及PTA和内支架治疗效果良好,可作为肝移植术后HAT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5.
腔内人造血管移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腔内人造血管移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对14例腹主动脉瘤患者采用经腹股沟切口腹主动脉瘤腔内人造管移植术的经验。结果 12例选用分叉型腔内人造血管,2例选用直型腔内人造人管,术后即刻DSA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近远端人造血管与宿主动脉结合处均未见渗漏,11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1例术后24h出现小面积急性心肌梗塞,经溶栓和抗凝治疗后缓解,术后死亡2例,技术成功率85.7%。12例患者术后1周随访螺旋CT,其中有4例术后3个月、1例术后12个月再次做螺旋CT,显示人造血管无移位,2例有渗漏,但动脉瘤腔无增大。结论 腔内人造血管移植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腹主动脉瘤新方法,但远期疗效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86.
胆道支架置放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胆道支架置放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预后因素。方法  7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胆道支架后 ,选择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术前血清胆红素浓度、梗阻时间、梗阻水平、梗阻长度以及是否结合动脉化疗栓塞和 (或 )化疗灌注术 (TAE和 (或 )TAI)等 13个因素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类型、梗阻水平以及是否结合TAE和 (或 )TAI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结合TAE和 (或 )TAI术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支架后 ,进行TAE和 (或 )TAI术可以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7.
经皮穿脾门静脉插管技术及其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经皮穿脾门静脉插管的可行性、操作技术及其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选用微创穿刺器械,对23例需行门静脉插管介入治疗而不适合采用经皮穿肝或手术置管等方法的肝癌患者,在X线导引下采用经皮穿脾的方法行门静脉插管。结果 20例(86.96%)患者经皮穿脾门静脉插管获得成功,3例(13.04%)失败(均因脾静脉穿刺失败)。1例(4.35%)患者术后出现急笥腹痛伴腹腔内出血,其余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经皮穿脾途径行门静脉插管是一种可供选择的门静脉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88.
MR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癌TACE术后随访中的作用和限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MR快速动态增强在肝癌TACE术后随访中的作用和限度。方法 22例肝癌共24个病灶,TACE术后4~9周行MR检查,观察病灶在SET  相似文献   
89.
胃癌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探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 评价胃癌介入治疗疗效评价更为可靠的标准。方法 分析病理证实的104 例无手术指征的胃癌患者( 含术后复发) 、影像诊断胃癌同时检出其他部位转移而无病理诊断者43 例,行胃动脉内化疗栓塞、转移灶化疗栓塞。术后用CT、GI和胃镜随访病灶。采用COX 肿瘤生存模型进行生存随访。结果 1 . 胃癌原发灶治疗后,明显的缩小占60.8 % ,23.2 % 无明显反应,17% 在治疗中途出现病灶增大或转移至其他部位;CT随访碘化油沉积越浓,占肿瘤体积比例越大,滞留时间越长,肿瘤缩小越明显。淋巴结和转移灶在动脉内化疗栓塞后均有程度不等的缩小。2 .147 例患者中,至今存活57 例。首次治疗距统计日已满12 月者85 例,大于12 月者79 例,占53 .7% (79/147);距统计日24 月者94 例,生存期等于或大于36 月者19 例,占12.9 % ;距统计日5 年以上者31 例,存活5 年以上者9 例,占61.2% 。结论 胃癌病灶介入治疗评价应包括原发灶、转移灶和淋巴结的改变,单纯以大小改变不能准确反映治疗疗效,更为主要的是肿瘤内部结构的变化。同时作者提出非肿块病灶缩小率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碘油沉积良好患者疗效。:方法:采用Kaplan-Meier统计学方法对144例碘油沉积良好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其生存率。结果:144例患者总体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 63.7%、51.7%、33.9%、16.9%。与本科报道的肝癌总体生存率比较,1、2、3、4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88)。结论:肝TACE治疗中肝瘤内碘油沉积良好能提高肝癌患者近期的治疗效果和1、2、3、4年生存率,但5年以后的远期疗效欠佳。肝TACE治疗的同时需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